馬祖資訊網 » 討論與交流 » 戀戀莒光 http://www.matsu.idv.tw
主題: 大坪往大埔馬路由原來3.8米拓寬為4米
作者: 王建華 < > 發表時間: 2005-09-06
拗不過大埔鄉親的需求
大埔入村道路本來規劃鋪設車徹道
改為4米寬的大馬路 30盞路燈 減做成20盞
倒是自來水場往集用場的道路做成車徹道

馬路就要發包了
古老的村落究竟要不要大馬路
也已經不重要了
作者: 柯建輝 < > 發表時間: 2005-09-08
這就是民主政治囉!
雖不能人人滿意,
但多數的居民意向如此,
就應該尊重啊!
作者: 蛇島特派員 < > 發表時間: 2005-09-15
柯建輝 wrote:
這就是民主政治囉!
雖不能人人滿意,
多數的居民意向如此
就應該尊重啊!


Anonymous wrote:
先想想大埔未來要走的方向
再看看要做什麼
一個聚落保存區的建設思維
應該是不同於台灣的一般鄉鎮建設吧

福正的例子殷鑑不遠
但畢竟那是一個有人居住的村子
大埔的破壞性建設夠多了
給它喘口氣
再想想什麼是最好的


王建華 wrote:

雖然大埔沒人住了..........
作者: 柯建輝 < > 發表時間: 2005-09-16
關於大埔聚落的發展,
我相信應該是沒有人把他當成一般社區在經營,
而是當成未來可能的觀光重要景點。

但是問題在於對於這個據點的相關公共設施,「居民」可否發表意見?
而所謂的「居民」又是哪些人呢?範圍到哪裡?
我想這才是特派員引述這幾段話的核心。

小弟認為既然大埔被視為是莒光發展的重點區域之一,
鄉公所自然得尊重莒光鄉親的看法,
除此之外,雖然大埔居民已經不住在那裡了,
但是他們的「產權」應該還在吧??
如果這還是他們房子,稱這些房屋所有權人為「居民」,
並且尊重他們的意見,應該也是必須的吧。
作者: Dylan Tsao < > 發表時間: 2005-09-18
蓋吧!蓋吧!儘量蓋吧!
作者: 蛇島特派員 < > 發表時間: 2005-09-18
柯建輝 wrote:
關於大埔聚落的發展,
我相信應該是沒有人把他當成一般社區在經營,
而是當成未來可能的觀光重要景點。

但是問題在於對於這個據點的相關公共設施,「居民」可否發表意見?
而所謂的「居民」又是哪些人呢?範圍到哪裡?
我想這才是特派員引述這幾段話的核心。

小弟認為既然大埔被視為是莒光發展的重點區域之一,
鄉公所自然得尊重莒光鄉親的看法,
除此之外,雖然大埔居民已經不住在那裡了,
但是他們的「產權」應該還在吧??
如果這還是他們房子,稱這些房屋所有權人為「居民」,
並且尊重他們的意見,應該也是必須的吧。

問題就在若把大埔聚落當成一般社區在經營,
要蓋多寬的馬路或加裝多少的路燈,絕對應該尊重民意,
但如果是當成未來可能的觀光重要景點,那麼,
與古老聚落格格不入的大馬路和路燈群就大可不必了.

再者,莒光就那麼一丁點兒大,到底還可以承載多少的水泥和瀝青?
東西莒有限的土地面積,和生態資源,到底能承受多少的人工建設?
我們是要觀光客去看聚落的古樸風貌,與金馬特產「車轍道」相遇呢?
還是去參觀新穎又寬闊的大馬路和密集的路燈秀?
與為迎合所謂「多數居民意向」而不斷擴增的建設成果?

路燈已經裝了,馬路也已經發包了,有識者,雖曾大聲疾呼,已無濟於事矣,
王校長說的沉重,鄉親網友們的心情一樣遺憾,是福?是禍?歷史自有公斷.
雖然,莒光鄉親對年底參選的柯鄉長寄予厚望,我們也可以理解柯兄護航心切,
然,若是能協助柯鄉長積極為莒光的未來勾勒鄉政藍圖,豈非更具實質意義乎.

離島中的離島,要走自己的路,除了交通,到底還需要什麼?台大夏鑄九教授
在這一篇中央社專題報導中的呼籲,或可提供莒光鄉各級官員民代參考之.

admin wrote:
【中央社 】 專題報導

(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十七日電)過去幾百年來,馬祖群島是討海人的基地,馬祖各島上的村落建築都有上百年歷史。馬祖各島獨樹一幟的石造建築物,被外界稱為「閩東式」建築;建築系教授們,利用這活生生的教材,為學生講解建築物砌法的不同;老舊古樸的馬祖建築物是建築系學生最好的課本。

透過教育部「創造力教育中程發展計畫」的子計畫「大專校院建築設計創意學養計畫」,台大、中原、實踐、淡江、華梵五所大學師生在暑期前往馬祖離島,協助當地居民重整社區,也跳脫過去建築教育只是抄襲國外設計雜誌的框框,在真實的環境裡,學到什麼是「工字砌」、「人字砌」、「亂石砌」,以及各式各樣馬祖的「閩東式建築」特色。

華梵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葉乃齊指出,馬祖的房子被外界慣稱「閩東式」建築,實際上,這種形式的建築,從閩江以北到浙江地區都看得見,由於馬祖各島上的建築物與台灣的建築風格迥異,是建築系學生學習建築設計的最佳地點。

國民政府遷台後,馬祖除了閩東式建築,又多了軍事建築的風貌,成為世界僅有的建築特色,但隨著駐軍減少、居民外移,出現許多廢棄的軍事碉堡與民宅,學者們表示,不論是傳統建築,或是軍事建築,都是馬祖的特色,不宜隨便拆除

參與創造力學養計畫的教授們,特地前往拜會六月初才上任的馬祖防衛部司令陸小榮,為廢棄的軍事建築請命;台大城鄉所教授夏鑄九說,軍事設施不但是馬祖的特色,也見證了馬祖的歷史,寧可閒置,也不宜任意拆除,未來,廢棄的軍事建築可考慮成為觀光景點,讓觀光客體驗馬祖的建築歷史變遷

夏鑄九說,對建築系師生而言,馬祖仍是塊璞玉,需要細心雕琢,從事建築設計者最擔心的是,如果居民一有錢,就任意拆除房子,然後蓋一棟自己喜歡的房子,這樣將破壞馬祖的建築風貌,「就像台灣一樣,房子蓋得東一塊西一塊,卻沒有整體特色,讓人痛心。」。

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喻肇青指出,建築教育不是讓每個學生都會蓋台北一○一大樓,但希望學生透過活的建築「活的教材」,親身參與體會,才能設計出讓人住在裡面的房子。

過去數十年仰賴軍事消費的馬祖各島,近年因駐軍減少、居民外移,社區展現老態;來自台灣的建築設計師生協助馬祖各村落進行的社區重整工作,讓素有「閩江口珍珠」美稱的馬祖,重現地方特有的風華。

然而從台灣到馬祖,是趟遙遠的路程,儘管搭飛機僅需三十分鐘左右,但機票對多數學生而言,仍是不小的開銷,大部分學生選擇從基隆港搭台馬輪,一趟航程大約七個小時,雖然票價便宜,但一個學期往返多趟,也是一筆負擔。

除了自掏腰包付旅費之外,「時間」也是讓學生傷透腦筋的事;台大城鄉所教授劉可強說,每次渡海來馬祖一趟,不可能只留兩三天,學生因此必須請假,甚至「蹺課」,如果遇到期中考試,有時候也須和各科老師商量一下提前考試,才能挪出一整個星期的時間,專心在馬祖從事社區重整工作。

表面看起來,各校學生團隊在馬祖推動的計畫似乎困難重重,實際上,學生與老師們都「玩」得很快樂,也從中獲得不少成就感;許多老師都說,他們的學生在和馬祖「談戀愛」。

台大城鄉所教授夏鑄九說,過去,台灣的建築教育只是抄襲國外的雜誌,也只能在紙上幻想創意,現在藉著教育部的創造力學養計畫,建築系師生在真實環境,學生透過「參與式教育」真正建構出「活」的空間。

位在閩江口外的馬祖列島,素有閩江口珍珠的美稱,儘管歷經時間風霜,珍珠逐漸失去光澤,這群師生進駐後,運用他們的巧思創意,清理年久失修的房屋廢墟以及垃圾雜草,並把村民當作垃圾的廢棄物再利用,作為社區造景;這群從台灣遠渡而來的師生與當地居民合作,讓閩江口的珍珠重新發亮。940917


作者: 阿宇 < > 發表時間: 2005-09-20
希望大家不要為眼前的方便為原則,要往以後觀光為考量,畢竟經費得來不易,請地方有力人士好好想一想!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