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精華區 » 劉家國 http://www.matsu.idv.tw
主題: 「付費」是解決名人講座觀眾出席不到六成的好方法
作者: 劉家國 < > 發表時間: 2013-04-12
 對一般大眾來說,「免費」時常等於「浪費」,因此,舉辦文化活動,發揮最大效益,也需要懂得經濟學原理。

 從今天文化局的聲明來看,以往舉辦的名人講座,民眾向7-11領票後,實際到場的人數只有六成,這種現象,已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使得真正有意前往聽講者,拿不到票,而拿到票者,卻不一定參加。

 依據經濟學的原理,「付費」會是解決這種現象的好方法。為了推廣文化活動,不以營利為目的,名人講座的門票可以設定每張50至100元(如果仍然出現缺席,可再調高票價,或依名人的身價高低來定價;門票張數以介壽堂座位為準,售出門票低於220張,則在民俗文物館舉行)。這種付費機制,可以做為「需求」的篩選,讓真正需求者用比較低廉的票價,拿到門票,而「可去可不去」者,不會浪費金錢,「順便」去領一張門票,而且,因為門票是有價的,如果不參加活動,門票比較可能被轉讓或轉售,那麼,珍貴的社會資源(門票)就不會被白白浪費掉了。

郭子乾名人講座 地點維持馬祖民俗文物館(12:58)--2013-04-12

【記者劉秋月/南竿報導】有關民眾反應沒有索取到週六舉辦的郭子乾名人講座票券,擔心無法入場,建議改至介壽堂一事。文化局上午說明,在7-11發出票數共240張,根據過去平均統計,實際到場未達六成,而馬祖民俗文物館演藝廳共可容納220人座位,尚有80個位置可以釋出,建議有興趣的鄉親提前入場。

另外,文化局經實際考量本次講座所需設備、燈光、演講者與民眾互動距離,及講座聚焦度後,講座地點仍以民俗文物館較佳。不過,文化局將立即研擬更精細的講座票數統計方式,拿捏可能實際到場人數,以便配合場地選擇。
作者: 阿柱 < > 發表時間: 2013-04-13
收費也許只會讓參加人數更低吧!

讓小弟不解的是既然是免費入場,何不當日在現場索票?

當日有抽獎活動,也方便到場參與的民眾,

何必大費周章送票至各地讓人領取,票領光了還讓人白跑一趟。
作者: 定風愁 < > 發表時間: 2013-04-13
酌收費用可能是好點子..
也確實可以避免有人亂領票卻又不去看..

還有這講座辦這麼多年..
大家都知道事前索票是藉此統計人數來決定舉辦場所..
如果票數真的大量供不應求就會改到介壽堂舉辦..
不過還是會保留一定比例的票讓人現場索票..
不然全部憑事前索票一定會被罵臭頭..
畢竟馬祖人就是這麼難伺候..
主辦單位已經很用心減少不滿了..
網友們也該多爬文多查證再發言好些..
作者: Frau Jane < > 發表時間: 2013-04-13
我只有去看舞台劇表演和棒球賽買過門票,聽演講要付費,
我可能不會去,如果是主講人在意人氣的話,那我很想知道
他成為名人的原因。
作者: 海狂 < > 發表時間: 2013-04-13
嚴格來說,本地人自已的問題比較大

馬祖就這麼丁點大,每個人事就這麼多,一場固定時間的演講,自已能不能到場應該很清楚。

為什麼要拿自已去不了或並不怎麼有興趣的免費票呢?

本來活動是要給馬祖鄉親的福利,卻被部份馬祖人自私貪小便宜的心態給破壞掉,無可奈何才會提出收費論。

跟主講人是不是在意人氣一點關係也沒有,如果今天你自已是主講人,聽到票被索取一空,到場後卻又發現其實到場的根本只有一半多一點,請問站在台上的人又會作何感想?

想批評主辦單位或主講人的可以繼續批評,但再這樣下去,沒人會再願意在馬祖辦免費性質的活動。
作者: 劉家國 < > 發表時間: 2013-04-13
 已故的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說,人類文明最偉大的創新是灌溉系統,使得人類文明突飛猛進,也因為生產過剩,促成商業與貿易的產生。

 人類自有商業文明以來,「價高者得」才能引導人們向社會提供有價值的服務,當社會的大部分資源都按「價高者得」的方式分配時,效率才能提升。

 中國大陸曾經實驗大鍋飯「人民公社」失敗,但「免費」的迷思仍深植人心。廣州市政府曾經在2010年亞運會期間,推出地鐵免費的「利民措施」,結果導致地鐵系統癱瘓。這也就是經濟學家常說的「免費最貴」,因為免費的是數十元的減免,而最貴的是時間的浪費。

 事實上,個人提出「付費」觀點,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監督文化局。因為「名人講座」所謂的「名人」,由誰來認定?當然應經由市場來篩選與認定,而不是文化局說了算。有了付費的機制,就可以檢驗文化局邀請的「名人」是否符合民眾的認定標準。如果一張門票50元,都沒有太多人棒場,就表示文化局請錯人,應該檢討了。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