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精華區 » 林金炎 http://www.matsu.idv.tw
主題: 農復會-馬祖經濟發展的推手
作者: 林金炎 < > 發表時間: 2016-04-05
農復會與馬祖淵源
  「農復會」是「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的簡稱,這個組織從民國45年起,即開始以財力和技術,全力協助馬祖這個落後地區的開發工作,邀請專家和技術人員來馬祖,不論在農、漁、畜牧、森林、水利、文教、衛生等各方面,都有農復會支援的影子。在當時百廢待舉、生計蕭條的年代,它適時伸出援手,對馬祖經濟發展居功厥偉。
  農復會成立於民國37年10月,政府在大陸上為復興對日抗戰勝利後的農村,依據中美兩國所簽經濟合作協定,兩國共同成立了「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旨在解決大陸日益嚴重的農村問題,協助戰後農村復興,並依據美援農村計劃來推動,不意,國共內戰,大陸失守,遷台後,該組織繼續運作,協助台灣地區農村建設,馬祖也受惠,農復會成了馬祖初期經濟奇蹟的創造者。
  初期該會以支援馬祖漁業為最鉅,歷年來積極扶植輔導:裝備漁船動力、引進新式網具、供應漁業貸款、改善漁撈技術、增加岸上設備、人才訓練、漁產運銷、漁具購運、漁產加工等方面,另定期派遣專家提供技術指導服務。從民國45年到50年,5年補助漁業款項達4,044,410元,尤其以建造漁寮、漁用倉庫、冰凍庫,提供經費補助及技術支援,民國45年至49年,先後補助建造舢舨65艘,並協助在南竿新建山隴防波堤及清水避風港。
  其次是農牧水利的協助,如補助農具、農業品種改良、提供作物殺蟲藥品、配購種豬及豬舍改建,獸疫防治、水土保持,經統計單以造林植樹方面從46年到49年即高達260萬株。
  本區居民戶籍始於民國23年,福建省第一區行政專員公署,在本區設竿西及東沙聯保辦事處,編組保甲。早期住民沒有地籍及耕地所有權狀,也未徵收田賦及土地稅,旱地以甘藷、花生、高梁、雜交玉米為主。自38年地區設治以來,這兒可耕地匱乏,僅北竿(土反)里、西莒田澳、南竿清水、東莒大坪略有畦地,但無水利設施,地區可耕面積11024畝,到58年已增至28104畝(部隊駐地可耕面積未計)。其中以清水的地理位置和土質最好,可充作馬祖農業推廣的發源地,村內有一「民享市場」,農復會協助蓋農會鋁質辦公室一間,並以此處充作農業試驗場,以試驗種子植物為主,農試場旁的水溝,該會在其田埂旁普遍設置抽水機,並協助指導居民作各種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

農復會輔助馬祖事項概列
  農復會對馬祖的功績,可謂不勝枚舉,兹整理民國44年至77年重要記事略述如下:
民國44年
  農復會協助馬祖農村建設,成立第一個計畫,貸款358,000元給本區(55年5月歸還)。
民國45年
  10月10日 馬祖冷凍廠落成啟用,該廠由農復會補助76萬元建成。
  同年,馬祖初級中學籌備建校,農復會補助80萬充實校內設備。
民國46年
  2月28日 馬祖守備區指揮部在中興室召開漁業座談會,建請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撥款補助本區建造冷凍廠及製冰廠。
  2月 本區訂定綠化馬祖計劃,洽請農復會補助,空運苗木28萬株栽種。
  5月 成立農會,有103組,會員1035人,農復會補助農會辦公室一棟,設南竿島清水村。
  12月8日 農復會補助全縣建造漁船40艘,並請技正許君復前來指導。
  是年,成立苗圃於南竿牛角嶺,租用民間耕地10.98市畝,育成相思樹、苦楝、木麻黃、銀河歡,共計20萬顆。
民國47年
  1月1日 由農復會承建的「中興一號」機動漁船,在南竿山隴港口舉行下水典禮。
  截至年底,馬祖漁船從51艘增加到248艘,並有79艘進入機動化。
民國48年
  11月17日 農復會補助建造的舢舨船20艘運抵馬祖。
  是年,協助各村開挖60口飲水井,再開挖灌溉水井60口。
民國49年
  1月 一批農業專家到東引講習,因季風強,候船等了20多天始返台。
  2月 由農復會補助在南竿介壽、復興、仁愛、津沙、珠螺5個村,成立四健會,並成立作業組8組,會員124人,男74人,女50人。次年擴張至北竿。(51年正名為連江縣四健會)
  10月17日 農復會委員威爾遜,處長安德生,秘書沈國瑾、技正張乃高、稽核封克家蒞馬,考察地方農、漁、畜牧、造林及發展國教的建樹。
  是年,改南竿苗圃為林務管理所,並增設北竿苗圃及東引苗圃。這兩年偏重漁業建設的補助,共興建漁業倉庫4座、漁寮14座、造船棚1座、機器修理廠1所、烘乾室1所、冷凍廠1所。
民國50年
  3月19日 技正張遺訓等多人視察地區育苗、植樹、畜牧、生產等各項農業建設。
  4月5日 技正沈國瑾帶領美國安全分署救濟組長富來利等一行15人,組成馬祖建設視察傳訪馬。
  7月 在清水成立農業試驗場,農村家政指導員及助產人員的培訓,雜糧示範、果樹、蔬菜、養雞、養豬示範區,引進瓜類、蔬菜和雜糧等。
  是年,補助在南竿島仁愛及復興二村,各設立民眾育樂中心一所。另東引本年度,保健員接產嬰兒33名,農復會安排其中4名兒童病患轉送至台大醫院免費治療。
民國51年
  4月3日 農復會補助建馬中教職員水泥洋房宿舍乙棟12間,預算209,760元(含政委會補助款),該工程同年10月31日完工。
  8月11日 農復會貸款百萬元,興建東引和南竿國宅。
  8月29日 沈國瑾秘書抵馬,視察各項補助款執行成效。
  是年,縣府公開考選農業技士5人(58人應試),介送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為期6個月專業訓練。另馬中3年來畢業生保送台灣深造者,獲農復會獎學金補助計有25人。
民國52年
  8月2日 由農復會補助經費成立的漁撈訓練班開訓,首批會員40名。
  8月3日 由農復會補助的獸醫人員訓練班開訓,有50餘名學員參加。
  統計農復會8年以來,引進地區蔬菜種籽33種,計806公斤,引進甘藷(沖繩100號)、花生、高梁、雜交玉米。並撥贈3500件農具(含鋤、鈀、鐮刀、籮筐、水桶等),分配農民使用。
民國53年
  4月10日 造船商曹依乖承包9艘漁船,造價共60萬元,其中由農復會和縣府貸款,分屬於梅石村陳玉泰等6戶、珠螺陳依茹等6戶、津沙林澄秋等6戶、北竿橋仔李(口下)成等8戶、林國金等6戶、塘岐盧依銓等7戶、(土反)里王盧利等8戶、后澳王龍金等6戶。
  5月8日 農復會秘書沈國瑾等4人,抵馬視察四健會及家政指導工作,並視察鄉村環境衛生、傳染病的預防治療、衛生藥品的供應等改善情形。
  10月31日 全縣有650位學童接受農復會補助的學童營養午餐。
民國54年
  截止本年度,農復會補助學校雙人課桌椅1491套,辦公桌椅57套,木床275張,黑板121塊,風琴20架,保健箱21個及各種教學設備。
民國55年
  8月30日 漁船引擎修護班開訓,由台灣聘講師彭森主講,活動經費由農復會撥款補助。
  10月20日 縣漁會接受農復會貸款建造10噸級漁船20艘,其中有一艘在鐵板澳下水,該船可赴遠洋作業。
民國56年
  10月 受農復會支援的農試所,試驗苗圃內,培育樹苗有大葉桉、樟樹、鳳凰木、馬尾松、番石榴、聖誕紅等,育苗數10萬株。
民國57年
  6月2日 淡水籍19噸漁船「大眾一號」拖網漁船,在農復會協助下,參加地區為期三個月的漁撈觀摩作業。
民國58年
  5月 地區向農復會申請豬舍達980間,農復會技正林本欽、許君復協助最多。
民國59年
  3月 農會理事長周嫩黁和農試場王志任主任請農復會秘書沈伯勛,協助保送馬祖青年5人到台接受畜醫訓練,就種籽、農藥、肥料、飼料、獸醫藥品及農具用品,進行瞭解。
  9月 位在津沙到儲水澳間的津沙示範農場,荒草叢生,承駐軍協助開發,從整床、作畦、試種蕃茄、空心菜、玉蜀、香瓜,由播種、移植、施肥到病蟲害防治,給馬祖農業發展打了一劑強心針。
民國61年
  8月3日 農復會協助地區興建2艘49噸木殼玻璃纖維塑膠遠洋漁船,造價高達375萬元左右,與原有4艘共同參與漁業生產合作社作業。
  9月20日 技正許君復等7人蒞馬視察補助款執行情形。
民國62年
  3月26日 在農復會及海軍協助下,五艘塑膠質漁船在馬祖澳試航,為馬祖漁業開創「漁撈機動化、漁船塑膠化」的新里程做「處女航」。
  3月29日 農復會輔導員楊再福蒞臨馬祖,任務在瞭解漁民PE管、塑膠浮球的利用及經訓練的漁民,在「躍馬號」工作情形(躍馬號在59年底已完成8艘)。瞭解該會補助的3艘給貧苦漁民塑膠舢舨圍魚情形,同時再次視察清水避風港防坡堤工程。
  4月 新上任的姚醒吾主任以及負責種豬工作是陳樂瑞技士,建議飼料養豬法用餿水養豬成長慢,用飼料即省時省事,減少疾痛,減低成本,更能促進生長。
  7月 清水防坡堤建成,可容納50艘以上漁船泊港避風,以減少損失。
民國65年
  3月8日 漁會總幹事葉金福、林清福和陳玉官,赴台參加農復會舉辨的漁政研習。
  8月1日 教育部長蔣彥士和農復會主委李崇道,連袂抵馬訪問。
  11月13日 農復會技正江桃等7位農林專家,抵馬勘察山坡地規畫及造林工作。
民國66年
  11月1日 農林試驗所改制為農業改良廠。
  從農試所演進到農改場,增設水土保持工作站,豬隻人工受精站,培養豬公、豬母。
民國67年
  3月11日 農復會主辦家政講習會,縣府派民政科家政指導員劉金嬌領隊,帶陳莒金、曹翠華、曹鳳金、陳秋雲、李玉、林春蓮、卓鳳嬌、陳高玲、鄭瑞芳、曹筱軒等幹部赴台講習。
  5月 貸款農民設置小型農場,養豬養雞場,諸如:復興農場、津沙茶園、三友養菇場、三民畜牧場、茂安種雞場(四維村),發展牡蠣養殖試驗,經費補助農會打字油印《農漁報導》月刊(68年元月),增進農民新知。
民國68年
  1月1日 台美斷交,農復會結束,改組為「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簡稱「農發會」,地區縣農會繼續執行農發會補助款。是年,地區蔬菜、水果幾可自給。
  12月19日 地區17艘漁船的海上定置漁網遭大陸漁船竊割,損失慘重,農復會特補助價值新台幣56.5萬元的漁具一批,轉發給受害漁民陳其灶、林澄秋、劉金利、陳兆鎮、鄭中志等10多人,俾恢復期生產能力。
  是年,地區蔬菜、水果幾可自給。

  七○年代中期,國民所得提高,需求也多樣化,由台灣進口的農產品,提供了軍民所需,而這年代,漁業不景氣,漁產資源枯竭,像以白力魚加工製成霉香魚的「馬祖園」竭業了,中共漁船撈過界,濫炸、濫捕,漁農村人口嚴重外流,年輕人不願投入該行列。這期間農發會邀請桃園農田水利會完成馬祖地區水資源調查計畫,水利開發、林業經營。漁業發展方面:協助試驗海帶、紫菜、牡蠣、九孔等養殖。
  
  71年 推廣淡菜100組,興建水產養殖培育室等,興建飼料庫房,增加雞蛋生產的蛋量,此時期,農發會陳嘉吉技正(67年接掌即今)和農業專家,技術員常來馬督導。

  73年 該會再與經濟部農業局合併成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此時期農委會技正兼金馬地區執行秘書陳嘉吉,引領台大農業專家,先後視察馬祖近20次並提供寶貴經驗技術。

  73年至77年 5年間農委會補助馬祖農業建設,經費高達1.6億元,由縣府、農改場、農、漁會等單位執行計畫。

農復會功成身退嘉惠馬祖經濟發展
  八○年代後兩岸敵對緊張關係和緩,駐軍裁減後,部隊自行引進冷凍副食品。另大陸走私農產品干擾,台馬開始飛航開放觀光等因素,地區農漁業開始轉型為觀光休閒方式。而今,馬祖正積極推廣精緻農業及生態有機農業,發展網室栽培、水耕蔬菜、紅花石蒜等高經濟價值作物,除了維繫馬祖農業的生產活力,期創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高附加價值產品,增加農民收益。
  回首本區從戒嚴到解嚴,從戰地政務到地方自治,悠悠走過漁農的黃金歲月,感恩為馬祖農村經濟播種開啟教育紮根的農復會、農發會、農委會歷來機構,給予物資財力支援及技術教育協助,奠定了以後的馬祖經濟發展的穩固基礎,如今馬祖人民安居樂業、生活無虞匱乏,這都要感念他們的恩澤。本篇報導只粗疏略述,筆者囿於見聞,未作廣徵博引,尚祈見諒。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農復會會徽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協助修築防空洞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馬祖種植的蕃石榴樹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植樹有成--馬祖公路兩旁的行道樹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農復會前主任委員李崇道在馬祖參觀白力魚加工情形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農復會前秘書長金陽鎬及祕書沈國瑾視察馬祖水利建設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協助漁寮(一)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協助漁寮(二)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開鑿水井(一)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開鑿水井(二)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開鑿水井(三)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農復會培育手工藝研習成果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協建漁會辦公室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輔導漁產加工(一)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輔導漁產加工(二)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輔導漁產加工(三)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昔日村落情景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