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精華區 » 劉枝蓮 http://www.matsu.idv.tw
主題: 失落的記憶(一) ~七十四軍(兩個聲)來了
作者: 劉枝蓮 < > 發表時間: 2013-06-07
之一

●陌生『兩個聲』
小時後,拿把小板凳,老想膩在媽媽旁邊,聽媽媽說她與爸故事。媽媽說:『…七十四軍『兩個聲』來了,我帶著妳們大姊與大阿姨『逃』回文石村…』。『兩個聲』這個稱呼軍人名字初始七十四軍。(註1)

民國三十八年八月七十四軍意外的登島,讓馬祖奇蹟地躍上本不屬於的舞台,有如韓國板門店。長輩們對待在島上不到個把月的七十四軍,造成恐慌,印象深刻。但隨者時間洶湧衝擊,七十四軍這個番號聲消音滅,連防區的軍人也不知道這段過往,但 1949年國共內戰血淚記錄,書寫者殉國者的鮮血,流亡者的熱淚以及家人無從過問,祖先化為紅紙的年代彈痕並未遠去。

1.初來乍到七十四軍
民國三十八年八月十九日馬祖澳(馬港)來了兩艘軍艦,吸引島上居民目光,而這兩艘軍艦在馬祖澳停泊兩日之後,轉至福澳港正式登岸。這批不速之客,就是由勞冠英將軍領軍,剛從琅岐島撤退七十四軍。
在福澳港登岸的七十四軍,不但軍服破爛、武器簡陋,還有許多包紮著繃帶的傷兵。讓居民錯愕的是,這批軍人似乎餓了好幾天,有些士兵幾乎無法行走,甚至上岸之後就昏倒,進入各村莊之後,無論是居民晒在門前魚干、地瓜籤,或連養豬吃的米糠飼料,可謂是可以吃或難以想像可以吃的東西,都被吃得精光。夲就不富裕島上居民,只好將米粉、乾貨藏進草堆中。這是居民恐慌之一。

其次,初來乍到七十四軍一路南下,多數口操普通話或當地鄉音,居住島上多是福建遷徙的漁民,會普通話不多,語言溝通成了障礙。例如:一位軍人拿了銀元到珠螺要買『雞』給患有胃疾的將軍吃,百姓說村內沒有『雞』,只有『老母雞』,該士兵說:『老母雞也要…』百姓嚇壞了,當然老母雞也沒買成【筆者按:哎呀!此『雞』非彼『妓』..】。

又如,一位軍官攜眷(女人)進住牛角村民家,該女子與孩童日夜啼哭,坊間就誤傳:『這些軍人連結過婚的女人也要搶』。之後經人傳譯,原來是同袍戰死,託孤的妻與子,因思念亡者黑天黑地,哭了眼。當然,或許軍人想『借』水瓢、鍋爐等日常用品,因為語言不通,就順手『拿』走,這言語溝通上的障礙,形成溝壑,讓來不及逃回福州的年輕婦女,把臉摸黑四處躲藏,這是居民恐慌原因之二。

再者,島上居民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遠離的資訊,只知道日本人捉船夫撤退,並不知道有國共內戰,除馬尾軍區曾派軍人上岸『掃黑』~在牛角澳口掃射逃竄土匪後返馬尾,島上從沒有出現過正規軍人。此外,七十四軍上岸時,有幾個福州人順口表示,他們是被捉來當兵,這個消息一傳十,十傳百,使得各村落壯丁開始陸續逃回長樂,是為居民恐慌之三。

(註一)
兩個聲~以福州話發音是馬祖對軍人的代稱,源自勞冠英中將領軍七十四軍由滬杭南下在連江戰役中失陷,退守到馬祖首波的軍人。也由於重整七十四軍多自北方,口操『普通話』(國語)與多來自福建省常樂、連江一帶的馬祖居民以『福州話』為溝通的方言,這語音不同,當地居民將這批外來客稱為~『兩個聲』。
作者: matsufish < > 發表時間: 2013-06-09
這個七十四軍,可是名將 張靈甫 將軍,曾經領導的七十四軍?
張靈甫 將軍在與中共内戰時,死于孟良崮之役.
七十四軍也是當年國軍中的王牌軍之一.
作者: 小村 < > 發表時間: 2013-06-10
孟良崮之役後重新整編,不過戰力不如前,聽說後來淮海戰役又幾乎被共軍殲滅

之後殘部就輾轉逃到台灣,原來也有短暫待過馬祖啊!
作者: 陳復興 < > 發表時間: 2013-06-11
74軍的前身為整編74師,國民革命軍精銳,抗日與國共內戰表現活躍。

根據相關戰史記載,孟良崮戰役之後整編74師幾乎被消滅,其後經歷過改組,恢復74軍的番號。

勞冠英所率領的應該已經是第二次重建的74軍,於福州敗退之後其實實力已經大不如前。

至於雲南省主席盧漢的74軍,則純粹是獲得那個番號,實為滇軍新13軍改編。

以上資料仍請史家不吝指正。
作者: admin < > 發表時間: 2013-06-11
在馬祖的《連江縣志》續修大事記初稿中,七十四軍只有兩筆資料。事實上,七十四軍從抵達南竿,到移防平潭,待在南竿只有短短十幾天。後來部隊抵達平潭,隨後被整併到七十三軍,從此就連七十四軍的番號都消失了。

民國38年
8月20日 陸軍第七十四軍撤退馬祖,在南竿福澳登陸。
9月7日 陸軍第七十四軍撤離馬祖,移防平潭。

以上資料來源:《找回失落的記憶-陸軍第七十四軍與馬祖》
作者: 劉枝蓮 < > 發表時間: 2013-06-11
之二

此外,也由於四、五千軍人擁入,除了軍官進住百姓家中,部份士兵得搭帳蓬露宿在外,於是百姓家中能用的門板也都被拆,以為其用。或許勞軍長確實有下令不得擾民,與我家往來甚篤的父執輩金利叔叔說:『他見士兵拿百姓東西引起紛爭,一位福建籍軍人(官?)沒收該士兵的槍』在裝備缺乏的七十四軍,沒收了槍,意謂個人喪失防衛能力。況且,國共內戰吃緊,仰賴內陸提供島上的糧食本來就短缺,十斤黃魚換不到半斤米。一下增加四、五千人,糧食供應確實成了軍民的窘境。

七十四軍登島,確實帶來島上居民很大震撼,我的媽媽帶著強褓大姊與未婚阿姨也『逃』回文石村。而在同時,駐紮各村的七十四軍部隊,開始操練,並管制澳口,禁止逃難人。政戰系統也做戶口普查,包括人與牲畜,這時少數會普通話的人,就成軍民溝通橋樑,舅舅典詠就是其中之一。

有趣的是,福建沿海瘟疫與天災,居民靠天為生與海博鬥,神祇成了精神依靠。七十四軍初到時造成居民恐懼與不安,於是有人想起蒼天,問起了神:『這七十四軍何時會離開?』過籤結果,月圓時後就會離開。果然近半個月,月圓時,七十四軍就被調防平潭鎮,金利叔叔說起這段時呵呵笑。

2 關於七十四軍
是個什麼部隊?哪裡來哪裡去?打過什麼戰?
七十四軍(註2) 除了眾所熟知的張靈甫師長與孟良崗戰役外。七四軍(1946年3月整編為第74師)也為抗日戰爭時組建之陸軍軍級單位,成立後幾乎參與了抗日戰爭,華中地區的重要戰役,因其頑強的戰鬥意志與戰果被譽為「抗日鐵軍」(註3) 。並榮獲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和最高榮譽飛虎旗。

七十四軍曾參與抗日包括民國二十六年南京保衛戰,蘭封、三義寨戰役、南潯路德安戰役、萬家嶺戰役、南昌會戰、鄂西會戰、 湘西(雪峰山)會戰等抗日戰爭。而在國共內戰期間,重新令整的七十四師(註四) 在淮陰戰役之初還大潰共軍,開啟勘亂勝利先蜂。之後又經歷漣水戰役、新安鎮戰役、黃崖山戰役、到孟良崗戰役、阜陽戰役、徐蚌會戰。

當然,山東臨沂孟良崗戰役最為悲壯,指揮官張靈甫師長(註五) 以下六將領(含校級十餘人)同時自戕成仁,而當天孟良崗上空狂風驟雨,雷吼冰雹,可謂風雨如晦,感動天地,那天是36年5月16日。之後37年阜陽戰役及徐蚌會戰~潘塘鎮戰役、陳官莊戰役。

民國三十八年元月,在浙江建德重整的第七十四軍,由勞冠英將軍奉命接管,並負責保衛兩蔣故鄉,隸屬京滬杭警備司令部,駐紮在浙江省蘭溪,作為長江防線的二線部隊(註六) 。因福建北部江防失利,奉命轉進福建,途經浙江麗水,慘遭共軍劫擊,戰況慘重,進入福建省,僅剩殘餘部眾。5月,國軍對福建部隊進行整編,軍長仍為勞冠英,全軍僅1.5萬人,隸屬於李延年指揮的第6兵團,負責福州北部的防衛。在閩北最後的幾個月內74軍仍積極的補添充兵員,在7月時勞冠英向上級呈報時稱全軍人數2.1萬餘人,但因火砲通材在戰鬥中耗損,裝備僅佔兵員60%,相較敵軍在裝備與兵員皆處於劣勢。如是在福建省兵敗崩塌,被沖出閩江口,埋藏世紀的悲傷,已不意外。

(註二)
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的孟良崮戰役中,其指揮的號稱全副美式裝備「王牌模範師」整編七十四師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殲滅。

(註三)
七十四軍軍歌:『起來,弟兄們,是時候了,我們向日本強盜反攻。他,強佔我們國土,殘殺婦女兒童。我們保衛過京滬,大戰過開封,南潯線,顯精忠,張古山,血染紅。我們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鋒;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鋒!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鋒!我們在戰鬥中成長,我們在炮火裡相從。我們死守過羅店,保衛過首都,馳援過徐州,大戰過蘭封!南潯線,顯精忠,張古山,血染紅。我們是國家的武力,我們是民族的先鋒!起來!弟兄們,是時候了!!踏著先烈的血跡,瞄準敵人的心胸,我們愈戰愈勇,愈殺愈勇。抗戰必定勝利!殺!建國必定成功!! 』

(註四)
抗戰勝利國共和談,在談判其中國軍整編將『軍』撤銷改編為師。

(註五)
抗日名將張靈甫:1947年被深陷於荒涼石頭山洞中,糧食斷絕,滴水不存,人員傷亡殆盡,在最后時刻,給妻子寫下決別信,然後與蔡仁傑等舉槍自盡自戕,年僅45歲。三天三夜國軍三萬二仟人被殲滅,勝利的解放軍也犧牲一萬二仟人。另有,張靈甫是被敵軍擊斃或是被俘之後,被痛恨他的部屬槍殺,因不在本文探討主題,故不在贅述。

(註六)
1949第二次重建七十四軍,雖然編製龐大,但人員不足、缺乏裝備、更缺乏具有經驗的軍官訓練,戰鬥力相較以往74軍大幅下降。回塭1946年重整74師,全師有3萬餘人,全副都是美式軍械裝備,師長張靈甫兼任南京警備司令,號稱「御林軍」。該師在意志、戰鬥力、紀律都是國軍中翹首。例如,在孟良崮戰大敗之後,仍餘7000殘部在孟良崮、雕窩之間的山谷中,這些官兵不開槍不走動,靜靜等待解放軍撤走後與增援部隊會合,大敗之後還能如此冷靜,其戰力之強、軍紀之嚴由此可見端倪。
作者: matsufish < > 發表時間: 2013-06-12
感謝鄉親網友小村,陳復興,站長,版主劉小姐的資料補充,小弟受教了.
其實,張靈甫將軍的故事,我是在觀看鳳凰衛視時,無意中發現的,后來,聼說,當年國共對抗的兩方,也已"相逢一笑泯恩仇了".
吾等馬祖人的命運,莫非與深圳中英街的居民類似,目睹,國共的分分合合,三通貿易才是現實.歷史轉瞬間化作文學的浪漫.
因爲"方言"引起的誤會,在台灣,一部份引爆了二二八事件,而我們的父輩,其實,更無奈的接受命運的安排.
作者: 海員 < > 發表時間: 2013-06-13
劉小姐文中提到"兩個聲"還有另一種翻譯叫做"南下聲"。
早年曾請教福州耆老,說是北方人南下,故福州人稱"南下聲"。
可供參考。
作者: 劉枝蓮 < > 發表時間: 2013-06-13
謝謝海員提供寶貴訊息,我會列入彙整參考
作者: 書呆子 < > 發表時間: 2013-06-13
現在很流行"Big Data",就是"巨量資料",用google搜一下,就知道"南下聲"是極少的說法,而"兩個聲"是普遍的說法,所以,就不用再懷疑了,福州人稱外地來的人為"兩個聲",不管來是北方.南方.東方或西方,跟方位無關,是跟外地人有關!
第1頁 (共2頁) 前往頁面 1, 2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