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精華區 » 陳友民 http://www.matsu.idv.tw
主題: 六堆之意義及其分布
作者: 陳友民 < > 發表時間: 2023-12-04
撰者/陳友民

六堆,源自守護鄉土的決心,凝聚成一方世外樂土的地方。它不是實際的行政區域,在地圖上也找不到,但卻跨越了官方劃定的界線,已然成為臺灣南部客家的統稱,它是一種精神指標,也是客家人聚落獨一無二的名字。

追源溯流,「六堆」最早是因朱一貴事件而起。當時,民間團練為了維持族群生存和地方治安,結集各地自衛力量而成的一種組織。等事件結束後,客家人為了保鄉衛土,取消巡查營,用「堆」(意思通「隊」)取代「營」,來跟官軍作區別。由於下淡水溪一帶的客家人,生活環境夾在福佬人、馬卡道族、排灣族、魯凱族聚落之間,客家人數居於劣勢,遂以常態性的團練組織維持其族群生存及地方治安。迨及後來,由於1895年乙未之役抗日失敗,成員壯烈犧牲,自衛組織解散。之後,「六堆」一詞,遂由自衛組織含義之六堆,轉變為居住於臺灣南部高屏地區十三客庄的客家族群之統稱。

【六堆分布】
左堆:屏東新埤、佳冬一帶。
右堆:高雄美濃、高樹、杉林、六龜、甲仙部分、旗山手巾寮及屏東高樹、里「港茄苳村等地。
前堆:屏東長治、麟洛、田寮、九如玉泉村、鹽埔洛陽村等地。
後堆:屏東內埔。
中堆:屏東竹田。
先鋒堆:屏東萬巒。

【附註】
「乙未之役」中之「乙未」,為清光緒二十一年,即西元1895年。其前一年,為清光緒二十年歲次甲午,即西元1894年。
112.12.04(Mon)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