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靄  溫度:18℃ AQI:116  風向:北 風力:2級 南竿雲高:10000呎 能見度:4600公尺 北竿雲高:1100呎 能見度:5000公尺
馬祖資訊網論壇 » 討論與交流 » 戀戀莒光

戀戀莒光友善列印



張貼者
王建華 
資深會員 

王建華

註冊 : 2004-01-08
發表文章 : 2219
掌聲鼓勵 : 6307

發表時間 : 2005-09-02 13:18:44
FORM: Logged


王建華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王建華 王建華的個人首頁: http://tw.myblog.yahoo.com/arthur-88001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閩江口的微笑─東莒的四季歌-吳尚霖 --閱讀人次 : 2897

這是吳醫師兩年前的文章 好像看過 又很陌生 先貼上來再說
吳醫師總算要自立門戶了 診所開在桃園 詳細聯絡方式隨後貼上囉
(不過開業前的第一個馬祖客人 聽說是坂里國小的陳益貴主任)

----------------------------------------------------------
吳尚霖 / 轉載.自由時報

春日的蠢動

散佈在閩江口外的,是深深淺淺的新綠。海水擾動著,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

四月,閩江口外的濃霧像層層的蛛網緊緊攫住這個飄盪的小島。儘管春雷的響動早已經喚醒無數的嫩綠枝枒,這大地似乎醒得特別的悶。

這個戰地逐漸失去肅殺的氣息,空蕩蕩的碉堡僅剩下張牙舞爪的龍舌蘭孤單的挺立著。往猛沃港的戰備道被長長的蘆葦掩取半數的路面。霧來了,黏膩在馬祖百合的花苞上,等待一整年的潛藏蟄伏,白色花朵給的是清新的芬美。野地裏,麥蔥是最不受拘束的,恣意奔放在田畦中、在草地裡。清明前的麥蔥總是馬祖人眼中最佳的野菜,等到時節一過,這香甜的滋味也漸漸消失。

在懷古亭下的礁岩岸邊,豆腐大哥正擎起一把釣竿,春季的海鱸魚游移在藍綠色的海水之中。霧散了,釣線傳來陣陣的顫抖,上鉤的大鱸魚振力擺脫一切,魚鉤越陷越深而它終究未能脫離命運。老漁民背起了魚獲,一步一步地走向岸上。海水混濁地拍上岸來,憶起當年捕魚的時光,那個整個海域佈滿黑鴉鴉黃魚群,一腳踩進海水僅踏到滿滿魚身的豐饒年代,隨著連年的大量捕撈,還有大陸鐵殼船持續底在沿岸炸魚,早已經消失殆盡。

春末初夏,梅雨剛剛結束,猛沃港上演著龍船競逐的戲碼。這天,晴空中無一片雲,映照著白浪之中奮力划槳的東西莒居民,還有沙岸上聲嘶力竭的吶喊聲。

盛夏的饗宴

燈塔的山丘上芒草茂密的生長著,福正靜靜倚在山坡一鄅,面對一抹清淺的港灣。

農曆七月的大潮水,退盡一切的潮汐覆蓋。央求著阿嫂帶我一同去挖蚌殼,這個東莒居民以以為傲的天然冰箱,就環伺在小島的周圍,波浪輕觸拍打之處。順著海岸哨所的小路而下,永留嶼成了巨石連結的的半島,潛藏在黑色礁石之下的,是大自然賦予豐饒的恩典。阿嫂順勢扳開一個大石,石頭附著著大大小小的蝾螺。她總是笑我都市小孩,嘴角掛著一種滿足的微笑,不知道這樣的微笑,是因為滿手盈盈的貝類收穫,還是見到我氣喘吁吁的跟不上她快捷的腳步。

水桶裡很快的就裝滿了各色的貝類,野生的九孔捲屈著肥厚的肉唇,像是不甘心似的想掙扎出來,夕陽照著它翻了身,沉入黃濁的水裡。建華背上的魚簍子裡也裝滿蚌殼。潮水越退越低,礁石猙獰的裸露出來,一路連向福正港灣。

退潮後,礫石灘上散佈著挖蚌殼的人影。色彩斑斕的簾蛤隱匿在礫石下的肥沃砂土裏,還有沙攤上淺淺凹陷下的沙蚌。黃昏裏,未退盡的潮水淺灘裡倒映著遠處的白色燈塔,芒草搖曳著一襲金黃的花穗, 風一吹便四散紛飛。福正村傾頹的房子漸漸的在修繕,只是原來的質樸也消失於無心。

潮水漸漸的逼上岸來,採螺挖蚌的人也扛起沉重的收穫準備分享這份鮮活。

木水大哥將一整個下午的採集在水中漂洗,漣漪一圈一圈的擴大,包圍了整個沙灘,一直到月星墜落的邊緣。

深秋的橙紅

十月,朔風乍起,烏臼樹上單薄的掛著幾片枯葉,其餘的散落了一地的澄黃嫣紅。大埔村裡並無人煙一個,在這樣的冷清季節裡,這兒反倒格外溫暖,或許是因為背風,靜靜躺在山凹中的大埔得天獨厚的躲過東北風的吹襲,靜謐的享受無聲的呼吸。老屋的石牆上,依稀留著夏日燒灼後的痕跡。

老漁夫回到大埔的老家,雖說已經遷至大坪村許多年了,對家的感情依舊,畢竟這是當年一石一瓦胼手胝足蓋起來的。他說房子不住會容易壞,可是有空時總要每天來把門窗打開,讓房子透透氣。步出門外,開啟木門,秋天的陽光穿過福州門,照得屋內一陣暖烘烘的。

這個屋子因著光線的照射突然活了來,好像深怕被遺忘似的,和著風聲低低地吟唱起來。就著明快的光線他織起網來,雙手佈滿了久經風霜的厚繭,微微顫抖的穿過網目。又說現在出海打不到魚了,編織的網子是要在海邊放養淡菜用的,我忽然想起在福正海邊一縷縷像是蓮花盛開的淡菜聚生。

沒有魚了,可還是會駕著小漁船出海去下網。這天,兩個小侄兒乘著木水大哥上船之前,吵著要坐上小舢舨。秋日裡,舢板中的兩個小朋友興高采烈的划著槳,前方的西莒漸漸變得模糊,這片歡愉的氣氛染黃了整個海面。

小油菊綻放在曹媽媽家外的牆縫裡,肆無忌憚的宣示冬天即將降臨。她坐在家中的木床上與我大聲的聊天,手拿竹扇揮走異常乾熱的十一月天。阿兵哥少了,沒有生意上門,曹媽媽總會煮上一大碗自己打的福州魚丸,再與我高興地談論著南竿小孫兒的可愛種種。油菊花開的聲音,伴著即將呼嘯而過的冷風,經過阿婆家的門前。

隆冬的鼓譟

福正村裏屋簷下的懸魚吐水口早已許久沒有雨水流過了。傾圮的屋頂獨留下這個海神的化身,孓然矗立在殘破的石牆上。這一天,農曆正月十三擺暝,驚動簷角下躍躍欲試的神祇。

大坪村的廣場上,兩位老師傅正細心編製著木器,一旁的老鄉親也興致勃勃的參與意見。雖然說離家久了,家鄉的習俗可是一點都沒忘記。木架子逐漸成型,今年的大遊行,全豬全羊的供奉是少不了。福德廟的香火瀰漫裊繞整個村裏,這個夜裡,全島不及千人的軍民要一同鼓動正月裡最熱切的氣氛。

廣場旁的商店裡,阿嫂們正熟練的做著魚餃、魚麵,現成的酒瓶成了桿麵棍。他們直稱道馬祖的道地食物,手中輪轉的麵皮滲透出些許的魚腥味,一種熟悉的離島味道。只是,當年魚產豐饒的馬祖,如今卻只剩零星的漁業,以及大陸漁船環伺之下的海上交易漁獲。唯一不變的也只是阿嫂們手中的家鄉味。

遊行的隊伍穿過大坪村上街,繞過家戶門口,引向大埔白馬尊王廟。也唯有這個時候,了無人煙的大埔村又暫時開始呼吸吐氣,而遷居大坪的居民以及返鄉的親友,才有機會回想在此成長的種種。走過靶場,刺骨的北風穿透每個衣縫,經過福正村,困在簷角下的海神似乎也奮力應和著鼓板節奏,抖動著斑駁的身軀尾鰭,身旁的灰土卻漸漸剝落。

鼓板聲響起,擺暝夜的鑼鼓喧囂人聲雜沓。少年小鼓手的瘦弱身軀敲擊著鼓的律動。鼓聲鈸響並不一致,整夜的寒氣卻昇華為一股熱烈的氛圍,流竄在大坪村的巷道裡。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把別人的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來教 歡迎光臨我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arthur-88001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