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多雲時晴 溫度:22℃ AQI:  風向:北 風力:12級 南竿雲高:15000呎 能見度:8000公尺 北竿雲高:10000呎 能見度:7000公尺
馬祖資訊網論壇 » 精華區 » 林金炎

林金炎友善列印



張貼者
林金炎 
資深會員 


註冊 : 2009-04-28
發表文章 : 188
掌聲鼓勵 : 1238

發表時間 : 2017-11-20 23:04:10
FORM: Logged


林金炎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林金炎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毋忘在「莒」-福建海上保安縱隊 --閱讀人次 : 4317

  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簡稱「海保縱隊」;屬福建省保安團的分支機構,保安縱隊有第一,當然就有第二、第三。他們佈建在閩省沿岸或海島維持治安,唯獨本支沒有捲入「勘亂」,以掩護國軍撤退之名,駛往北竿塘落腳,再轉進莒光(白犬)島。爾後,就主導了莒光、東引、西洋、北礵、浮鷹、臺山等地的安全和行政權。那時南、北竿塘已有正規軍防守,隸屬國防部,而莒光島「海保縱隊」屬保密局體系,就像情治系統
  
  昔日駐守南竿的馬祖守備區官方稱其為「閩保縱隊」或「友軍」。當年馬祖守備區江學海團長、孟述美指揮官等都曾蒞臨莒光島訪問,極力為他們向政府建言,爭取納入編制。


內戰尾聲 福州寫實
  1949年,在內戰尚未進入福州,多數人對國府的江山,大有朝不保夕之感。5月,上海警察局馬志超局長領著一群保安人員,撤退來福州,攜來了一批槍械。而在福州,一群保安人員由王調勳(時王任福建戒嚴地區副司令)帶頭,與馬局長碰面,請其領導組織反共游擊隊,或上山或下海打游擊,可惜未獲允諾。6月,他們請求配發領一批槍枝、糧秣,在川石島以原軍統閩北「海上反共游擊隊」為骨幹,組建「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亦稱總隊)。因為他們曾是「特務」身份,如戴笠所說的:「特務是領袖的耳目」。平時除維繫治安,兼有監視、滲透、佈樁、密告等等,人們多敬而遠之,更是中共口中的「反革命份子」。

  8月,戰事波及福州,閩江兩岸湧進了很多軍人,有國民革命軍、人民解放軍、失聯殘軍、傷兵、軍校失散學生、公職人員、逃難難胞等等。福州人通稱他們為「南下聲」,城內外軍隊雲集,供應繁重,民不堪擾,軍民都無足糧可供食,軍隊士兵逃亡則眾,捕民充數更造成恐慌。福州零星戰鬥仍在此起彼落,是惶恐,還是看壞局勢?福建省政府如樹倒猢猻散,是預作後退準備?能先離開福州嗎?國民黨和政府將來會搬到那裏?四川重慶?廣州?還是臺灣?這正是亂世福州的寫照。

  8月17日福州已失守,而8月的國民政府,卻還在成都,讓僅剩的零星部隊與中共頑抗;直到國府退無可退,蔣介石才由成都搭機來臺灣,從此兩岸劃海而治,天涯各西東,而閩海風起雲湧正要開始。







  當時,從上海到香港間800浬海岸線外,尚有10來個島嶼由國府控制,島上有10幾萬居民或避難人士,其中含貧苦農漁民、一些悍匪、逃難災民、失散軍人,他們都急待國府伸出援手拯救。因為時局混亂,政府捉襟見肘,國防部對正規軍的供應都無法滿足了,那有餘力照顧沿海島嶼待援的義士義胞,連破舊軍衣軍毯施與也做不到,而納入編制更不可能。況且風聲鶴唳的年代,人多複雜,「肅清匪諜」甚囂張,政府也不敢接受他們併入國軍體系,也不便將他們載運來臺。最終在國防部大陸工作處鄭介民處長的奔走下,與西方公司達成協議--都給予收編為突擊隊,莒光島上的「海保縱隊」成員即是此一部份。
  









菁英匯聚 承載莒光
  莒光島,這個閩江口外的小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且能封鎖閩江口內外。這地方進退皆宜,一旦有狀況,南方尚有平潭、廈門可作後路,撤退到海島又可靜觀時局變化;走為上策,福州的「海保縱隊」及其眷屬一批,乃首登莒光島,他們多為軍統和特警出身的公職人員。

  9月,內戰戰火延燒到了平潭島,防守的第6兵團及73軍潰退。當時擔任保安縱隊第五大隊長的前縣長林蔭,率保安團一部義民,駕著昔日從日寇奪得的多艘運輸船,及部分漁船駛來莒光島,成了第二批登島義民,他們大部份是該縣保安團成員,其又壯大了海上勢力的結合。

  而在福建省霞浦縣的一批海上保安縱隊成員,則退守到西洋、浮鷹、四礵諸島。他們徬徨無助,乃與留守該列島汰除的偽軍殘部成員結合,守島待援。西洋島群的海上保安成員與莒光島海保成員搭上線,讓三股力量結合,在海島相依存,擴大了海防防禦區域的鎖鏈,同時也壯大了他們的聲勢。

  第四批登島者,乃為失散軍人、公職人員、少年學生、商賈、遊民,以及為避戰亂而來莒光島;這部份義民最多,受「保安縱隊」的號召,加入「海上保安第一縱隊」,該隊在幾個彈丸海島上復活。而加入保安縱隊的人馬遠多過島上的住民,成員較複雜,有「福州幫」、「福清幫」、「平潭幫」、「長樂幫」、「霞浦幫」及「閩東五縣」……,英雄好漢來自四面八方,匯聚莒光。1950年韓戰爆發,西方公司派員進駐西莒島,國防部大陸工作處出面,將原稱號「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撤銷,更名為「福建省人民反共突擊隊」,從此「海保縱隊」之名走入歷史。




自力更生 從無到有
  這群反共突擊隊員,他們運用昔日在大陸保安司令部的組織架構,設司今、副司令、參謀長及各縱隊、支隊,統領範圍北及臺山(岱山)、四礵、浮鷹、西洋、東引、烏坵,但是主力仍在莒光島。並在海島一方面構築掩體及防禦工事;建「成功城」及堡壘;另一方面增加生產,種菜、養豬,在澳仔結合當地漁民,組織討海隊,自力更生,生活起居,乃從無到有;但大家精誠團結,生死與共,克難生產,渡過難關。

  在海島上物資雖然匱乏,但精神生活還是很豐彩。有隊員莊稼創辦《東海日報》,以油印發行;隊部壁報欄闢「戰士園地」,都成了精神食糧。舞獅、高蹺、業餘國劇都很出色,該部第五縱隊還自組「海風劇團」,演出「春回大地」、「牛伯伯打游擊」,並到南竿、東引、甚至到金門演出,造成轟動;而台灣各界亦有勞軍團,常前來慰問,蔣夫人美齡也帶來反共救國聯盟的勞軍團,同時帶來二手的軍服讓大家保暖。西方公司也帶來好萊塢的電影片欣賞;蔣經國先生前來視察時,給予「人窮志不窮,島孤人不孤」的勗勉,以增強信心。

  從「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到更名為「福建省人民反共突擊隊」,在這期間,他們為了學習智識和技能,曾精選幹部186人到臺灣淡水游幹班嚴格訓練,另抽調部分成員派往金門集訓。他們發現金門「南海游擊隊」(俗稱南海部隊)的成員素質整齊,因為這一批原是滯留香港調景嶺及九龍一帶的志士義胞、軍校學生,部份還是國軍中下級幹部,他們欲入臺灣卻無門路。後經「大陸災胞救濟總會」出面,安排赴金門戰場,參加游擊隊,莒光島上的突擊隊就在那兒與他們一起受訓,結訓返回莒光,也自詡為「東海部隊」。





當年海保縱隊到金門演出,正氣中華日報的報導


突擊騷擾 死傷無數
  西方公司成員進駐西莒島後,短暫訓練這批難民組成的突擊隊,供應隊員使用軍備武器,像衝鋒槍、卡賓槍、輕機槍、手槍、無線電設備,並訓練指導:游擊戰術、爆破,以及策劃突擊大陸、蒐集情報,也為國府發展潛伏組織,進行「敵後工作」,達成對大陸主權的宣示,更希望伺機重返大陸。但這批游擊幹部壓根兒就不是部隊,多是避難逃來島上的八閩子弟,是未收編入部隊的戰爭兵團,打游擊的「散兵游勇」,對大陸沿海海運及漁場騷擾,深入大陸搞破壞,且「生手入門」,當然傷亡慘重。其實,早在退守莒光島前,王調勳以福建戒嚴地區少將副司令身份派嚴正、廖其祥、朱樹棠三人,擔任閩東北三區突擊隊總司令(指揮官),給予委任狀及印信,是要他們在山區活動的,後來全部被破獲。








  這期間或潛伏大陸(敵後)工作或突擊騷擾沿海,總在百次以上,活動範圍從福清、平潭、長樂、連江、羅源到霞浦諸縣,甚至於閩東山區游擊隊人員聯繫,如:破壞江廈公路、策反莆田大隊張寬英部、擄獲「海康」汽艇及「建亞」號,搶奪工事材料,散發心戰文宣,偷運人民券,截擊運鹽船,俘虜共幹等(實則都是漁民擔任的民兵)。也在平潭島一帶奪得「源豐」、「新港」、「中民」、「鼎順」、「海康」、「建亞」諸輪,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游天柱,他本是平潭保安團一員,在平潭奪得「通業輪」,後來改成「63砲艇」,供閩北工作處使用。

  而衝突較多的地區則是西洋、浮鷹、北礵、臺山諸島爭奪,結果都因眾寡不敵,西洋島等淪陷,行政公署統治區減半,防守區僅剩莒光、東引和烏坵,這個慘痛教訓,誰之過?誰守土不力?

  這證明游擊隊戰績並不出色,可是台灣報紙卻不時的報導突擊健兒重創「共匪」的英雄事蹟,連胡宗南將軍夫人葉霞翟(前國北師專校長)著《天地攸攸》一書中,也多類似多戰功記載,這就是臺灣的版本。但失敗或不名譽的事件都隱藏不報導,像北礵島7名海上保安隊員投共,繳槍枝27支;解放軍攻打浮鷹、西洋被擊被俘220人,繳槍140餘支;莒光島游花隆支隊7艘運糧往西洋島,在東冲海面被解放軍截獲;突擊隊員陳為慶、黃昌厚等等被擊斃,均隻字不提。

  時王調勳司令曾有一次對隊員講話:「反攻大陸,拯救在水深火熱中家鄉父老兄弟姊妹,是本隊唯一任務」。但每一次的突擊,泰半是大陸海岸漁村和漁民同胞,皆被當成「共幹」,我們不但沒有拯救水深火熱中的同胞,還去搶奪他們的財產,奪取他們的船隻、漁獲。殺不到萬惡的「共匪」,卻把八閩同胞殺害了,還沾沾自喜的回來邀功;同樣的命運,我們被對岸抓獲或被殺的也都被冠上「國特」、「特務份子」、「反動派」,兩邊都是我八閩子弟,這是時代造成的不幸和悲劇!

  時局雖如此,但突擊隊仍不斷地在閩江口外假藉蒐查過路的商船,卻扣留運載的物資,甚至將攔截商船貨品後,散裝運往香港或臺灣銷售。中共不堪騷擾,一再在國際間控訴國府和「盜匪」結合,非法海上掠奪,是海盜行為。其西方公司昔日成員霍洛伯(阿伯樂)著書立說,寫下《中國海上突擊隊》曾提到莒光島司令,幾乎是海盜和軍閥的化身。
















精英留馬 造福戰地
  1955年3月,從大陳撤退的84師,進駐馬祖,同時期,突擊隊整編為「福建人民反共救國軍」,福建省主席兼金門兵團司令胡璉將軍,自兼總指揮,設總指揮部於金門;並成立閩南、閩北兩個地區司令部,閩南王相義,閩北王調勳。同時,國防部政工幹部學校派學校游擊政工班第二期畢業學員一批39員,混編在游擊隊內,這些都是精英,其45、46兩支隊隊員,才開始有官階,依照其學、經歷、功勛,有的核「准尉」、「上尉」、「中校」、「上校」官階,當然也有未核者。43年7月,45、46兩支隊撥編國軍各單位,尚留300人編入救國軍特勤大隊,這批海上保安縱隊成員才散居在臺澎金馬各角落。

  回頭看,這一群顛沛流離來到莒光島的海保縱隊,在物資缺乏,環境惡劣,他們從無到有自給自足的生活著,雖毀譽參半,但對馬祖卻也有著不可抹滅的政績:建立行政制度,配合馬祖行政公署授權管理六區(莒光、東引、西洋、浮鷹、四礵、臺山),派區長(當時馬祖就有8個區長)及行政幹部,恢復設立吳航國校,選派幹部充任教師教學。另隊伍被撤併之後,留下了很多人才,馬祖地區黨、政、軍、情、警、教、財政各界,都有海保同仁腳印,成了馬祖建設的中間份子。例如邱德齡(長樂縣長、政委會組長、馬中校長)、余敷瓚(復興小學校長)、周維新(東肯鄉長)、張星祥(東引區長)。原閩保縱隊幹部知識分子,例如:潘輔、陳道茂、李克良、黃紹良、鄒學齡、陳家錞、李貴立、林守基、林作舟、黃星華、陳一鵬、林功庸、潘德華等等都成了馬祖政界的精英,對馬祖後續發展付出心力。而退役留在馬祖的如:王章明、劉增銘、陳壽維、凃孟華、林守淑、葉國謀、陳須明、吳彪、葉元增、余美增、陳道元、林雄、林伯楨、翁永祥、陳德如等等,也造福馬祖。魏耿、余乃焜、林蔭返台都遞補成了國大代表。林滄圃首創台北市長樂同鄉會,林文亮在台北市開大雅廳餐,林佛生、李毅民在臺辦報,成員如同莘莘學子,成就各方,相互扶持,於民國83年成立「東海聯誼會」,重敘生死患難情誼,重溫顛沛流離之痛。然這些暮年老兵,生活艱困,曾向政府多次陳情,盼能補發薪餉案度日,可國防部也多次覆函,認為該部成立於政局動亂時期,時過40多年,史料欠缺無可考,唯成員中有43年發給補給證者,政府始核撥給養。







  已有 16 位網友鼓勵
3536 
初階會員 


註冊 : 2011-08-21
發表文章 : 21
掌聲鼓勵 : 56

發表時間 : 2017-11-21 18:43:14
FORM: Logged


3536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3536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話說這些金馬外島,都成了國民政府突擊大陸沿海的基地和反攻大陸的跳板,聽說當年西方公司攔截一艘郵輪,被揭發美國人在白犬島的身份,當時,英屬香港當局不準各地西方公司的人員到香港渡假。

民國44年東山島一役,國軍慘敗,反攻契機已失,時任情治機關偵防組的谷正文,向毛人鳳獻計,轉傳蔣介石,再次用武裝特務,突擊大陸,蒐集有關大陸沿海港口的情報。於是招兵買馬,找「倭寇」人才,但這年10月,毛人鳳病逝,該計畫停擺了5年。

49年葉翔之接情報局長,又開始聘請日本技師,研發無人駕駛砲艇,搞海上突擊,情報局在淡海設立幹訓班,訓練海上突擊隊。請海軍總部調派擅長水中爆破老手任訓練指揮官,駕駛由義大利引進技術,建造的突擊M-5型海豹艇或海蛟艇,艇上架一挺50機槍,側邊架設一門75mm無後座力砲,經過嚴格戰術訓練,極限考驗及格後再出征。

初始突擊隊小量潛入大陸突擊,引起對岸嚴重關切及強列不滿,大陸加強嚴密佈防外,中共駐波蘭華沙大使向美國駐華沙大使,在華沙會議上提出抗議,要求我方停止沿海騷擾。美國也認為臺灣對大陸採取行動,無異是自殺,也違反「中(臺)美協防條約」,不名譽也不光明正大。雖海威計畫可說成功少,失敗多,犧牲陣亡重,但海威計畫也反應了時代的需求,同時也是情報局爭功的一種手段啊!

在大陸「抗暴」熱潮期間,蔣介石認定民國51~52年是反攻年,徵收國防臨時特別捐,如貨物稅、娛樂稅、地價稅,甚至鐵路、公路票價30%給政府,籌組反攻行動委員會,反共建國聯盟等。

而51年的馬祖,專司突擊大陸的海上特種部隊誕生,國防部情報局部署一系列,代號為「海威計畫」(取名揚威海上的意思),後來執行「班超」、「長風」、「太武」、「田單」計畫,武裝突擊再掀高潮。首先以武裝、偷渡登入,建立游擊根據地、摸哨、搶東西、破壞設施,速來速往,達到「驚嚇」效果後就離開。中共也進行清剿海匪的鬥爭,深入我島嶼摸哨、砍頭、割哨兵耳朵,即所謂的水鬼。水鬼兩岸都有,「水鬼」一詞也不徑而走,形成雙方都在海上、海島捉迷藏。

參加「海威計畫」的成員,政府是會發給獎金以茲鼓勵。出發前先領一半,待任務完成返回後再領取另一半;同時,出發前會舉行「惜別宴」,表示鼓勵也是壯膽。當下隊員可訴說自己的心願,譬如:成功歸來,給予結婚生子,留個後代等等,這些是時代的產物,也見證了國共對峙不兩立的歷史。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林金炎 
資深會員 


註冊 : 2009-04-28
發表文章 : 188
掌聲鼓勵 : 1238

發表時間 : 2017-11-24 19:53:06
FORM: Logged


林金炎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林金炎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二戰末期,乃在抗日期間,有一群臺籍青年,命運多舛,被日本人徵調赴中國戰場參加「大東亞聖戰」,出生入死,有傷有亡,有些被國軍俘虜,結果又被編入國軍行列。國共內戰,這批臺籍國軍上戰場打共軍,結果被共軍俘虜,批鬥成黑五類,勞改受苦,滯留大陸十幾年後,借探親開放之賜,輾轉返回臺灣省親,處境堪憐,同樣為國民黨賣命,享受到什麼?早已親亡、妻離子散,能得到政府給予補償金嗎?

  記得滇緬邊境、泰北那群孤軍嗎?被丟包的雲南反共救國軍殘部,《異域》一書的主角,在金三角密林草叢的邊境打游擊戰,這群被遺忘的人,戰死便與草木同朽,戰勝天地不容,他們在政治上無國認可,曾向聯合國求援,爭取國籍。他們在經濟上缺乏援助,無薪無餉,夠悲慘吧!孤軍眷屬及後裔後來輾轉回到臺灣,求政府能給予補償金嗎?
  
  東海袍澤各個精英,每個名字都在馬祖歷史長河中留下精彩的一筆,他們幸活的一群都垂垂老矣,於民國83年在臺北成立聯誼會,敘舊話家常,也提到閩保縱隊,稱有4200人,薪餉4年未發(39年-43年),僅莒光列島現有之人數1257人給養(不含東引、烏坵、西洋、浮鷹、四礵、臺山等島);可經筆者查詢舊檔案,政府實核撥1857人(如檔案),那麼多出來的600人俸祿又發到那裏去了呢?應該包含了東引和烏坵, 單莒光一島,是不可能有4200人的,也有可能包含了西洋、浮鷹、四礵、臺山諸島,但這些島嶼防守不力,早已在42年7月就「淪陷」了,怎能發給?而防守的突擊隊員,當時也不是政府徵招的軍人,另依照淪陷失土,軍隊首長失去守土,是要受軍法審判的(73軍軍長李天霞、第6兵團李延年、74軍勞冠英皆如此),而失去西洋諸島,政府也沒吭聲,又要如何給薪?但這一群無辜犧牲的突擊隊員,是可以為他們爭取立碑、入忠烈祠紀念,才對得起他們及其家人。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