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多雲時晴 溫度:18℃ AQI:140  風向:北 風力:靜風級 南竿雲高:20000呎 能見度:7000公尺 北竿雲高:18000呎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馬祖資訊網論壇 » 精華區 » 陳高志

陳高志友善列印



張貼者
陳高志 
資深會員 


註冊 : 2010-03-25
發表文章 : 159
掌聲鼓勵 : 729

發表時間 : 2013-06-20 20:48:14
FORM: Logged


陳高志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陳高志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方言講古(十五) 搕兜家 --閱讀人次 : 2356

  馬祖鄉親稱聚賭抽頭的人為ㄎㄚKˇ ㄉㄡ ㄚ(Khakˇ tou a) 。我在建立馬祖方言資料庫時,臨時將本語料寫成「拾兜家」,這當然是受國語的影響。「拾」的字意雖然有「掇也、撿也」,但是,字音和馬祖方言有一些距離,幾經思考,最後以克盍切的「搕」取代「拾」。它是入聲字,尾音要做短而促的收束,末字的家,因語流音變的關係 (受前一個字的韻尾影響) 而變成零聲母了。

  馬祖孤懸海上,早年因環境特殊被蒙上神秘的面紗。島上居民的生活極其單調。那些年,晚上有宵禁,收音機不能使用、照相機不能擁有、電視機收訊不良,撇開衛道的角度不說,在反共抗俄之餘,偶而打打麻將也是符合人性的事。偏偏當時地區屬於戰地政務時期,軍管當局雷厲風行的禁賭,政策草率,手法粗糙,使許多軍民的權益受到莫大的傷害。

  所謂「搕兜家」,意思是指:邀客聚賭的民家,屋主向賭客酌收服務費,藉此換得茶水、香菸、點心等招待。其中難免帶有營利的性質,在貧困的年代,實在不忍心多做苛責。因此,有鄉親戲稱,賭博的輸家贏家輪流換,唯有搕兜家是穩賺不賠的。

  搕兜家的現象自古已有,自少可上溯到唐、宋時代。當時用的名稱是「乞頭」,由語音推斷,馬祖方言的ㄎㄚKˇ ㄉㄡ可能是「乞頭」的音變。《東坡雜記》曾記載一則有趣的故事,其大意是:都城附近有一修道人士在兜售神秘偏方,其中有一帖偏方外面寫著「賭錢包贏方」。當時有一嗜賭如命的青少年,用千金高價購得,他興沖沖的打開封套,只見紙上寫著:「但止乞頭。」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只要當搕兜家一定贏。可見,古今之人對抽頭者的角色與功能是所見略同的。

  根據文獻所知,當時的抽頭金額有十分之一和二十分之一不等。宋朝洪邁的《夷堅志》有更誇張的記載。有一姓夏的太學生,他家境清寒,常常在旁邊觀看同學賭博,贏錢的人照例會送幾個小錢給他。這故事若是真實的,豈不是等同今天的「吃紅」!歷代的法律都有明訂罰則來規範聚賭抽頭的行為,因為這畢竟不符合當時的社會風教。

  語言文字的功能在於紀錄或溝通,它是隨社會演進而制約的。抽頭的方言書寫形式,用「搕兜家」也好,用「拾兜家」也無不可,因為詞意可通,只是語音有些微的差異。身為辭典的編撰工作者,因任務不同,必須將思考過後「自認為」最正確的語料保留下來,做後代子孫溯源的橋樑,否則文獻失載,只有扼腕遺憾了。



  已有 9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