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雨 靄  溫度:21℃ AQI:  風向:北 風力:10級 南竿雲高:8000呎 能見度:4300公尺 北竿雲高:8000呎 能見度:4000公尺
馬祖資訊網論壇 » 精華區 » 陳高志

陳高志友善列印



張貼者
陳高志 
資深會員 


註冊 : 2010-03-25
發表文章 : 159
掌聲鼓勵 : 729

發表時間 : 2013-08-31 17:22:13
FORM: Logged


陳高志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陳高志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黃蜱、老婆、青蛤 --閱讀人次 : 3444

 
  前一陣子,《馬祖日報》記者劉小姐來電詢問青蛙馬祖方言的寫法,當時我說它的文字構形是:上「皮」下「黽」。這個字一般字典找不到,所以我只好用口語來描述。現在利用《馬資網》的版面,再把相關的字做一個簡單的介紹。除了文字敘述以外,也做了簡單的圖表以幫助說明。附圖所示之古文字都是東周鐘鼎文,茲依編號依次說明之。(特別強調:古文字的形體很多,為了不佔篇幅,只能選擇其中一種做說明。)

  以文字的形體來看,不同的物種必有不同的形狀,若用象形文字來呈現,它們是各具特徵的。文字使用日久,彼此之間會因形體過於接近或其他原因而發生同化。不同的字形一旦同化合流,字義的區別將是困難重重的,在此情形之下,增加符號或點畫,拉大彼此之間的差異度以免混淆,這是文字發展必走的路徑。今天我們要談的蜘蛛和青蛙,它們的情形正是如此。



  1號字形它頭上看起來有一對大螯,腰部又長著翅膀(也許是蛙蹼的訛變),根據古今學者研究,它就是楷書的「黽」,是蛙類之一,從字形來看,它完全不像青蛙。但是《爾雅》等文獻對它的解釋是「蝦蟆」、「土鴨」(請注意這個名稱)。蜘蛛、青蛙、蒼蠅三者是完全不同的昆蟲,但是它們都是用「黽」做造字的元素,是令人百思不解的。合理的推測:它們最初的圖畫文字各不相同,後來字形發生同化,使三者合而為一。混同後的「黽」字,在當時扮演多種角色,它既表示蜘蛛、蒼蠅又表示青蛙。如前所述,一個字同時代表多個概念,很容易造成語意上的混淆,所以,古人只好在文字的空隙處增加表音(或表意)的符號,使它變成某一個物種的專用字。所以,加了「朱」代表蜘蛛,加了「圭」表示青蛙,從此就有2號、3號的字形在當時的社會流通著。(蒼蠅暫時不談)

  2號是蜘蛛的專用字。文字進入隸書階段,圖畫文字變成線條化的「鼅鼄」,所以,從2到2A是古文隸楷化的過程。2B是2A的簡化字,然後定於一尊,一直用到現在。

  加了「圭」成了青蛙專用字的3號字,楷書寫成「鼃」。它的聲符和本體做上下式、或左右式的連結都無妨,如同:峰、峯;群、羣;闊、濶;匯、滙、、等。3A的兩個字是異體字關係,後來簡化成3B,然後定於一尊,一直用到現在。

  北大中國語言文學系編有《漢語方言詞滙》一書,此書是把全中國重要方言的詞滙做對照呈現。書中記載福州方言的青蛙有三種說法(見該書p.70),即:「青蛤、黃囗(此為該書有音無字的符號)、水雞(這個詞彙將來有專文做批評) 」這種說法太籠統、也太粗疏了。青蛙種類有多少,非我專業我不敢說,但是,馬祖常見的種類有四種,在鄉親口語中它們各有專名。(田雞留到以後再說)春天鳴叫田野的青蛙我們稱「黃ㄆㄝˋ(phe53)」。癩蝦蟆稱「老ㄆㄛˋ(pho53)」。還有一種我不知名稱的青蛙,它最大的特徵是躲在深沉幽暗的坑洞或水井裡,叫的聲音很低沉,而且背上有兩條金線。鄉親稱它們為「青 兀ㄚkˊ(ngak23)」。黃ㄆㄝˋ(phe53)的漢字寫法,兩本《福州方言詞典》都不同。李如龍等人將本詞語寫成「黃蜱」(p.305)。馮愛珍則寫成「黃 (魚卑)」(p.323)。蜱與(魚卑)兩種字形都不見於《戚林八音》。查其他字書可知,蜱的字義是長腳蜘蛛,(魚卑)的字義卻是黑鯉魚。所以,考慮選用本字時,選(魚卑)不如選蜱。蜱雖非真正本字,但是在本字未確認之前,也只好無可奈何的「借殼」通行了

  稱癩蝦蟆為「老ㄆㄛˋ(pho53)」,在方言中是少見的。閩南語、客家話都是發「蟾蜍」的方言音。這個名詞閩東方言區的漢字都寫成「老婆」。這種動物絕非後來才有,老祖宗們一定看過,只是使用名稱不同而已。也許古代某一個地方、某一個族群的方言稱癩蝦蟆為ㄌㄡ ㄆㄛˋ(lou44 pho53),先民根據造字理念遷移理論,直接拿「皮」加在「黽」上面組成「𪓜」字,宋朝的《集韻》說此字的意義是:「蟾蜍也。」意思對了,但是讀音並不完全切合,因為它的音切是:「補火切」,聲母是全清不送氣的上聲調,調值的高低是33。

  在古代,一種昆蟲名稱會因時空環境、族群不同等諸多因素而變異,如:沿海居民口中的「蛤」內地人卻指稱為「蟾蜍」。也可能外形接近的物種只有一個共名,如:兒童難分蛙屬、無法細分其別,凡見能跳、能蹦、口發嘓嘓的昆蟲,一律稱之為青蛙。這種現象在《爾雅》、《方言》、《本草綱目》等書中是屢見不鮮的。我個人推測,唸「ㄆㄝˋ(phe53)」唸「ㄆㄛˋ(pho53)」可能是語言上的別嫌作用,也就是說:在語音上略做改變,使它變成兩種動物的不同名稱。回到<元音舌位圖>來看,[e]和[o]分別屬前、後半高元音,是前後相對應的。在聲母為雙唇音的條件之下能前後流變轉換。由這個邏輯思考,4A的「𪓜」既分出兩個音,後來就寫成簡體的 4B「(虫皮)」以及分化音的「蜱」。我非古人,但是在音理上的分析推測是講得通的。所以,癩蝦蟆寫成「老婆」合乎俗寫,正規的寫法應做「老( 虫皮)」。只要你願意,寫成「老𪓜」也無妨,只是懂的人可能不多,懂的人不多,其接受度就不可能很高。

  4號、5號這兩個字,至今未見他的古文字形體,所以,我用虛線來表示。5A的「(曷黽)」是「青兀ㄚk(ngak23)」的本字,但是有人將它寫做5B的「蛤」。可能是音近關係又有「土鴨」的音出現。《爾雅注》:「黽,一名土鴨,似青蛙而腹大。」桂馥《說文義證》說:「鼃,蝦蟆也,、、、土人呼青蛙。」由此看來它的名稱是混亂的,是因時因地而產生的異稱。靠海邊的人視「蛤」為蚌類,內地人卻以為蛙屬。身為海洋子弟的我們,書寫蛙屬名稱應寫「青( 曷黽)」切莫寫成「青蛤」,因為蚌蛤是美味的食物,是上天賜給我們的佳餚,不要和「青(曷黽)」混而一談。遺憾的是這個字形太過於複雜,真希望將來有約定俗成的簡化字出現。這種青蛙學名是啥,我真的不知道,《馬資網》的讀者遍布各地,一定有人知道它。請知道的朋友告訴我,好讓我增加知識。謝謝了。




  已有 6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