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多雲時晴 溫度:21℃ AQI:127  風向:北 風力:7級 南竿雲高:7000呎 能見度:7000公尺 北竿雲高:13000呎 能見度:7000公尺
馬祖資訊網論壇 » 精華區 » 陳高志

陳高志友善列印



張貼者
陳高志 
資深會員 


註冊 : 2010-03-25
發表文章 : 159
掌聲鼓勵 : 729

發表時間 : 2015-03-23 21:05:33
FORM: Logged


陳高志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陳高志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悠悠歲月 逝者如斯 (五) --閱讀人次 : 4507

 在我童年時候,牛角是馬祖最大的村莊。每年的民防隊集訓日,隊員都把學校的操場擠得滿滿的。到了集訓的尾聲,長官要檢閱成果,本村尚有多餘的人員去支援外村,以免各村的人數多寡不一,使隊伍參差難看。

 當時的民防隊也經常做運動競賽,人數多的村莊各項人才不虞匱乏,代表隊也容易組成。本村鄉親幾乎都是漁民,籃球項目山隴隊銳不可擋,牛角居次。但是拔河比賽,牛角隊每令對手望風披靡。所以,拜風氣之賜,牛角、山隴兩村的兒童球類健將不少,也使中心國校的球類運動在南竿地區稱霸多年。

 我入小學時,各年級都有超齡的大哥哥、大姊姊。女生心智較成熟,很得老師的信任和歡心,因此,有些人常常扮演老師的第三隻眼睛。男生則不一樣,他們會做班際串聯,把籃球視為「禁臠」,小個子如我者,只能當啦啦隊「負責」鼓掌。那時候,學校的籃球場和禮堂平行,木質球架呈東西走向。操場旁邊沒有圍牆,只有簡易的鐵欄杆。傳球不慎出界,球會滾到邊坡下方的曹家庭院。說時遲那時快,平時摸不到球的我們,會立刻衝下去幫忙撿球,撿到之後邊跑邊運球的,過過乾癮也聊勝於無。不久,升上高年級變成別人的學長,球場也改建且鋪上水泥,方位呈南北走向,界外球的落點,多半是在瑞華老師家的附近。此時,學校不再流行霸凌把戲,自己丟出界的球自己撿。這裡也是我球後回家的必經之路。夏天時,每次撿球或路過,都會趁機跑進陳老師家的廚房,舀一瓢水缸的水來喝。我們有兩代交好之誼,從小到大我稱呼陳媽媽為「淡金姊」。所以,進廚房如同走自家的後院。一瓢水喝不完倒掉可惜,就走到水溝邊,彎腰俯身,用剩餘的水澆頭。這個動作曾引起路過的人驚呼:「浮咬,汝(你)會去!」(ㄆㄨˇㄍㄚ^,ㄋㄩ+ ㄝˋㄎㄛˇ,phuˇka242,ny33 ɛˋkhɔˇ)【註】今天我的頭型髮式,可能是過去冷熱對衝所造成的結果吧。

 團體中任何活動的興衰,和主事者的態度有絕對的關係。中心國校在朱超校長時代特重球類運動。據體育老師轉述校長的指示說,籃球和躲避球非贏不可,其它的能贏最好,不能嬴也不勉強。這句話有霸氣、夠氣魄,朱校長是雲南人,早年出生入死在異域打游擊,所以特別強調身體的鍛鍊。印象中的他,對用功好學的學生極其疼愛,對調皮的學生也能包容。他喜愛園藝,總是把小操場妝點得色彩繽紛的。因為他的重視,辦公室擺滿了球,只要不影響上課,人人可借,時時能玩。這在視籃球為軍事管制品的年代,是非常不容易的開明作風。

 學校球場就在今天議會停車場的地方。這裡是牛角西側山坡,每天早晚,太陽、月亮先照臨。那時馬祖晚上沒電,農曆的十三到十七,即使月已上東山,球場上依然人聲鼎沸,「鬥牛」者大有人在。當時缺乏浪漫情懷,否則取名「月光球場」誰說不宜?我身體抽高是在15歲那一年,教室座位開始節節後退。小學時代的我,身不高、體不壯,所謂打球,不過投投籃、運運球罷了,當選手只是夢想而已。有上場和各路英雄好漢交手的機會,那是初中畢業以後的事了。所以,當時對身手矯健的同學總是羨慕萬分。

 小學畢業後,牛角中心國校的籃球霸業仍在,當時南竿學校重要的活動都在本村舉行,球賽也不例外,為此引發各校的抗議。幾經磋商,最後決定借用馬祖初中(今介壽國中)的場地開打。那一段日子,教練狄大慶老師每天中午都率領小朋友來馬中熟悉場地。比賽結果,中心國校還是冠軍。同時也寫下小學生用成人場地比賽的「全國紀錄」。

 我臉上有三個傷疤,縫的針數累計:壹拾針整,其中有八針是與籃球有關。初中一年級時打球被推,額頭撞及球架,眉毛縫了兩針,如今左邊眉毛呈斷眉狀。某一年家母來台,我陪她逛新公園時,巧遇曾在馬祖當過兵的算命術士。他聽到我們母子倆聊天的方言話語,就知道眼前人是來自「鳥不生蛋」的地方。媽媽極度相信算命這檔事,聽他如簧的粲然語之後,快樂地吩咐我掏錢付帳。算命先生意猶未盡的免費幫我瞧瞧。說我「南人北相」,若從軍報國,肩膀上至少六顆星(左右各三粒)。當他看到我的眉毛時,嘆了一口氣說:「啊!可惜呀。」半仙鐵嘴,聽聽就好。去年送孫子上幼幼班,小孩子不懂事,不會用轉折詞。聽到他童言童語的對其他小朋友說:「我阿公禿頭,有三個眉毛。」當下我忍著「悲憤」之心,利用機會教他造句,兩句之間必須加「可是」語意才完整。另一個疤痕是在左上唇。民國59年,馬祖高中舉行年度師生籃球對抗賽,那一場比賽我嘴唇被打破一個大洞。當場昏倒,醒來的時候人是躺在陸軍醫院(今縣立醫院)。少尉醫官我認識,也是球友之一,他對我說:「老弟,你放心,我會很小心的幫你縫,保證不會留下很大的傷疤。」這次受傷嘴唇內外各縫三針,受傷原因至今仍然不得其解,按理說我比曹先生高出一個頭,他的手肘應該拐不到我的臉,沒想到受傷如此慘重。我是樂隊吹小號的,傷口讓我整整三個月無法吹奏,因為稍用力,不平的嘴角就會漏風。

 高三時,曾和美軍顧問做籃球友誼賽。那些喝牛奶、吃麵包的洋人並不是籃球高手,但是裝備很齊全。腿穿護膝、手套護腕、頭戴止汗髮箍等。我們的教練是劉大和教官,裁判是數學老師羅展明先生。隊友們穿上校隊背心,全身最值錢的只有腳上的「黑豹」牌球鞋。開賽不久,本校就取得上風。教英文的陳主任緊盯著劉教官和羅老師,建議打成平手以求皆大歡喜。黃、白人種對比,我們明顯的小一號。現場觀賽的耿丙寅老師說,有點像義和團對抗八國聯軍。比賽結束,果然平手。他們自備飲料,同時也招待我們一人一罐,這是咱們第一次看到易開罐的汽水,大家喜出望外。拉環一拉,氣泡沖出,隨著驚叫連連,有一位同學的汽水隨氣泡灑落地面,令他「痛不欲生」,恨不得以舌頭犁地。美國大兵很多禮,他們強調禮尚往來,當天約我們後會之期,並預告要參觀鐵板的顧問組。很不巧,回訪之日下大雨,球打不成,只好在室內打撞球。美國人天性活潑,他們引導我們說英語。大夥兒少有和老美近距離四目對望的機會,所以,當下拙了口舌、慌了手腳。從頭到尾只會說「三Q」(thank you)。最後吃一頓西餐,並看了一場鴨子聽雷的電影(因為沒有中文字幕),晚上9點以前坐他們的吉普車回學校,結束了一場奇幻漂流之旅。


圖1             圖2

 馬祖球類運動以籃球、桌球最為興盛,其他運動則少有接觸,有的甚至只在電影中看過。民國60年代,馬祖人口逐漸外流,但各地的旅台同鄉會都還未成立。此時只有就讀師大的學長出面籌組旅台同學會,每年召開大會一次,有時也做以球會友的活動。有一年決賽在台大舉行,宏文和我當裁判(圖1。後面穿黑衣者是同學姜榮玉。)。賽後大家合影留念(圖2),本次聚會出席的人很多,有來自基隆海事的學弟,也有來自桃園八德的鄉親。後排右邊第三人是馬祖之光---西莒林秀華。初中第九屆校友,台大物理系畢業後留學美國,學術地位極為崇高,目前是知名的旅美學人。


圖3


圖4

 大學畢業後任教於敬恆國中,該校籃球和莒拳道的風氣很盛。那時候的馬祖,每年四月份都有紀念先總統的各項比賽活動,籃球是比賽項目之一。民國70年我帶籃球隊到南竿比賽,最後得到全縣的冠軍,並取得代表連江縣參加中上運動會的機會。其實我這個冠軍隊教練是撿現成的(圖3,與部分隊員合影),因為在國小的時候,陳樂國老師已為他們打下極好的基礎,並曾在小學組的籃球賽中橫掃全縣。升上國中又經王詩光老師的調教。詩光兄調回北竿後由我接手。當年渡海參加盛會的,除籃球隊以外另有桌球隊和田徑隊(圖4)。那時候的馬祖是戰地,台馬民間的交流幾乎是停頓的。所以馬祖還籠罩著神秘的面紗。代表隊的服裝前胸繡「馬祖」,背後貼「連江」,大隊人馬排好陣勢準備繞場,有一位台灣的國中小女生看到我們,既興奮又驚訝地叫著:「我看到馬祖人了!他們長得跟我們一樣。」


圖5

 民國74年,蔣緯國將軍率飛駝籃球隊來馬祖勞軍,飛駝是國內的甲組勁旅。馬防部長官也知道,兩軍對壘,馬祖根本無力抗衡。負責組訓的長官突發奇想,既然身高、球技不如人,打不進內線,不如挑選各隊的射手,搭配控球後衛來轟「長程砲」。因為場地在馬祖高中,所以我也被挑選入列。那天我穿馬防部15號球衣(圖5),事先有默契,隊友稱我為教官而不稱老師,上場打了十幾分鐘,得4分,還被曾增球搧了一記「火鍋」。

 神農山莊旁邊的「梅園」是趙司令官闢建成的,園中的梅花是緯國將軍贈送的,他是當年推廣梅花運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落成紀念碑文本來由我代筆,送台灣鐫刻前夕,適逢緯國將軍率球隊來訪,趙司令官就以將軍之手書「梅園」取代拙文。去年我整理藏書捐贈民俗文物館時,30年前的碑文舊稿又重見天日。碑文之末是以七言律詩作結。今天,特錄此詩(第7句有改動),用以紀念平凡的我與甲組球員競賽的特殊機緣。詩曰:

毓秀寒蕊凜雪霜,冰清國色世無雙;
杏桃爭豔三春裡,疏影堅貞數仞崗。
百代綱常天地立,千秋繼絕壹肩擔;
雄師鼎定中州日,長使梅花遍地香。

 30年悠悠歲月彈指而過,年齡增長,知識也有一些累積,再看舊作,方知頷聯、頸聯之對仗有欠工整。當初拙文被蔣將軍手書取代時,內心曾悵然莫名,如今方感幸甚。古人所言「焚其少作」,實乃深具哲思的至理名言也。


【附註】
 這句話很難翻譯,若勉強語釋只能說是,「小子,你會完蛋!」、「小鬼,你會倒楣!」。「浮咬」是馬祖詈語之一,本義很惡毒。馬祖是海島,罵人的話也充滿著海洋風情。傳說中的水鬼,必須找到替死鬼後才能登岸超生,這個詞彙是「被水中鬼怪叼走」的簡稱,當然也可以解釋成「水中會咬人的精怪」。漢語詞彙的語義變遷有:變強、變弱、變好、變壞等現象,這是《訓詁學》的話題。隨著時代變遷,它的語義逐漸改變後,大家都不知道它的原始本義了。說的時候只要面帶笑容,對方都會認為是戲謔語,甚至有人將它當作責備孩子的親暱之稱。不過,在我的記憶當中,最常使用的場景是,馬祖小姑娘笑罵好色的阿兵哥時。至於「會」的注音用ㄝ,實際上和它精準對應的國際音標是「ɛ」。但是學界也有用「e」之例。「去」的韻尾注音用ㄛ,母語教材《福州語》也是如此。因為「去」的方言讀音是陰去調,其調值為213,此類的字馬祖人習慣讀半陰去,調值為21。國語無此低音,所以學者專家沒有為它設計專用的注音符號。閩東方言的主要元音有時會隨音調高低而改變,這種現象在其他方言是少見的。今天為了拼音只好借用「ㄛ」來標註,然後以國際音標的「ɔ」來做對應。兩本《福州方言字典》的國際音標都是用「o」,馬祖母語教材《福州語》有用「ɔ」(3上p.24),也有用「o」(6上p.34)。當年念《語言學》時,教授特別強調不必在此深究,因為「元音的成阻部位較寬,不像輔音可以定出較精確的位置,彼此的區別也較具彈性。」(參見何大安:《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p.31)相關的話題我在新的連江縣志《語言志》中有詳論,書已出版,茲不贅述。



  已有 10 位網友鼓勵
藍朗青天 
資深會員 


註冊 : 2004-01-11
發表文章 : 891
掌聲鼓勵 : 1866

發表時間 : 2015-03-24 00:18:57
FORM: Logged


藍朗青天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藍朗青天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記一段敬恒國小23屆的光榮歲月,自我們這一屆起敬恒國小籃球隊完成三連霸,當年的對戰讓中正國小的球員們淚灑藍球場......。)

國小籃賽戰況激烈 敬恆取得勝部冠軍
  馬祖日報--民國六十七年四月四日
  記者:嚴正

 國小藍賽,連日戰況激烈,而陣容堅強的敬恆,昨天以九十七比五十四的懸殊積分,輕取實力不弱的仁愛之後,已經以三戰皆捷的輝煌戰績,取得勝部冠軍。
 敬恆移師南竿的第一仗,是在一日下午與東莒對壘,終場僅以三十三比二十二獲勝,當時需多觀眾都認為勝隊的實力平平,詎料翌日戰中正時,由於兩隊精英均披掛上陣,雙方積分高達九十五比八十九,中正輕敵,飲恨敗下陣來。
 事後,場外人分析,敬恆與東莒兩隊均來自莒光,這兩隊之戰,可以說是兄弟鬩牆,何況敬恆對東莒的實力瞭如指掌,贏球已不成問題,為了使隊員養精蓄銳,以對付強敵,所以在第一場中,完全是副將上場應戰,以至積分不高。
 中正是由名教練井正民負責訓練的一支球隊,這個隊在南竿所向無敵,敬恆教練陳樂國亦早有所聞,這也是他對東莒之戰,以副將上場,而以全副力量對付中正的一張底牌,結果敬恆勝算了,雖然在第二戰中險象環生,頗受威脅,但總算勝了這場球。
 就這幾天的比賽來看,敬恆應該算是一支夠水準的球隊,如五號陳榮謀、十一號陳家泉兩小將擔任後衛,控球極穩,九號陳志光,人高馬大,是最稱職的中鋒七號陳啟中,中距離投籃有九成把握,十五號陳植國的籃下切球奇準,這兩名小將足敬恆的最佳前鋒,勇不叫當,也是得分之鑰,昨天對仁愛之戰,他個人即獨得三十八分。
 除了個人的技術都很平均外,敬恆全隊的默契良好,以及他們的速度快,也是致勝的主要因素。隊員們在球場上,不但各盡其職,同時也注意教練場外的暗示,戰術能夠靈活運用,所以每場打來應心順手,無往不利。據教練陳樂國談稱:昨天對仁愛之戰獲得九十七分,並不是他們最高的分數,他們曾經在比賽時,打破過一百大關。
 敗部經過昨天的比賽之後,一天連戰三場的中正,擊敗了勁敵仁愛,獲得冠軍決賽權,今天將與敬恆互爭王座。這也是敬恆教練陳樂國所預料的。因此,當中正與仁愛比賽時,陳教練就一直注意中正的幾名主將,同時還不斷研究破敵之法。他說:中正不是弱者,如欲獲勝,還要多下一番功夫。
   
(馬祖日報原始檔將鄭榮謀誤植為”陳榮謀”、陳啟忠誤植為”陳啟中”)



  已有 4 位網友鼓勵
陳高志 
資深會員 


註冊 : 2010-03-25
發表文章 : 159
掌聲鼓勵 : 729

發表時間 : 2015-03-25 06:43:06
FORM: Logged


陳高志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陳高志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再貼兩張相關的照片。圖一,蔣緯國將軍入場時,全體人員起立致敬。圖二,長官席後方(由右至左)為曹依順先生、張信義老師、林登坦老師。


圖1                       圖2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