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多雲時晴 溫度:21℃ AQI:114  風向:北 風力:7級 南竿雲高:7000呎 能見度:7000公尺 北竿雲高:13000呎 能見度:7000公尺
馬祖資訊網論壇 » 精華區 » 陳高志

陳高志友善列印



張貼者
陳高志 
資深會員 


註冊 : 2010-03-25
發表文章 : 159
掌聲鼓勵 : 729

發表時間 : 2016-03-17 17:35:15
FORM: Logged


陳高志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陳高志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從「打鼓板」說起 --閱讀人次 : 3001

  打鼓板,馬祖話說「拍鼓板」(ㄆㄚˇㄍㄨˊㄅㄟㄥ+,phaˇkuˊβeing33)。這是馬祖最具代表的過年節目。寒假期間,在公館巧遇曾在馬祖當兵的學生,他說服役時,最令他難忘的事不是學習如何殺敵人,而是支援民間元宵節提燈遊行的事。



  說起馬祖鼓板,不得不先介紹牛峰境的鼓板隊(圖1)。牛角曾是馬祖最大的村落,「六間排」座落淺山凹之中,冬暖夏涼,是風水很好的地方。因為又隔了小山坡,在感覺上是另成一個區間。我雖然是牛角人,但是,並不知道六間排何時有鼓板。在小時候的記憶中,牛角有兩支鼓板隊。一支屬東邊山的劉家,另一支是歸西邊山曹家所有。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戶戶大清早,開大門,放鞭炮,長輩到廟裡燒香,鄰居大小孩童就搬出鑼鼓依照鼓譜來敲,然後10點鐘到大廣場看春節遊藝表演。當時的娛樂項目少,想打的人很多,但僧多粥少,必須排隊輪流。現在情況變了,人口外流,再加上少子化,結果木魚比和尚多,有些較費力的樂器都惹人嫌,若非主事者拜託,它們都被晾在一邊、閒置一旁。

  我家和曹家有誼親關係,大哥是曹家誼子,從小家中兄弟姊妹都是以兄長稱爾湘的父、叔。再加上又在我家對面開糕餅店,所以關係非常熱絡。我的鼓板啟蒙老師就是爾湘父親---常和先生。當時物力維艱,請村公所油印鼓譜,一用就是好幾年。因為用完要回收,所以,每一張譜的背面都是貼痕纍纍。領到譜的小孩,有被認同的感覺,所以特別興奮。上面寫著:∣X一蹄蹄∣蹄一得一∣X一得一∣市一得得∣X一得得∣市得得一∣……。教的時候,在不影響節拍的情況之下,會在「一」的地方添加「啦啦」,這類似傳統詞曲的「泛聲」。別小看這套鼓譜,它和曹、劉兩家鼓板都是民國38年以前從大陸曹朱引進來的。十多年前崇順老師曾到原鄉田調,發現對岸因文革使文化產生質變,進而體認牛峰境鼓譜碩果僅存的價值。民國51年,大澳老街陳氏家族從台灣購進全新鼓板,從此牛角的鼓板隊進入了三國時代。每次迎神巡安,所屬的鼓板隊會有迎賓、送客的機制,兩隊短兵相接,既是尬陣,又是切磋,兩者往往是一線之間。所以經常發生不愉快的爭吵。

  馬祖鼓板好像只用在過年和迎神繞境時,其它如,舞巨龍、耍獅子、踩高蹺、划旱船等都有特定的鑼鼓點,日常生活中的婚喪喜慶等場合都沒有動用到它。倒是有用到西樂的例子。大概在民國52年前後,酒廠的職員迎娶在地小姐,結婚當天,商請中興康樂隊的樂隊來奏結婚進行曲,不僅如此,樂隊還坐著車子,兜出牛角的村大門,沿途吹奏〈玫瑰玫瑰我愛你〉的音樂,繞山隴一圈後再回牛角中心國小進行結婚大典。這是創舉,是開風氣之先,自今仍感到印象深刻。當時我是國小學童,學校裡有許多超齡的學姊,她們對配偶是公務員抱持莫大的嚮往,當天羨慕的心情全表現在言談之中。



  馬祖中學本來就有樂隊,礙於經費只能因陋就簡的湊合著吹。圖2個個英姿挺拔的「樂師」,身上的行頭,手中的樂器,聽馮瑛老師說,是羅友倫將軍任某軍種司令時贈送的。後排左起第二人打小鼓的是林湘官校長、後排中間肩上扛大貝斯的是典力兄、中排左起第二人是柳雨秋書記。



  樂器如人,使用日久必會「凋零」。福建省立時代,學校經費捉襟見肘,說補充談何容易。圖3是曹金平校長率領的「慶賀經國先生就任總統」的遊行活動,馬祖多山,不可能行進之間還吹奏樂器,隊伍走在介壽國中和縣立醫院之間的大馬路上,紅布條之下有同學扛著指揮棒,這證明了當時有看不出規模的樂隊做前導,只是正朝向「小而美」的目標發展。



  71學年度我應聘馬高,兩年後學校改制國立,經費也增加了,必要的設備希望能迎頭趕上台灣。樂器的添購也在思考之列,圖4是改制國立後結構正常化的樂隊。我帶他們時,冠人局長也在馬高任教,他節奏感很敏銳,高中時代就是樂隊的小鼓打擊手,因此順理成章的被我請來協助。畫面中的指揮,是目前官拜上校軍法官的林克武。我帶樂隊那幾年,主力成員多半是中山國中的校友。王榮龍、王忠勇的伸縮喇叭,陳紫開、陳鵬舉、陳和國、陳世琮的薩克斯風,來自中正國中的吳健忠吹小號,來自東引的林華忠敲鐘琴,一表人才排在隊伍前頭,極為吸睛。對了,還有林天雄、李忠堅、蘇俊和、陳利青、陳鵬雄……等等。陳年往事,雖然悠悠歲月,但依舊還在記憶之中。



  去年,媽祖渡海來桃園巡安,牛峰境鼓板前往基隆接駕(圖5)。今年的台灣燈會「馬祖之夜」,鼓板隊又登台獻藝,並且結合連江縣文化局〈藍眼淚〉的演出,兩組節目都讓人驚艷不已。元宵節前夕,我再度到八德,打鼓板的老同學、老鄉親自我解嘲說:「我們是千歲鼓板隊。」這雖然是玩笑話,但隊員年紀逐漸老化也是事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樂器種類適度增加與調整、道具的翻新等,似乎是有效的解決之道。圖6是北竿白沙境的內置音樂晶片的遙控車,繞境當天,控制進退於隊伍之中,令人耳目一新。它和台灣常見的電子花車相比,不僅活潑有趣,而且高雅不俗。鼓板的上源是閩東十番樂,而大陸的十番樂都已經加入弦樂器、吹管樂器,甚至手風琴等新式樂器了。前年,馬祖二度進國家音樂廳,發表〈遇見馬祖〉的音樂會,彩排時,台灣鼓王黃瑞豐先生對馬祖鼓板有極高的期許。所以大家應該靜下心,坐下來一起思考。是樂器調整、是樂譜編寫、或是搭配其他元素。一切努力,希望在保守的氛圍中擁有創新的格局,讓我們的文化瑰寶能破繭而出,進而能長長久久的走向未來。



  已有 8 位網友鼓勵
admin 
站長 

admin

來自 : 馬祖
註冊 : 2003-12-12
發表文章 : 36966
掌聲鼓勵 : 34093

發表時間 : 2016-03-20 04:58:33
FORM: Logged


admin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admin admin的個人首頁: https://www.facebook.com/matsu.idv.tw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回應陳高志老師,以下5張攝於民國51年的老照片,地點是牛角中心國校,校址就在目前縣議會的位置。圖中的小朋友,都已超過60歲了。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
~站長Line ID:0932354724  ~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