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多雲時晴 溫度:20℃ AQI:67  風向:北 風力:11級 南竿雲高:3500呎 能見度:8000公尺 北竿雲高:7000呎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馬祖資訊網論壇 » 精華區 » 李詩云

李詩云友善列印



張貼者
木子詩云 
資深會員 

木子詩云

來自 : 南竿
註冊 : 2013-09-02
發表文章 : 1251
掌聲鼓勵 : 3404

發表時間 : 2014-03-01 10:38:07
FORM: Logged


木子詩云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木子詩云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落在舌尖的味蕾記憶之二~母親的鼎邊糊 --閱讀人次 : 2985




母親的鼎編糊/李詩云

 直到在馬祖看到有人用鼎邊糊祭拜七夕娘娘,我才恍然明白母親為什麼總跟鄰居拜的七夕供品不太一樣,總是多了一碗很像基隆廟口夜市有名的鼎邊銼相似的食物。

 從小,每年的七夕,街坊總是在門口拜七夕娘娘。母親也跟其他鄰居一樣,會準備油飯、七味碗、果品、麻油雞酒,鮮花等來祭拜。家家戶戶準備的都差不多,但母親每次總是會多了一碗像鼎邊銼的湯品。母親年幼時因意外而喪失清楚表達語言能力,只能咿咿唔唔簡單示意,也不識字,所以我無法從她那得知為什麼拜的東西和別人不太一樣?問父親也說不知道,只知道母親從小就因父母雙亡,在慈善機構幫傭成長,沒見過有其他親戚,自然也不了解。

 母親在去年初因病去世了,在申請一些文件時,調出她的戶籍相關檔案,才赫然發現她的父母,也就是我從沒見過面的外祖父母,是來自馬祖的東引。

 今年暑假,海釣的同好相約去馬祖,借住在當地一位釣友寶哥家,正逢祭拜七夕娘娘。我想起了去世的母親,如果還她還在,這時候應該也會忙進忙出地準備拜拜吧。一陣鼻酸,正要轉移視線,怕觸景傷情,卻赫然看到出現跟母親生前拜七夕時所準備同一款像鼎邊銼的特別湯品出現在供桌上!

 我才知原來那不是鼎邊銼,而是鼎邊糊。

 當天負責料理祭拜供品是寶哥的媽媽,她跟我解釋,馬祖鼎邊糊,雖然跟台灣的鼎邊銼有點相似,但台灣的鼎邊銼時常搭配蝦仁羹、肉羹等煮成湯食,靠海吃飯的馬祖,配料是各種海鮮如各種貝類、季節白肉魚等為湯底。

 怎麼會有鼎邊糊呢?

 土生土長的釣友寶哥向我娓娓解釋他自小耳熟能詳的鼎邊糊由來典故。

 明朝戚繼光帶兵入閩剿常肆虐于福州沿海城鄉的倭寇。當地老百姓為了表達感謝而常送糧食犒勞戚繼光的軍隊。一日軍隊來到福州南郊,老百姓送來米、香菇、魚肉、蝦皮、蜆、蟶乾、乾貝、金針、木耳等,準備讓軍隊飽餐一頓。不料此時傳來倭寇來襲擊,戚繼光準備放棄用餐立刻開拔隊伍殲匪。善良的老百姓心疼將士們來不及吃飯就要餓肚子上戰場,於是想出一個法子,將米磨成漿,所有食材全部混煮成湯,涮米漿於鍋邊,立刻快速的煮出一鍋一鍋的鼎邊糊,讓將士們得已飽餐後才上陣剿寇。從此鼎邊糊便流傳了下來成為福州著名小吃。

 寶哥繼續接著說,以前馬祖幾乎家家都會做鼎邊糊,農曆立夏時節,百姓都會煮鼎邊糊「做夏」,馬祖習俗拜七夕娘娘是沿襲福州的舊俗,拜臨水夫人陳靖姑。以前馬祖地區物資缺乏,生活清苦,無法如台灣或福州當地百姓準備各種豐富多樣的祭品拜七夕娘娘,所以就用在地所盛產的海味做成的鼎邊糊來祭拜祀。

 原來,母親用鼎邊糊拜七夕娘娘是源於原鄉。只是年少就父母雙亡的她,成長以後,究竟有沒有回過馬祖尋根呢?

 我自小的記憶,不曾有母親離開家門遠行的印象。她總是在家忙進忙出,料理家務及趕製作家庭代工來貼補家計,從沒見過母親跟街坊鄰居跟團去哪裡旅行,即便孩子長大後,仍然也捨不得參加甚麼進香團去各地走走。或許是自卑於語言表達能力的障礙、或許是天性恬靜使然,她總是安於室默默地生活著,甚至我跟兄弟姊妹們也不太搭理她,只有在肚子餓了才會記得找她的身影。如果是過了用餐時刻,桌上已經沒有剩菜了,這時母親就會從冰箱或櫥櫃找出一些食材,不用多久又變出美味的食物,讓我們解饞止飢,有時就會出現鼎邊糊。

 因此,這鼎邊糊其實並不是僅在拜七夕娘娘時才會看到,只是我們兄弟姊妹從來只是貪婪又習慣只在乎母親何時端出佳餚,從不想進去廚房看看甚至學學這些美味是怎樣的魔法變出來,一如我也僅止於好奇拜七夕娘娘時跟別人拜的不一樣而已。

「妳……是林依水的孫子嗎?」,突然傳來帶濃厚福州腔的國語。

 一位年邁老者出現在供桌旁。

 林依水?一時想不出說的人名是誰。努力想了很久,才記起辦母親死亡除籍時,「林依水」好像有印象出現在母親的父母欄位中。

 我點點頭,以微笑回應。

 「啊,你果然是林依水的孫子,長得跟他年輕時簡直一模一樣。我是從小跟他一起長大的鄰居,他去台灣後就沒再回來過,也是回來的鄉親提起才知道他和老婆生下一個小女兒後,沒幾年夫妻倆都去世了。早前他的大哥趕去台灣處理後事時有看過那個小女兒,啊,就是你的依媽。但沒有帶回來,我們還以為已經被別人收養了呢。你依公的大哥說,他去看你的依媽時,她好像不能說話,只是一吃到鼎邊糊就一直咿咿唔唔地哭個不停。大概是小時候吃過你依公依嬷做的鼎邊糊吧。」

 老人家的記憶真好,還能清楚記得那麼久遠的事情。只是,為什麼我有種想要落淚的衝動呢?

 年幼就成為孤女又失語的她,怎樣在這冷暖世間存活了下來呢?記得整理母親的遺物時,沒有存留任何一張她早期的舊照、也沒有關於外祖父一家的舊時記憶照片可讓我知道自己跟外祖父到底有多相像。寶哥說早年的馬祖窮,哪有機會照相,初期戰地任務軍管時期更不用說了,禁止私下攝影、連擁有照相器材都不行,所以一般百姓幾乎沒有甚麼生活照存留。

 「鼎邊糊怎麼做的?會不會很麻煩?」這是我第一次想要了解。

 寶哥的媽媽引我入廚房。

 鼎邊糊的製作方法原來不難。

 在大鍋中燒好高湯後,將蟶乾、蝦仁、海蚵、丁香魚、肉絲、蠶豆、蔥花等海鮮配料同煮。高湯煮開後,將磨好的米漿,快速地沿鍋緣淋一圈,立刻蓋上鍋蓋,黏結膨脹後,以鍋鏟刮入鍋中,煮熟的麵糊有點像河粉。

 我看著那一鍋散發濃濃鮮味的鼎邊糊─母親,也是這般煮鼎邊糊的嗎?

 用鼎邊糊拜七夕娘娘,用鼎邊糊為不知愁滋味的兒女們解饞…

 從小就失去雙親、無法用言語訴說思念的她,是不是只能在煮鼎邊糊時,讓遙遠的短暫天倫記憶重現,才不會忘記自己來自海峽另一端、不會忘記依公依嬷的樣子?

 鼎邊糊起鍋時的蒸氣裊裊上升,寶哥的媽媽快速地勺入湯碗中。

 裊裊如雲霧的蒸氣中─我竟錯覺看到母親又在為不知天高地厚的兒女們,端出一碗鮮甜美味的鼎邊糊。





  已有 11 位網友鼓勵
腦容量不大,所以每次都忘記用哪個帳號登入 因此~~對,都是我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