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新聞、布告 » 最新消息 | http://www.matsu.idv.tw |
主題: 【微視蘋】工程師不幹跑去守燈塔 張維倫海漂百里獨守孤島明燈 | |
作者: 網管 < > | 發表時間: 2019-06-14 |
出版時間:2019/06/13 19:13 「用生命都要讓燈塔亮!」張維倫有時睡到夜深,不自覺地走到外頭看看,看到燈塔亮著,他才心安。39歲的張維倫是東莒燈塔的守護者,也是全國35座燈塔中最年輕的燈塔主任,固守這座高齡147歲的英式燈塔,365天不間斷的運作發亮。黑暗之光,不只指引船隻,也撫慰人心。從2百多萬人的台北海漂至僅2百多人的東莒,6年來,張維倫在島上守塔、看海、偶爾餵貓,在他人眼中或許寂寥,卻是張維倫追求的「燈塔人精神」。 5月21日晚間9時許,《蘋果新聞網》採訪團隊跟著張維倫從基隆港登船,那晚,最大陣風每秒2.8公尺,張維倫看了氣象預報說:「今天的海很平靜」,即便如此,不諳海性的我仍然感到作嘔。隨著基隆港燈火越來越遠,這是我們的啟程,張維倫的歸途,因為燈塔已經是他第二個家。 倚著合富輪的欄杆,張維倫面向黑暗,海風吹拂,浪花打在船身,他總是喜歡搭船來去,已對暈船免疫。「出港一陣子,你會發現船上其實沒有其他人,你一個人看海,這個空間好像整個只有你,其實跟燈塔很像,我喜歡那種黑暗跟沒有人的感覺,簡單講就是享受某種程度的孤獨」,與孤獨共眠的船程需要8小時,,張維倫享受孤獨的旅程,則已經很久很久。 兒時人生志願 1天1個饅頭能活就好 出生於台北的張維倫考上海關、守護燈塔已經10年,其中在連江縣東莒島就待了6年,在此之前,他守過瑞芳的鼻頭角、貢寮的三貂角和宜蘭的蘇澳燈塔,更久前,他其實是華碩手機工程師,因為得知同學考上海關,他才驚覺,「這世界原來有守燈塔這個工作!」他毅然決然地放棄高薪的工程師,報考海關,隔年他考上分發時,沒有一個同事選擇守燈塔,只因簡章寫道:「派放外島不得有異議。」 「我當下看,喔!太棒了!這個就是我要的」,張維倫興奮地回顧他上台撕下那張志願表時,底下一片拍手叫好聲,好像被人拯救了,但張維倫不是想當英雄,只因他早就對庸碌的社會感到虛幻,「我小時候就跟我媽說,我的人生志願,就是我要一個人躲在山上,然後1天1個饅頭,不要讓我死掉就好了」。 長大後的張維倫沒這麼出世,但也相去不遠,因此當人人識離家百里手燈塔是苦差事時,他卻欣然接受,而每次回東莒前,他會先在台北的超市採買一些菜、一包米、幾塊肉,全裝進20吋的行李箱,這就是張維倫接下來在島上20多天的糧食了。 塔頂除鏽、維護、油漆 全要自己來 船長廣播驚醒我們,清早6點多,舷窗外海天一線,抵達南竿後再「轉船」1小時終於抵達東莒猛澳港,「同島一命」四個大字迎接我們,碼頭上迎面而來的許多面孔熟絡地向張維倫打招呼,原來在東莒島,張維倫算是個「名人」,電話也接不停,一下是民宿的老闆兒子,一下又是朋友要帶朋友來,他笑到眼睛都瞇起來,說自己像是「東莒公關」,因為太多人喜歡找他。 張維倫的好人緣其來有自,他太真誠了,說話時總是笑得像個大男孩,目光老是盯著你。我好奇問他休假時會不會想念燈塔?他的回答毫無遲疑:「當然會,好像他是你的孩子,或是你是他的孩子,擔憂與責任都有」,張維倫說一說又笑了。 我們回到他思念的東莒島燈塔,張維倫換上制服和安全裝備,登塔查看,鐵製的燈塔頂端容易被海風鏽蝕,鳥糞也會堆積於上,張維倫不定時得登上近20公尺高的塔頂除鏽、清理。燈塔外的大片草坪也要按時割除,電線短路、木製窗戶毀損、糞管堵塞等等,在資源匱乏的島上,張維倫一手包辦,而燈塔的大工程則是每年的油漆保養。 「主燈的油漆,一定要一個(人)在上面油,這是主攻手,然後上面會有一個放繩子的,因為我們會用兩個繩子綁上去,然後還有一個遞油漆的,一個指揮」,油漆燈塔並不容易,得克服凹凸的外牆、臨著懸崖的高度,「有時候陽光大,你油過的地方你不知道油過!」所以才要有人負責指揮大喊,要往哪邊塗,繩索要放多低,還得有人去拿水補給。 「一天油得完嗎?」我好奇地問,卻馬上被張維倫吐槽:「一天絕對沒辦法!就算很快、很快、很快,而且要非常全方位的配合,天氣、人力、東西全部配合,也要2天半、3天看有沒有機會。」 在塔頂的張維倫,看著台灣海峽就在眼前,腳下臨著大岩壁,張維倫說那感覺很棒,「因為這個點只有我能到達,你去看下面的人會有一種成就感」。 燈塔外風光無限,燈塔內另藏玄機。張維倫向我們解釋,為什麼燈塔的燈一直旋轉卻不會壞?是因為燈具下裝了水銀,整個燈具半浮在水銀上,而裡頭的燈雖然小,但透過蚌型玻璃透鏡折射後,光弧長達16浬,也就是30公里。而主燈的水銀揮發時要補,裡頭的轉軸壞了要修,這些都是守塔人的工作。 同塔一命 燈塔人的承先啟後 張維倫帶我們走入燈塔,好像踏上一個沒有盡頭的旋轉樓梯,「有一種走到時光隧道的感覺,就這樣緩緩地爬上去,然後就覺得…欸!說不定前面或後面就一個前輩在看著我。」張維倫說的不是鬼故事,而是燈塔人的精神。 「所謂燈塔人精神,是承先啟後的」,張維倫突然嚴肅地說。1872年英國人在東莒建造這座英式燈塔後,張維倫已是第15代燈塔守門人,「我們有一個共同理念,就是同塔一命」,他說到這裡眼睛發亮,「我不能講說未來能怎麼樣,至少說在我們手裡,一定要維持它(燈塔)非常好的狀況,然後把這個棒子交給下一代」。 「傳承」是每個燈塔守的使命,但在有GPS定位、衛星導航的科技時代,燈塔還能亮多久?張維倫解釋,GPS在海上並非完全準確,真正開船的人都希望「眼見為憑」,所以燈塔仍然重要,其次,燈塔除了指引方位,還有觀光、歷史文化、宣示主權的內涵。 去年國慶日,張維倫等6名燈塔守護者在國慶大典上領銜唱國歌,這對他而言是個難忘的經驗,「這幾年我們剛好在太平島蓋了一個燈塔,那時遇到南海仲裁,蓋燈塔象徵什麼?就是宣示主權」,正因為燈塔意義深遠,每次有團客和來參訪的公務機關,張維倫總樂此不疲地一遍又一遍,傳述燈塔的歷史、科學和文化意義。 離家百里掛念一人 兩地奔波照顧病母 張維倫總說,燈塔人忍受孤寂、享受孤寂,他也樂於一個月有20多天待在東莒島上守護燈塔,但他心中仍罣念,因為他67歲的母親去年5月重病,看了大小醫院才確診為肌肉溶解症併發多重器官衰竭,無法行動,只能臥床,「對我來講是一個人生的震撼…原來一個人是可以這樣子就倒下,成了一個醒的植物人」,從那時開始,張維倫把所有假期集中,都用來陪伴母親就醫、復健。 那段期間,張維倫一回台北就帶著母親看遍各地神經內科、復健科,每兩個小時就幫母親拍背、翻身,這段休假比上班還累的日子,讓身形原本就精瘦的張維倫一下子又瘦了6公斤,「那時候睡覺,會覺得跟母親的身體有一種莫名的連結,就好像你變成她…常常睡一睡睡到手麻」。 我們跟張維倫登船出發的那天早上,他先陪母親到醫院復健,再推著輪椅上的母親去自助餐廳吃飯,母親說要吃什麼,張維倫就夾什麼,老闆對我們說:「他喔!很孝順」,顯然不是第一次目睹這場景。 這一年來持續不斷按摩、復健,張母如今才能坐在輪椅上,她心疼兒子離家百里兩地奔波,雖然她說:「孩子過得好,習慣就好啦!」但又不時叨念「來回飛機比較怕」、「海浪較大時會煩惱」、「常打給他叫他記得吃麵」、「那邊天氣又比較冷」,張維倫沒打斷母親的話,私下偷說:「她很愛操煩(台語)。」 聚少離多 如今仍孤家寡人 其實張母最擔心的是張維倫至今未娶,我們也好奇他海漂百里守著孤島明燈,他的感情世界究竟如何?張維倫透露,他一個月有20多天待在島上,感情生活始終不太順遂,如今仍然單身。 張維倫說,大部分人只覺得這裡很無聊,但他卻有不同感受,「大地有聲音妳知道嗎?」乍聽他說,我愣了一下,「不管閉眼睛或不閉眼睛都好,你會聽到大地都有大地自己的聲音…有動的東西就是有生命,例如浪、月亮、星星、風、雲、太陽,它都有生命」,他是如此看待這世界。 「就像海是有情緒的,有時候是悶悶在不爽,有時候是憂鬱的、顏色暗暗的,這裡的風景就像萬花筒,一直在變,沒有重複過」,天地一瞬,原來看海的人並不寂寞,此刻對他而言,世上的任何地方也許都可以是發呆亭,滿天星斗與城市燈火並沒有不同。(吳珮如/台北報導) 張維倫小檔案 ●年齡:39歲 ●婚姻狀況:未婚 ●學歷:逢甲大學自動控制系、師大機電研究所 ●經歷:華碩電腦手機工程師 關稅總局採購人員 鼻頭角、蘇澳、東莒燈塔主任 ●興趣:運動、閱讀、看展覽、發呆 ●燈塔守薪資:新進人員3萬元起跳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 =====網友意見===== 對於張維倫離開繁華都市隻身到東莒守燈塔,網友紛紛留言表示「敬佩」,「感謝在每一個角落為國家社會眾人付出的同胞!」、「辛苦了。要保重身體」、「人生本來就是孤寂只是因為生活在群體裡。」 出版時間:00:00 更新時間:19:13(更新小檔案) 想知道更多,一定要看…… 百年燈塔伴銀河夕照 搭藍眼淚成東莒觀光熱點 張維倫用心擦拭著有147年歷史的東莒島燈塔主燈。葉志明攝 張維倫用心擦拭著有147年歷史的東莒島燈塔主燈。葉志明攝 維護東莒島燈塔是張維倫的工作日常,這一日穿上安全裝備,為我們示範他的工作日常。葉志明攝 維護東莒島燈塔是張維倫的工作日常,這一日穿上安全裝備,為我們示範他的工作日常。葉志明攝 張維倫穿上安全裝備,為我們示範他的工作日常。葉志明攝 張維倫穿上安全裝備,為我們示範他的工作日常。葉志明攝 張維倫的工作日常包含擦拭燈塔內的相關器具。葉志明攝 張維倫的工作日常包含擦拭燈塔內的相關器具。葉志明攝 張維倫休假返台期間,經常替母親按摩復健。葉志明攝 張維倫休假返台期間,經常替母親按摩復健。葉志明攝 張維倫休假返台期間,照顧母親成為他的主要工作。葉志明攝 張維倫休假返台期間,照顧母親成為他的主要工作。葉志明攝 喜愛大自然的張維倫常常與燈塔對話。葉志明攝 喜愛大自然的張維倫常常與燈塔對話。葉志明攝 在東莒島燈塔也可以看到藍眼淚美景。葉志明攝 在東莒島燈塔也可以看到藍眼淚美景。葉志明攝 東莒島燈塔已屹立147年,為航行船隻指引方向。葉志明攝 東莒島燈塔已屹立147年,為航行船隻指引方向。葉志明攝 張維倫說自己小時候就嚮往孤獨。張維倫提供 張維倫說自己小時候就嚮往孤獨。張維倫提供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蘋果《好蘋友》壹會員閱覽,版權所有,禁止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在紙本或網路部分引用、改寫、轉貼分享,違者必究。 關鍵字微視蘋東莒島燈塔 下載「蘋果新聞網APP」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
|
第1頁 (共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