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討論與交流 » 戀戀莒光 http://www.matsu.idv.tw
主題: 大埔白馬尊王廟入口意象 請提供卓見(附圖)
作者: 王建華 < > 發表時間: 2008-03-12
幾天前大埔聚落總體景觀改善計畫提設計初稿
主要是廟前廣場及入廟意象
由於白馬尊王廟入口不明顯
廟委會希望在廣場的入口處增設入口意象
但是也有在場鄉親建議不要施作
並提供各種建議
最後請設計團隊帶回作模擬圖如下
請大家趕快提出高見喔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現況圖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作者: admin < > 發表時間: 2008-03-12
可以考慮看看這座已被拆除的牛角六間排門樓(如下圖),推荐理由:具馬祖地方建築特色,別處見不到的門樓設計。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作者: ICQ < > 發表時間: 2008-03-12
以下相片是土城有名的承天禪寺
僅供參考囉!!
但是我還是覺得那個廣場應該不用蓋比較合適耶!!
因為空間又不是很大~~以後車子會很難停靠!!
除非在不影響空間的影響下~~是可以蓋的。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土城承天禪寺登山入口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土城承天禪寺登山入口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土城承天禪寺登山入口
作者: ICQ < > 發表時間: 2008-03-12
這是台北縣林口的竹林山觀音寺相片
看的出來這個地區的百姓~超有錢的說
光是一個小小的公園入口門~~就蓋的那麼華麗!!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作者: 朱秀珍 < > 發表時間: 2008-03-13
我建議不要做入口牌樓。
廣場的空間穿透性佳,大埔聚落不大,且僅此一座廟宇,可利用現有動線以旗幟或廟宇相關代表物件為入口導引即可,做入口牌樓我個人覺得會太突兀,破壞景觀,且有壓迫感。
作者: 陳清枝 < > 發表時間: 2008-03-13
做個指標就好啦!
非常懷念以前船老大家門口,
那個提款機的路標,
十分有特色!
可惜被拆除了.
嘆氣無言無奈
作者: ICQ < > 發表時間: 2008-03-13
來回顧一下去年大埔廟補庫的搶包活動
活動地點:大埔廣場
http://blog.xuite.net/fengfast/0603/11910593
作者: 王建華 < > 發表時間: 2008-03-13
再貼三張 謝謝陳高志老師題的對聯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作者: ICQ < > 發表時間: 2008-03-14
這是我用3D軟體大概繪製的,因為我沒有實際尺寸,只能大略的畫外觀而己,僅供參考囉!!圖片內容如下: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最省錢的工法囉!!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作者: CM-21 < > 發表時間: 2008-03-14
大埔也就那麼大
不論是遊人或香客
沒有理由到了廣場還找不著廟吧
牌樓位置應該在杏弟廣場與下坡的交接處較合適
設計一款閩東味的牌樓依附著老房
一來減小了不協調情形
二來可讓見了一堆傾倒的房舍不想往下走的旅人
有往下走的動機
再說了不管那兒的牌樓不是和主建築有一段距離呢
牌樓不就有昭告的意味嗎
如立於王校長所指處是不是畫蛇添足了呀
台灣許多山裡或街內的廟宇
牌樓皆設於入山口和大街頭
這樣才有它存在的意義不是嗎
作者: 林坳守衛星 < > 發表時間: 2008-03-15
為何沒有看 到上回最後建議的設計畫貼上來呢?就是原畫的上段去除,再加上石獅的建議啊!上面的那張石獅的比例好像大了些,也太向外凸出了些,若將其設計在矮牆上,會不會好一些,因為太外放,就總感覺多出什麼,若將其設計能和矮牆做結合,形成一體,就感覺上應該會好很多,其實要和原景配合的話,設計物的大小比例是最重要,是不是請老師畫一張,貼上來感動一下吧!有勞了,謝謝…
作者: 蛇島特派員 < > 發表時間: 2008-03-16
朱秀珍【我建議不要做入口牌樓】 wrote:
廣場的空間穿透性佳,大埔聚落不大,且僅此一座廟宇,可利用現有動線以旗幟或廟宇相關代表物件為入口導引即可,做入口牌樓我個人覺得會太突兀,破壞景觀,且有壓迫感。
金門日報【省主席訪視馬祖聽取民眾建言】wrote:
 福建省主席昨日持續進行第二天的連江縣訪視行程,.........抵達猛澳劉大王廟上香祈福,對於並未注入過多人工建築的猛澳讓他感受到簡約樸實的美,他說,不要讓匠式的水泥建築注入馬祖聚落,完整保留原始文化突顯馬祖特色,才能不斷吸引觀光人潮前來。.........一個難得的景點及漂亮的水域,若能好好規劃將可成為遊客必遊的景點,而工程並不是想到哪就做到哪,需要有整體的規劃...........
 馬祖-簡約樸實的容顏,不僅是許多慕名來此一遊的旅人所共有的感受,也讓初次到訪的福建省主席在讚賞之餘,刻意提醒不停伸手要建設經費的馬祖官員們「過度開發未必是福」,「負責任的島嶼.海上桃花源」不該一昧追求煥然一新。

 反對大肆修建圓明園遺址的大陸學者-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葉廷芳教授說:「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或文明遺產」,即便是《廢墟也是一種美》,它的意義在於歷史見證價值,也就是歷史的原初性和真實性,「任何憑主觀願望的增添或改動都意味著破壞」。

 空無人煙的東莒大埔聚落,不只是歷史空間的保存區,更需要以文物美學的角度來整體規劃,過多人工堆砌的裝飾,除了突兀與破壞自然景觀,也失去聚落保存的意義。君不見,許多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遺產”名錄的世界古文明遺址,大都是以《廢墟》的原貌來吸引觀光客,斷壁殘垣的歷史呈現,既是活教材也最能震撼人心。

 建議別再畫蛇添足,為大埔聚落留一個沉靜的角落吧。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大埔聚落的斷壁殘垣,有著蒼涼的美感,依然能吸引遊客的目光
作者: ICQ < > 發表時間: 2008-03-16
題外話:
這張照片的小朋友玩的很開心,但是你們有沒有注意到背後的安全問題,是否可以加入空中的安全網,以防小朋友或者觀光客掉下去的安全措施。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作者: 林坳守衛星 < > 發表時間: 2008-03-16
針對這一個議題,感謝大家熱烈的討論,也謝謝大家提供的建議,在此本人以大埔人的身份說聲<感恩啦>,但對信徒來說,對自己所信奉<>的廟宇,總覺得永遠做的不夠,這是常態,除非你無心,好比西莒陳將軍廟,為何擴大興建土木,不也是如此嗎?信仰的歸信仰,藝術的歸藝術,看過以上所貼的圖,不製作牌樓的話,長者們也是能接受啊 ! 經過實景設計圖的展示,對長者們不更有說服力嗎? 在不一定是牌樓前題下的各種設計,大家的討論,對設計者而言必需吸收,但更需將信徒的意見和<>廟宇的精神融入其中才是嘛! 所以才要講究設計物大小比例,不要太過,以融合為主嘛! 所以請大家放輕鬆,如何將信仰和藝術結合,這就考驗著設計者的智慧了。
作者: 王建華 < > 發表時間: 2008-03-17
經過最後大埔住民決定 並請示神明之後
決定以最不破壞景觀又能結合地景的這張圖做為入廟意象
我想大家應該可以接受的
陳高志老師百忙之中幫忙題的對聯是這樣的
白馬騰驍福德至 尊王鎮護災眚除(ㄕㄥˇ)除
要謝謝他的費心ㄛ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作者: CM-21 < > 發表時間: 2008-03-18
想icq的照片應該是去年搶包時拍的
當時見小朋友高興的到處跑
小朋友也許是玩瘋了一點也沒注意到
如果摔下去就是一層樓高
當時我就很擔心一直要小朋友小心
ICQ的提議很好
有經費是不是可以加護欄呢
小朋友玩過頭什麼情況都可能發生
事先的防範決不多餘
作者: 王建華 < > 發表時間: 2008-03-18
已與振廷聯絡上了
本來是希望加高圍牆高度的 但是有點突兀 像是一面高牆
若是加上欄杆 也有點怪
他說希望在圍牆前設計成花圃
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綠美化效果
就等他的示意圖出來吧
作者: 林坳守衛星 < > 發表時間: 2008-03-20
設計時是不是可以在兩柱上方,擺上一對同色系的小石獅,另個人也認同ICQ的疑慮,就安全上考量而言,因為小矮牆與下方地面落差有一層樓之高,當然王校長的建議也不錯,但後續維護是個問題,比如植物的枯萎…等,所以本人覺得若要做綠美化的話,是否可以種些較美せ較賤せ較不易枯萎的物種,如此也比較好照料,也不易造成環境的髒亂 。
作者: 王建華 < > 發表時間: 2008-03-20
就海桐如何 衛矛也不錯 要不然就種紫珠
都很適合
作者: 林坳守衛星 < > 發表時間: 2008-03-21
對於植物的種類和特質,本人不是很了解,所以還請王校長腦力激盪一下了。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