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精華區 » 李仁光(海員) | http://www.matsu.idv.tw |
主題: 攪粉包子(忠鬼英靈對話錄31) | |
作者: 海員 < > | 發表時間: 2013-08-23 |
英靈:今天要幹嘛? 忠鬼:不是說好去四維。 英靈:怎麼走? 忠鬼:從馬港公車站出發去四維, 走馬港商業大街, 經光武堂戰地遺址、石仁愛修女舊居、媽祖巨神像後方、 過白馬文武大王廟、科蹄澳聚落。 進四維社區境界。 英靈:哦,去四維還有這麼多前菜。 忠鬼:別急,主菜也許會讓你驚艷。右前方有個村落叫「五間排」。(附圖5、6) 英靈:一排五間房子,五戶人家。 忠鬼:也不盡然,如今只剩兩戶村民。 英靈:我想這兩戶人家遲早也要搬走。 忠鬼:不過可別小看這地方,馬祖的「黃金餃」可是這裡最有名。 英靈:是個老阿嬤在做嗎? 忠鬼:你怎麼知道? 英靈:這是傳統產業的規律,沒有老的在傳,統統不行。 忠鬼:不過這「黃金餃」是現代人起的名字,它的原名叫「攪粉包」。 英靈:那幹嘛要改稱「黃金餃」? 忠鬼:我也不懂。但不外乎有幾個可能: 1.不會寫「攪粉包」三個字; 2.嫌「攪粉包」三個字太土氣; 3.想來點創意,好跟上時代潮流。 英靈:那古人叫做「攪粉包」是什麼意思? 忠鬼:應該是依製作程序命名。做這包子的粉來自地瓜 (蕃薯)。古人先將地瓜洗乾淨,切成細條狀地瓜米,放在大木桶 (俗稱「楻」:古同“艎”,船。)中加水用鐵耙攪拌,讓澱粉釋出、沉澱、曬乾就成了地瓜粉。把新鮮的地瓜加上地瓜粉就做成了「攪粉包」。 英靈:原來以前的地瓜粉是攪拌、沉澱而來。 忠鬼:現在的澱粉是粉碎、沉澱而來。 英靈:那我懂了。 忠鬼:我還沒講完。另有一說:「攪粉包」是新鮮地瓜加上地瓜粉攪拌做成的包子。 英靈:這也有道理。不過聽說有人叫它『假粉包』。 忠鬼:這也對。現在有人用木薯粉來代替地瓜粉,相對正宗地瓜粉而言,就是假粉做的包子了。 英靈:不管用什麼粉做,好吃、健康就好。 忠鬼:以前的「攪粉包」大約是現在「黃金餃」的10倍大。 英靈:那麼大?所以從前叫「包」,現在叫「餃」。 忠鬼:裡面裝著滿滿的豬油拌花生、紅糖、蔥花、芝麻內餡。煮好後圓鼓鼓的。 英靈:光聽你說,我已經流口水了。 忠鬼:民間有句俗語:「攪粉包」爆糖。 英靈:怎麼個爆法? 忠鬼:因為人們見到好吃的東西往往見到就啃,「攪粉包」剛上鍋,內餡熱氣流充足。 英靈:所以,一咬就爆漿了。 忠鬼:燙到嘴不說,可憐的是站在旁邊的人就被噴到一身糖漿。 英靈:因為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故,「攪粉包」爆糖,就成了當地的口頭語。 忠鬼:順便告訴你,那位做「攪粉包」的老阿嬤也是從大做到小。 英靈:有聽說從小做到大。 忠鬼:我是說她以前做大的「攪粉包」,現在做小的「黃金餃」。 英靈:聽你這麼一說,我還真想買幾包回家做伴手禮。 忠鬼:先別急,走完西尾社區,還有許多你想買的的伴手禮。 英靈:我徒步空手怎麼拿? 忠鬼:等下我給你電話,會有人送到機場。 英靈:那你先告訴我電話就行了。 忠鬼:不行,那叫做置入性行銷,網友以為我在賣東西,以後看到我的文章就轉台。 英靈:也好。下一站呢? 忠鬼:五間排聚落的出口正對著芙蓉澳的入口。 英靈:那就先去芙蓉澳。(附圖7) (下篇【四維三寶】) (附圖5)從四維夕陽大道到五間排聚落入口處 (附圖6)五間排聚落 (附圖7)從五間排聚落出來往芙蓉澳 |
|
第1頁 (共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