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精華區 » 林金炎 http://www.matsu.idv.tw
主題: 海盜蔡牽嘯聚馬祖海域
作者: 林金炎 < > 發表時間: 2020-11-11
  蔡牽,大清嘉慶一朝,縱橫閩、浙、粵海域14年,清以「海盜」、「洋盜」稱之。日本說他是海上起義軍領袖,近代學者稱他為抗清英雄,時空背景不同,對他評價褒貶不一。
  清初入關,厲行海禁,遷界,海島反而成了鄭成功海上武裝抗清練兵場。數十年的禁海,海島蘆舍荒蕪,漁鹽失利,百姓流離。乾隆中葉開禁後,造船捕魚者衆,造就了海商、私梟、海盜、海賊畸形海洋文化的發展,這種不正常的產物,對當年馬祖的經略,影響至鉅。
水師巡洋會哨 以靖海疆
  嘉慶初年,沿海墾殖島嶼的漁農民增多了,歐洲海權國家東來尋找貿易機會及覓地殖民夷艇穿梭不息。閩江口外的馬祖海域熱鬧起來了,海域艚船顯著增加,糾紛不斷,夷船也紮一腳,以貨易貨,走私盛行。
  清廷開始重視海防,設綠營水師,職司巡洋會哨之責。本區會哨,從福寧鎮抵連江北茭洋面,皆需定點簽到換旗,會哨配合風信及潮汐;同時巡察匪類,為維護漁權及商船安全,有時得擇安穩島嶼寄椗避風,若遇盜匪犯罪,還需全力緝捕,嚇阻奸民亂事,以靖海疆。
  福建綠營水師除部署閩省,澎湖外,台灣也分撥兵船。水師烽火營---閩安協台衙署、海壇總兵署,每三年有一輪班兵赴台移防。
  閩省對於出洋貿易或捕魚者,都會發給「照單」或「腰牌」,以認定為合法出洋。而洋面船隻也常會被水師兵丁盤查;沿海島嶼居民歸地方官管理,海岸線則由水師哨船巡防。有些島嶼有百姓居住,從事農業耕作,如不在耕作期即回到內地;有些島嶼無人居住,或成為盜匪作奸犯科的棲身之所;在海上,漁鹽船、商船、兵船、夷艇間,各有地盤,各自結幫,有錯綜複雜的關係。
蔡牽夥眾活躍 馬祖海域
  蔡牽,福建同安人,出身貧寒,身材瘦小,其貌不揚,喜吸鴨片,少年到閩東北霞浦一帶,以修補漁網為生,同時也挑擔販賣海鮮。他因為得罪財主,被解雇後,夥同失業一族以水澳為據點,揭竿起義。他們封鎖海面,收取保護費,加大控制台灣海峽航線,更把東南沿海攪和成一鍋粥。
  蔡牽活躍閩浙海域範圍非常廣,馬祖只是他的一小部分。
  《宮中檔》,《嘉慶朝奏摺》史料或文獻,對蔡牽的記述非常多也詳實。他非常能體恤民眾,故深得漁民和海商的擁護。當時越南(安南)被法國統治,一批越裔夷兵投靠,實力驟增,成了嘉慶朝閩海頭痛的人物。僅管對他稱謂海寇、海賊、澳賊、艚賊等,用詞誣蔑,但他侵擾浙、閩、粵、臺灣,打出名號,其大本營就在福建福寧(寧德一帶)、福州、興化三府海域及周邊島嶼。如:寧德府大金、三沙、下滸、崳山、沙埕、烽火營、閭峽;福州府外洋四礵、浮鷹、東湧、南、北竿塘、白犬;興化府湄州、南日島、烏坵;甚至泉、漳州府,最被人津津樂道莫過於是金門外大、小擔島劫清兵砲台,更讓他一舉成名。此外台灣噶瑪蘭、淡水、鹿兒門也都有他的足跡,而浙南溫州、蒼南這些地方,少年時他住過,此地為甌越與閩越分水嶺,更是許多方言混雜的區域,蔡牽媽(押寨夫人)即此地人,故閩南語在此區塊更行得通,也是蔡牽核心基地。

蔡牽出沒馬祖列嶼及海域,歷史有記錄的:
  ●嘉慶2年4月,水師武官李光顯率水師兵勇於白犬(白畎)洋捕獲蔡牽同夥洪節等20餘人。
  ●嘉慶3年4月,蔡牽幫在福州府外洋白犬行劫、銷贓、交易。
  ●嘉慶4年7月,蔡牽夥衆潛伏白犬洋,海壇鎮總兵李長庚率兵前往襲擊,生擒蔡部許老等30餘人。冬10月,蔡牽泊竿塘,往來據掠。
  ●嘉慶5年7月初,大陸連江縣游擊羅魁於筱埕蠣塢(南竿島對面定海灣),抗擊「洋匪」蔡牽。
  ●嘉慶6年5月,蔡牽回閩,溫州鎮總兵胡振聲堵禦,惜兵船寡不敵衆,官兵80餘衆在浮鷹(亮島北)洋面遇害,失去總兵官印。7到9月,蔡牽以福州府竿塘為據點,潛匿,私製軍火。12月,蔡牽幫遊弋福州府竿塘下目(高登的舊稱),游擊王得祿(台灣嘉義人1770~1841年)隨陳名魁(護閩安協副將)圍擊蔡牽,砲斃賊目董泳,獲賊船甚多,被敍獎。蔡幫回師寧德三沙,在沿海漁民幫助下,續建造巨艇,安裝夷砲,儲備糧彈,出海尋戰。
  ●嘉慶7年2月,蔡牽船30餘艘潛匿南竿塘,被溫州總兵胡振聲追至白犬洋外,生擒賊目王什等77人。接著在竿塘、四礵洋面捕獲蔡牽羽黨孫太等63人。10月,蔡牽自浙海竄入東湧洋,陳名魁在橫山(亮島)擒頭目邱成三等30餘人。11月,閩江口潭頭洋李長庚剿捕蔡羽黨張如茂等14人,此時期,蔡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劫掠得台灣運米船米穀數千石,分享粵海朱濆幫,蔡朱結合,軍力大增,此後,由台灣運米回的船隻,成了蔡牽眼中的肥羊,蔡牽將擄點設在人煙稀少的東湧、竿塘島,若同幫船有需要,即往搬取。
  ●嘉慶8年7月,劫掠竿塘對岸連江定海灣蠣塢漁村。9月,蔡牽幫船數十艘,乘東南風突然竄入竿塘洋,追劫商船。
  ●嘉慶9年5月,蔡牽在竿塘一帶潛匿,造軍火,南竿塘媽祖澳,傳聞蔡牽在此時建廟築港。
  6月,蔡牽船隊含廣東紅頭艚船投入約有70艘,在東湧、西洋、浮鷹(亮島北方島嶼)海面與李長庚部屬溫州總兵胡振聲船隊20餘艘對峙。在浮鷹海面劫擊溫洲清兵運載造船木料船26艘,清兵寡不敵衆,擊斃總兵胡振聲及其部下官兵80餘人。
  這年冬9月,蔡牽80餘艇駛入閩海馬尾羅星塔海域,閩水師不敢出擊。10月,蔡牽擄掠黃岐堡(北竿對面),鄉民抵抗後離去,....蔡牽派遣30人登山挖取地瓜,殺鄉民1人。
  ●嘉慶10年4月17日,蔡牽竄回竿塘整軍後先取台灣鹿港和鹿兒門,再攻台灣淡水、高雄鳳山,他被推舉為「鎮海威武王」。
  ●嘉慶11年9月,閩江口從壺江、川石到外洋東湧海島,走私猖獗,沿海兵丁偷取官糧和火藥供給蔡幫情事,館頭米店老闆林燦燦賣給蔡牽幫米20擔被捕。
  ●嘉慶14年3月,蔡牽船南竄至竿塘洋面,孫大剛率兵船追捕,蔡船連夜奔逃,被官軍追及至北茭洋。
  4月,活動在白犬洋南與海壇山(平潭)間,此地為福清、長樂等海上交通必經區域,盜船駛進閩江口壺江島銷贓,交易,水師詹顯功在白犬洋攻蔡幫船。
回頭再說嘉慶13年,朝廷派出戰功卓著,有海盜剋星的閩浙總兵李長庚,他也是同安人,統領閩浙兩省水軍對付蔡牽,有一次追上蔡牽船,準備活捉蔡牽,忽然蔡牽船發出一發砲彈,正中李長庚咽喉,李總兵不幸斃命。
  ●嘉慶14年8月,蔡夥衆在浙江定海洋面,福建提督王得祿和浙江提督邱良功合擊,蔡打到彈丸用盡,用銀元充當砲子還擊,双方塵戰,直到蔡牽主帥裂船沉海,蔡和家人及同船義兵,一起殉難,蔡死,年48歲。
閩海島嶼多秋 藏寶流傳
  海盜是世界上古老職業之一,為盜動機多元,無穴巢屬土盜、賤民、海賊,勾結外國勢力,違法劫掠,稱作「洋盜」,蔡牽幫衆三分之二皆是泉州籍。活動海域很廣,又夥同安南幫,從土盜到洋盜,危害海疆,他令清廷深惡痛絕。他又將部份據點設在人煙較少的竿塘島、白犬、東引這些外洋禁山,隱此嘯聚,興風作浪空間較大。一則馬尾是造船廠所在,中外兵商輪船均泊羅星塔前,調度彈藥軍需,甚至厚賂閩商造大船,行賄官衙方便;再則汲取淡水、避風、棲息,部署遠哨,覬覦琉球貢船財貨,台灣運餉及米糧船必經之地,蔡在海島發展海盜商業,包括走私,劫掠,銷贓和蒐購物資,東湧橫山黃魚季,販賣免劫票,以西班牙銀元計,索取規費,控制海道發行令旗,「納海俸」與官兵相通,也與島民互通有無。在此卸貨銷贓,買賣交易,與居民發展出利益共生的關係。
  蔡牽綽號「大出海」,長期剽掠海上,其疾病、性生活和信仰寄託等問題,也一一浮現檯面。他有兩個義子,蔡二來、三來,也曾進香普陀山,也遊說地方官吏及水師,有些官兵收取規費,與盜匪合作,怠忽職守,甚至有官船被海盜劫走事件。
  相傳南竿的馬祖澳、鐵板、津沙和東引的天后(媽祖)宮,是蔡牽的傑作,馬祖澳一詞並非南竿獨有,西洋、嵛山島都有馬祖澳。蔡牽曾在北竿芹角搭寮辦廠,置帆布搭營房,購買硝磺,聘來內地師傅,造起火藥,製造船用繩索,囤積米糧和鑿井鋪路等。東引北澳打鐵爐遺址,也流傳蔡牽起砌鐵爐,打造兵器的傳說。此外蔡牽也在列島進行要塞化的工程建設。為討好島上島民,每逢戰役豐收,慶功演戲,接連幾天慶功,邀居民前往觀戲,謂之「謝洋」。
  閩南坊間流傳一民謡「乾隆換嘉慶,蔡牽打頭陣」,蔡牽留下輝煌的縱橫海上經歷和神祕的寶藏傳說,為人津津樂道。馬祖也有這樣順口溜:「芹囝芹蓮蓮,七缸八缽九排連,大水密賣著,小水密鼎墘,誰人得的去,快活千萬年」。
  東引藏寶謎:「吾道向南北、東西藏地殼,大水密賣著,小水密三角,酒罈十八缸,一缸連一缸,誰人能得到,舖路到連江」。
  民間還流傳蔡牽船隊一直控制在百艘内,超百時就會出事,要麼觸礁,要麼毁於戰火。他擁有巨額財富,船上攜帶不便,就藏在一海島上,戰歿後,無人知曉藏寶點。若干年後,一艘商船鍋灶壞了,遇到海島,船老大靠岸帶船員上岸,發現一口廢井,拆了幾塊磚回船修灶,那知?磚塊較尋常重,刮去表面泥漿,發現裡面是小金塊,於是又帶人上岸,拆井將磚塊全搬上船帶走了,美化了蔡牽的趣事。
  蔡牽的財富,藏寶閩海仙島,成了歷史的謎團,而這個謎團都要人們耐心細緻地探索。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作者: 林金炎 < > 發表時間: 2020-12-28
海盜蔡牽攻取大、小擔島
  歷史上,東南沿海島嶼曾經是無數多彩故事的舞臺,產生了無數躍入史册的人物,有光輝青史可歌者如大明鄭和、戚繼光、俞大猷、沈有容及大清李長庚、王得祿,邱良功;也有屬於悲劇性的可泣人物,從明代的方國珍、徐海峰、汪直、曾一本、林道乾;乃至明末清初的顏思齊、鄭芝龍、蔡牽輩。
  清初入關本就閉關自守,厲行海禁,大清總認為自己是世界中心,周邊是蛮夷,皇室多認海洋為弊害的淵藪,無視它那用不盡的海洋寶藏,除非走投無路,一般滿族人是不會去海上謀生的,所以不重視海防,不經略鄰邦,不宣揚國威,不經貿、不流通貨物。直到鄭成功海上武裝抗清,清朝才厲行海島遷界,越界斬,數十年的禁海,海島荒蕪,漁鹽失利,百姓流離。
  蔡牽,同安人,該縣志書對他的記述是以彈棉花為業,他下海為盜,正值沿海連年遭災,米價飛漲,為生活所逼,率十多人駕著避免觸礁的焚底烏船,以嵛山島馬祖澳五進媽祖宮為據點,先從海上走私,進而搶劫往來官船,扣押商船,勒索番洋(銀圓)。正因為他待人平和,與手下相處沒有架子,沿海貧困破產漁農民相繼前來投靠,以福建、台灣两地平民最多,也有被俘的清軍兵丁,隊伍發展很快,有數百人之多。又與周邊水澳幫、鳳尾幫結盟,被清政府稱為繼鄭成功後東南沿海「首逆」。
  他的船隊活躍東南沿海,時而北麂,時而浮鷹,時而漂浮台海,行跡神出鬼沒,讓官船窮於應付,實際上嘉慶朝的海防,其船艦早已陳舊落後於時代,毫無更新,派出水師鎮壓兵艦又笨重速度慢,交戰常失利,甚至官船不敢靠近盜船。蔡牽幫縱橫閩海,沒有他的令旗,商船休想通過台灣海峽。
  嘉慶7年(1802年)6月,蔡牽領著五百人隊伍,分乘30多艘烏船,乘夜登陸金門前沿~大、小擔島,輕鬆消滅了戍守島上的清廷官兵,並奪得13門大砲,此舉震驚了清政府。當時閩浙總督玉德認為大、小擔四面環海,勢難固守,縱使依山建營寨設砲台,乃被攻破。
  兩岸隔離後,大小擔島今由金門防守著,這段歷史幾被忘却。為重塑這段記憶,廈門大學建南大禮堂南側,面向大、小擔島海域,建蓋了大小擔山寨城碑記,建於清代,記載當年蔡牽集團攻擊大、小擔事蹟,供人憑弔追憶。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