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精華區 » 陳高志 http://www.matsu.idv.tw
主題: 馬祖方言本字講析 (1)
作者: 陳高志 < > 發表時間: 2015-03-10
說「並」與「并」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並」與「并」的甲骨文、鐘鼎文都是作兩人並立之形。在古文字階段兩字區別的意義不大,後來音義的發展,彼此之間有同音也有異讀。雖然大陸的規範化文字將「並」歸入「并」字之中,但因為筆畫繁、簡接近,故民間日用仍然兩字並存。

 以「並」字為例,由字形的脈絡來看,寫「竝」是正格的,寫「並」是出於訛變(見圖)。但沒想到「並」字反而被保留下來了。中古時代(唐宋)兩字讀音並不相同,因為在《廣韻》書中它們分屬不同的韻,而且聲母也有清濁之別,但是到了國語卻成了同音字。它們的福州語異讀音很多,此地僅舉一例做說明。

 合理的推測,人類是先有語言然後才有文字的,而文字的創製是出於大眾之手,人們為了表情達意之需,新的字形就會不斷的造出,它們一旦在社會上通行,就是接受考驗的時候。所以,今天所看到的文字,都是經過物競天擇的結果。當時社會上有「並」與「并」等字,它們出現的先後順序我們不知道,但是造字的概念和元素是相同的,都是用兩個人並排或並肩站在一個平面上作會意的。許慎《說文解字》說:「竝,倂也,从二立。」又說:「并,相从也。」兩字意義相同,都有合併的意思,只是讀音有一些差別。「并」後來加人旁變成「併」。「並」也加人旁變成「傡」。但是,文字跟人一樣,有幸有不幸,有的文字流芳千古,有的卻中途夭折被淘汰出局。「併」、「傡」的存亡就是這種現象。(文字存廢有時和書寫習慣有關,中國傳統文獻採上下書寫方式,字形寧取其窄不取其寬,所以左右三合一結構的字,多半會先被捨棄。此非本文重點,暫時不做詳述。)

 馬祖鄉親把兩個人、兩件事…做對比的現象說成ㄆㄧㄤ^(pˊiang242),它的聲調屬陽去調,是升降調,也就是唱歌的Re Fa Re,(調子上升到高點後又往下降)。李如龍等《福州方言字典》將此音寫成「并」,馮愛珍《福州方言字典》則寫成「並」。兩者雖有差異,但無所謂對錯,我個人習慣用「並」。因為「并」的古聲母是清聲母,而「並」的古聲母是濁的,濁的聲母在馬祖方言中才有唸陽聲調的可能。

 為了讓朋友能掌握此字的用法,我們不妨假設以下三種情境。(括號內的文字是國語翻譯。第一行的拼音是馬祖母語教材《福州語》系統。第二行是〈馬祖拼音方案〉系統。第三行是〈國際音標〉系統。)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附註: 表中的「樣」標音為ㄩㄥ ^( yong242)亦可。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