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精華區 » 劉枝蓮 http://www.matsu.idv.tw
主題: 11/10 從舌尖到筆尖 從尋味山隴到海老屋
作者: 劉枝蓮 < > 發表時間: 2018-11-09
午後,適合談詩。在海老屋。/劉枝蓮

意象,是寫詩最基本的單位。什麼是意象呢?

食物對我而言,是一種聲音,不知道曙光何時而來,但媽媽廚房煎魚的香味,已飛奔巷口,食物嗅覺是如此直接,像雨後土地散發香氣,自然、優雅、緩慢,但只需閉上眼睛就能感受到酥脆絲滑,濃厚、彈牙,那種多重質感交疊,猶如交響曲,結合不同節奏,充滿想像的聲音,我最愛的「龜桃」、「繼光餅」、「鼎邊糊」都曾給我這般藍瓦瓦的天空想像。

於是,我在《我詩我島》詩集中,將這三款飲食,書寫入鏡。且最近小詩成了詩壇之流風,在這兒,我將這三款小食,以微型詩〈小詩〉形式出現。

詩,離不開意象。馬祖小食三帖在書寫策略上以「簡單意象」為調性。簡單說,就是避免太多的前置修飾語,力求準確呈現情感,也希望不要有過多人為的干擾,讓讀者自行聯想意象賦予畫面。

如果,我說意象是文字透過閱讀引起圖畫般的形象或思維,與畫家楷智畫出來的景物,在地雕塑家益揮雕塑出物象統稱「意象」,您信嗎?我們談吃也談詩。

愈是窮地吃得愈好的道理?

以食物為書寫標的,尤其是散文,從五四就很盛行。梁實秋寫北平小吃、張愛玲最愛談甜辣吃食,都讓人印象深刻,早期飲食文學多以鄉愁為發想。

晚近焦桐老師、簡媜老師、舒國治老師賦予飲食散文另類情義與記憶。焦桐老師多以牛肉麵、豬腳、吃魚等平民美食,在描寫上也側重食客的互動,臨場感十足。簡媜老師以朋友情說出食髓知味。舒國治老師粗疏談吃,以愈是窮地吃得愈好……各家吃景談食,像紅泥小火爐暖心也暖胃。

馬祖飲食雖原與福州常樂脈絡相承,然而任何飲食經過傳遞後,由於地理環境與飲食習慣的影響,味道或製作法也會有改變。一次,我與家人路過福建平潭島某店家,主人端出來菜餚恰是五十年前媽媽的味道,當下我便領悟舒國治老師「愈是窮地吃得愈好」的道理。

要把美食寫的有滋有味,不是容易的事。如何從鄉愁,從愛吃會吃,從個人懷想到歷史懷念,從結合生活與文化經驗……都增添創作題材。

但,我以為好的飲食散文不在食物的作法與好吃,那是美食導覽的事,好的飲食散文意在言外,在酸、甜、苦、辣、鹹、澀、腥、沖八味之外,第九味,第十味……如詩般的靈感與情感。我們談吃談詩也談節慶。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作者: < > 發表時間: 2018-11-10










日期:2018/11/10上午08:00、下午12:30

地點:山隴、海老屋

攝影:吳嘉榮

 縣府文化馬祖文學小旅行活動上午場主題為尋味山隴,由在地文史工作者林錦鴻老師透過在山隴到牛角的古街巷弄間尋找在地美味;下午場主題為舌尖到筆尖,由馬祖藝文協會在地作家分享,賀廣義老師暢談冬令節慶典故與軼聞,劉枝蓮帶領大家賞析其馬祖飲食書寫作品。
作者: 小編 < > 發表時間: 2018-11-11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