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精華區 » 邱新福 http://www.matsu.idv.tw
主題: 縣志續修〈地理志〉初稿:北竿地名由來
作者: 邱新福 < > 發表時間: 2014-07-05
 北竿舊稱「下竿塘」、「北竿塘」、「長岐山」、「長岐島」、「長嶼山」等,最近印行的大陸版「連江縣志」北竿仍稱「長嶼山」。北竿向來與南竿並稱「南北竿塘」、「上下竿塘」、「關潼」、「官塘」等。

 下竿塘,此一名稱最早出現於宋人梁克家所撰的《三山志》記述:「上下竿塘、大小亭山、桑嶼、關嶺、蛤沙、北茭鎮,俱在現東北海中。」《三山志》成書於宋孝宗淳熙年間(西元1174-1189年),上、下竿塘的得名應更早。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清朝古地圖中的上下竿塘

 洪武20年(西元1387年),明廷決定採堅壁清野的海防策略,詔令沿海島嶼居  民全數遷徙內地。又下令信國公湯和、江夏侯周德興率軍進入福建防備倭患,於南竿塘、北竿塘衝要之地,設煙墩瞭望,此時稱北竿塘。

 清同治年間在長岐、橋仔豎立鹽政碑,此為「長岐」之名首度出現。民國18年,北竿塘正式改隸為連江縣第八區所屬北竿鄉,此為「北竿鄉」一名出現之始。23年,北竿鄉改隸為竿西聯保,後又改歸為竿塘聯保。北竿鄉之行政層級由「鄉」轉變成「竿塘聯保」下轄一島。

 29年初,國民政府實施新縣制,又將聯保改編為鄉鎮,下轄各保。此時,竿塘聯保改為竿塘鄉,下轄八保,而北竿島,設有北竿上保、北竿下保、北竿中保及塘格保等四保。34年恢復竿塘鄉之設置,並下轄七保,38年,七保之下又轄74甲,其中北竿島分轄橋仔保、白鏡保及塘岐保等三保。

 39年12月於南竿島成立馬祖行政公署,改為區、村、伍,北竿區下轄6村50伍。42年8月,馬祖行政公署再改制為閩東北行署,其下並分置長樂、連江、羅源三縣,並同時改區為鄉,易伍為鄰。北竿區又改回北竿鄉,歸屬連江縣,其下並維持7村之設置,共轄50鄰,後大坵撤村。

 目前,北竿鄉除北竿島及其境內6個行政村外,另含亮島、亮礁、高登島、鐵尖島、中島、老鼠、白廟、大坵、小坵、無名島、峭頭、三連嶼、龜島、進嶼、鵲石等15個島礁。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