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精華區 » 邱新福 http://www.matsu.idv.tw
主題: 梅石的前世今生
作者: 邱新福 < > 發表時間: 2016-03-30
  從事馬祖文史工作多年,地名由來一向是有趣又深值探討的區塊。國軍進駐後,馬祖地名更動不少。南竿本島出現介壽、復興、仁愛等充滿黨國色彩、反共八股的村落名稱,但也留下津沙、馬港、福澳(一度改名經澤村,後回復舊名)、清水(應為深水之誤稱)等舊地名。唯獨「梅石」地名令人不解,值得探討。
  梅石曾是馬祖防衛部文康中心、八三一、介壽電影院所在地,一度繁榮至極。連江縣志第一冊謂梅石之名源自於澳口沙灘頭上之石子美如梅花,因以得名。此後續修的連江縣志延續此說,接連出版的馬祖相關文史著作也都沿用。直至本人編纂南竿鄉志,始將梅石的前世今生作了一些釐清。
  因為編纂鄉志,又主編續修縣志的大事記、人民志、政事志,前後翻閱民國46年至101年馬祖日報四次,從新聞至副刊,幾至鉅細靡遺。偶然間找到48年間某人在馬報副刊寫了馬祖地名的由來,原來縣志中的梅石之說出自此處。
  為了釐清梅石的前世今生,本人曾走訪村內耆老陳依土先生,他表示梅石馬祖話稱美瑞澳,源自最初有一叫美瑞的老頭兒最早到此地開發,因而稱美瑞澳,楊雅心女士(續修連江縣志地裡志主撰)在「馬祖地區地名意涵」論文中引述另一耆老林依和同樣的說法。
  然而梅石的原住民張德貴先生推翻此說,他說最早到梅石開發的是他的祖先張本義,大約在嘉慶年間由嶺南浮蓮庄遷來,在當地墾牧,因羊隻多有么折,張本義為求吉祥,遂將現今大漢據點後方小山命名美瑞山,所居地則稱美瑞澳。張德貴曾出示民國33年的舊地契,其中就有美瑞下澳之名。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民國34年,美瑞澳劃歸竿塘鄉山隴保所轄,39年馬祖行政公署成立,撤銷山隴保,將美瑞澳獨立設村,稱為「梅石村」。
  有關美瑞澳之名從何而來眾說紛紜,但此地舊稱美瑞澳卻是不爭的事實,因為舊地契是最好的佐證。無獨有偶,楊雅心論文中述及復興村地名時,也引用曹姓家族古地契:「立賣契侄青桂承租有外山王官仔田,上至牛角路田三坪,下至連連田……道光捌年拾壹月拾陸日」,此契可知曹青桂於道光八年已承租王官仔田,以此回推,王官仔田開墾可能開始於雍、乾兩朝,可見曹氏至少於此階段即已至此經營開發,牛角之名也早已存在。
  昨午與林滿正先生共進午餐,提及美瑞澳,他質疑按馬祖話發音美瑞澳的瑞應發近ㄙㄨㄟˇ音(類似台語瑞芳的瑞發音),而非如今通行的ㄇㄧㄌㄧˇ澳,他認為ㄇㄧㄌㄧˇ澳應接近美裡澳或美麗澳。晚間就教張德貴兄,他也認為美裡澳或美麗澳較接近現今美瑞澳的馬祖話發音,或許原來美裡澳幾經轉音,成了如今的美瑞澳。
  近日張德貴翻遍母親遺留下來幾箱舊地契,總算找到了民國5年美瑞下澳一筆土地買賣契約,他笑稱這些泛黃、破爛不堪的舊地契既沒法律效力更無實用價值,但他認為保留祖先的遺物責無旁貸,舊地契作為地方文獻應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鄉親們,你家中有不起眼的舊地契、古文書、家譜等,可別當垃圾隨意丟棄,且讓專家學者為您修護保存、拍照建檔後列冊收存;或可將之捐出,集中保管,透過現代科技延續文物的價值與生命,為馬祖過去的發展呈現更完整的脈絡。
作者: admin < > 發表時間: 2016-04-01
103年續修《連江縣志》〈地理志〉中的馬祖地名由來:

梅石
  南竿島中部南側,與清水澳方向相背之谷灣地貌,當地居民稱為「梅石澳」。連江縣志第一冊(姜榮玉主編 連江縣政府 民國68年印行)謂:「該澳口灘頭上,有石子美麗如梅花而得名」,此說毫無憑據,梅石澳舊名「美瑞澳」,傳說有一位名為「美瑞」老頭最早定居於該澳靠山處,遂以其名稱為「美瑞澳」。
  《閩海巡記》一書提及民國4年南竿島上有馬祖澳、津沙澳、鐵板澳、美瑞澳等多個聚落。美瑞澳一名於民國之後仍沿用。民國34年抗戰結束後,該澳劃歸竿塘鄉「山隴保」管轄。39年馬祖行政公署撤銷山隴保,將美瑞澳獨立設村,名為「梅石村」。50~60年代,因介壽堂(中正堂)電影院的成立而風光一時。54年,馬祖防衛司令部更將原屬珠螺村所轄清水自然村,劃歸梅石村所轄。60年山隴介壽堂、67年馬祖光武堂相繼成立,梅石村盛景不再,人口大量外移。71年5月1日,被併入原下轄之清水村。
  梅石下轄3個區段:
1、高層行(上梅石)
  現今消防局下方一帶。因位居澳口後上方,故稱「高層行」。早期居民以長樂嶺南陳姓、張姓人士為主,另有梅花鎮林姓、宋姓移民。大陸淪陷前,居民多以醃魚運銷至福州一帶販賣,累積不少財富。60年代以後梅石景氣衰退,居民多遷台,目前已呈荒村狀態。
2、下層行(下梅石)
  高王爺廟後方及幹訓班一帶,其位置較「高層行」為低,故名「下底行」。早期居民以長樂嶺南陳姓、張姓為主。居民半漁半耕。民國50年6月,介壽堂電影院(54年易名中正堂)在本區落成,因當時本縣僅此一座電影院,故除南竿島之外,其他外島軍民亦多前往該地娛樂消費,造就下底澳各式餐廳、冰果室、撞球台及理容院等30多家店面之盛況,60年山隴介壽堂、67年馬祖光武堂相繼成立,繁華不再,居民逐漸遷台。如今僅有17戶居民,其中11戶為外地遷來居住。
3、三家村
  梅石加油站對面之小路下行約150公尺處,有一小自然村位於山谷左側,因其位於高層澳、下底澳等主要聚落之後方,居民都稱之「後頭隴」。60年代前,原住有馬、朱、曹3戶人家,又有「三家村」之稱。原本居民全部外遷,現已新建3棟民宅,人氣漸回流。

作者簡介
103年續修《連江縣志》〈地理志〉主撰楊雅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碩士,現職高雄市文山高中地理老師;碩士論文〈馬祖 地區地名的意涵--一個關於環境識覺的研究〉。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