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精華區 » 亂槍俠胡開 http://www.matsu.idv.tw
主題: 一把心香三十年
作者: 亂槍俠胡開 < > 發表時間: 2016-04-05
春花秋月催人老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鄉不堪回首清明中
家園童伴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閩江春水向東流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祭鄉文

風大的日子裡 總是想家
總想著風的來處 是否自故鄉後山的啞口
那捲起如蒙塵巨龍的狂沙 可有我閩江揚來的鹹澀
宛若南竿三月的白霧迷濛 寄託長空掠過的層層雲朵
飛蕩千里之外 與漂泊的遊子異地重逢
霎那間
千百個雲台升起的日出 雨後如洗般的西尾彩虹
伴著木麻黃下的嬉戲笑聲 相思林裡的卿卿呢喃
彷彿都在眼前浮現 在耳邊迴盪盤旋
在心頭翻攪 陣陣悸動
想家 總是記憶猶新的叫人心痛

一身戎裝手握槍桿 料羅灣外除了風聲 一片蒼茫
海天藍藍的盡頭 有敵人的海岸 也有最初啟航的港灣
灣內的白沙灘 是旅人哀傷的驛站
踏上島嶼的那一刻 足跡將會明白 時間才是旅程的終點
無數青年在潮間帶上 解開沉重的背包
等候命運發配 繼續未知的流浪
但鄉愁是卸不下的行囊 一天有一天的重量
而我的回憶  在更遙遠的北方

健忘的人沒有鄉愁
忘了街坊 忘了同窗 忘了口音
忘不了濩聲徹夜的萍寄孤單
忘不了日落黃昏 月上星空的愁悵
更忘不了收到家書的夜晚 千言萬語化酒催心肝
醉臥浯島 念想藉機掙脫 帶著魂魄越境去逃亡
乘夜色初上
列嶼的燈火才連瀛搧燃起
而吾夢已翩渡重洋 輕扣鄉關

再去徘徊
牛角險峰的壘壘石堆 梅石嶺上的迎風古道
夏日斷魂崖下的避風塘 春節尊王廟前的小廣場
空氣裡飄揚著四月的麻蔥香 山野上開滿了十月的菊花黃
又依稀聽見 乳燕在簷下吱吱啾啾 母親在廚房聲聲招喚
忽近忽遠 似真似幻中
看見一夜白髮的父親 在門前苦苓樹下眺望
像在期盼離家經年的孩子 能如春雁北歸般回到身旁
我張開雙臂 奔向跟前 抱進懷裡的是
太武山靜漠的黑夜 和臉頰滑落的兩行熱淚

清明時節 登高望遠
上有九重青天 下有萬丈波瀾 怎麼也望不見彼岸
且將浯洲寸草心 遙祭連江三春暉 隔海叩首兩地同哭墳
拈把心香散狂風 往北拜倒
煙雲騰霧隨風颼飀 飛馳而去
去祭我心中漸逝的家園 祭我枯萎凋謝的年少青春
祭草掩木拱的一坏黃土 我魂縈夢繫的慈顏
在每個芒葦拂風的日子裡
可曾聽見飄盪的遊魂 在遠方低吟著無盡的思念
像唱不完的幽傷曲調 於夜裡百轉千迴
遊子低吟 不斷低吟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一九八六清明節・ 金門太武山顛 泰峰排
遊子 胡雲
(胡開的弟弟)
感謝青年攝影家曹雲峯先生,屈尊襄助分享名作。
作者: 藍朗青天 < > 發表時間: 2016-04-05
兩行熱淚祭鄉愁
作者: 亂槍俠胡開 < > 發表時間: 2017-04-05
指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文中地名補註)

常有人說:詩詞歌賦就該要有點迷濛的意境,一清二楚反倒不美。
但總會有些好奇寶寶,他們深入閱讀,態度認真,討厭不求甚解。
思之再三,筆者決定在〔祭鄉文〕上網周年的這一天,將親朋網友的多次詢問,做一次性地公開答覆〜

最多人問的是:梅石嶺上的迎風古道?和夏日斷魂崖下的避風塘?
梅石嶺上的迎風古道,那是筆者小時候,尤其是在介壽堂電影院還沒蓋好之前,為了省錢而不坐軍方公車,選擇步行去梅石中正堂看電影必走的山路。

從山隴大菜圃上陡坡到軍郵局,再走一旁的小逕接大馬路,然後攀上福沃嶺,在下福沃村石階路口前左轉,穿過候車亭,後面有條小路,開頭是一段小樹林子,過了便瞬間天開地闊,視野是福澳接清水的海岸線,腳底是福沃嶺的山脊線,趕晚場電影時,夕陽會從前方不遠的四維村西下,晚風輕撫菅芒,今山古道、紅光綠野一路賞玩,最後在梅石候車亭前步出小徑,跨過山線公路,走下坡到梅石村的中正堂。

夏日斷魂崖下的避風塘?
山隴澳口,在水兵蛙人隊部這一側的前沿,有間白馬尊王原先的小廟,據傳為大王宮,廟址就在崖邊,大人用馬祖話稱大王崖,音似斷魂崖,小孩據此音譯稱之。

在小島填海爭地前,斷魂崖下的海水退潮時有一彎淺灘,漲潮時滿到崖壁,崖壁環屏,圍成一個小澳口,澳口裡風小浪平,是個天然的避風塘,也正是介壽村漁船停泊的錨地。
也正是如此環伺的隱蔽,在那個窮苦的年代,一到夏天,無產階級的小孩們紛紛溜進斷魂崖下的避風塘,赤身裸體的坦誠相見,冒著被阿兵哥抓的風險,偷偷的享受免費的海水浴場,在小澳口裡爭演浪裡白條。

不管是迎風古道或避風塘,都是筆者幼年最快樂的時光,最深刻的回憶。

再來,千百個雲台升起的日出 雨後如洗般的西尾彩虹?
雲台當然是馬祖的另一代稱雲台山。西尾則是南竿島西面末端的四維村的舊名。
麻蔥,又名麥蔥、薤白,跟蔥和韮菜都屬於石蒜科蔥屬,是馬祖當地季節性罕見野菜,香氣濃郁,風味獨特。

浯島、浯洲,皆為金門的舊時稱謂。
太武山顛 泰峰排是筆者金門服役時的駐地,就在毋忘在莒勒石邊,約百米之處的坑道裡,是負責守衛最高戰情中心的獨立排,實際上比較像打掃僧人團,中心旁有一上鎖的陡峭坑道,可供吉普車直通山底,有權通行登頂的,當年全國上下不超過二十人。
再說下去,會不會被抓回坑道內,兵永遠當不完?

好了,有疑問典故的地方,相信在下都已盡力解釋清楚了,至於有位網友非常揪心我最終是否回到老家,我想他應該誤會在下是對岸大陸人了,不好意思,內文所指的閩江、南竿、連江等地名,指的都是以馬祖為中心的概念意涵。

最後順帶鄭重的自我介紹:我是土生土長南竿山隴馬祖人。


-遊子 胡雲
作者: KingJR50 < > 發表時間: 2017-04-08
加油很樂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