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精華區 » 陳秀梅 http://www.matsu.idv.tw
主題: 壁山下的相思樹 圖/文:陽光
作者: 陽光 < > 發表時間: 2017-06-18
  相思樹的五月花海,東一叢黃西一叢綠的錯落在壁山下。是今年氣候暖冬的原故嗎?還是塘岐頭〈蚌山〉照來的暖陽,讓聳立在花崗岩下的相思樹,像極了金色的聖誕樹顯得出奇的黃。五月相思樹濃郁的香氣越過村莊瀰漫在空氣間,也隨著微風跑進壁山山腳下熱鬧的校園中。那整片濃黃的相思味,更使我想起曾跟孩子們分享過的那片相思樹的故事。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一早,我總會站在家門口,眺望圖書館後方的的那片相思樹。那片綠意盎然的的相思樹,像是綠天使般的催促我要勤做護眼操,使我日積月累的視力加分。以前的我常把花崗岩下的相思樹林,畫分成海綿形狀的長條乳酪蛋糕。較接近校園的地方黃花開得較為濃密,不知是否因孩童歡樂的氣息,使得熱氣集結成叢叢的深黃色。天天凝視相思樹林的我,居然錯過鄉思樹是在五月份的哪一天轉黃,心裡直覺可惜!

  轉入時光的童年歲月,每逢週五下午的團體活動時間,師長們總是帶著一群活潑的高年級學生,分配辛苦的搬土及栽種小樹苗的工作。當五六年級一百多位小學生,七手八腳嘰嘰喳喳時,愛樹的我總是細心的呵護著小樹苗,希望牠能快快長大。記得早年每到植樹節的那天,島上的軍民及學生總是攜手共護家園,雖然每年都那樣做,但很少有人花心思去想為什麼要種這樣的樹種。直至近年我感受到「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口號,想到小時師長們辛勤的引領,而讓今日的普羅大眾,都有機會在壁山下,享受這片鄉思樹林帶來的一片綠意。

  當年,年紀尚小的學生,雖然辛勤的將小樹苗種下,但腳邊坑坑洞洞的山路卻深植心中。在種植樹苗缺乏工具的年代,每份工作都得靠人力向山上挺進,那一簍土那一瓢水,那簡單如白羽毛的樹苗,對今日的我來說都顯得異常的實在;在那撿枯枝燒柴的年代,居民砍樹燒柴都來不及,我們怎也不了解師長安排種樹的用意為何?轉眼四十多年已過,小樹苗變成翠綠的大樹,大樹在吆喝下群力成長,整片樹林像是尬然圈起的世外桃源,用時間的長河證明相思樹林的存在。當年的那片共同記憶的鄉思樹林,也緊緊的守護壁山下塘岐村莊的水土。在時間的卷軸裡,也證明貧脊的山坡須要耐寒耐旱的植物才可成長,所以當年種植的相思樹的樹種,應該是被大自然給篩選過的吧!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年紀漸長後,我喜歡跟孩子們說,馬祖阿兵哥和相思樹的故事。根據老兵返馬口述,北竿島曾經有過近一萬人的阿兵哥數量,那些在馬祖當兵的阿兵哥,常因交通不便通訊設備不佳,所以無法跟家人和女朋友連絡。所以馬祖四鄉五島,種滿軍民合力種下的思鄉相思樹林,猜不透當年種植的初衷為何?是否是用鄉思樹來填補心靈的鄉愁,還是望樹思想……。根據查實了解,早年來馬祖當兵的阿兵哥,大多會在島上待上二三年的義務役少年郎,他們常因發生兵變女友跑了,所以島上也種了很多的苦楝樹,像這樣相思及苦戀穿鑿附會的說法,還真得有被人傳說著。

  十八年前的植樹節,我帶著畢業班的孩子去壁山下左側的北高坡種樹。那一次我也跟孩子們分享著這片相思樹林的故事,但當年在北高坡的軍人和學生共種的是樟樹,如今也聳立在路旁,翠綠的樣貌也同時讓後輩的孩子們享受美麗家園的庇蔭。車來人往的北高坡上的樟樹,據說是因馬祖夏天蚊蟲較多才選的數種,是這樣嗎?我想馬祖地貧樹木種類甚少,在解嚴的初期,多樣性的物種會是被推廣的一群吧!

  六月的風是暖的,六月的斜雨是愁的,但我卻見到那片壁山下的相思樹,筆直的對我微笑招手。這片相思樹對居住壁山下的塘岐村居民而言,是上天恩賜的見證,也是大家珍貴的資產,請共同守護牠們吧!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作者: admin < > 發表時間: 2017-06-20
(站長按:雖然馬祖推廣植樹的歷史超過半世紀,但留下的照片並不多,摘錄陳高志這篇《植樹憶當年》,回應本文。)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再貼兩張老照片給大家做參考,同時也做全民參與植樹的見證。照片拍攝的地點都在牛角中心國小的校區內。左圖正面的是曾憲明小姐的哥哥曾立三。背後蹲踞者是當今南竿鄉戶部尚書劉寶明主任。種樹造林是千秋大事,而在馬祖推綠化運動,是難上加難的德政。因為馬祖的天然環境並不理想,如,土地貧瘠、水源不豐、冬季又有強風等。除上述因素以外,還得應付居民的砍伐燒柴。所以,軍管時代曾下令嚴禁砍柴。就因為如此,才為今日馬祖的林蔭保留了一線生機。(照片翻拍自《今日馬祖》)

本文出處:
http://www.matsu.idv.tw/topicdetail.php?f=184&t=159286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