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站務區 » 刪文留置區 http://www.matsu.idv.tw
主題: 外地訪客看馬祖人(四十七)
作者: 阮琦雅Chiya < > 發表時間: 2015-03-21
馬祖繞境活動的省思

寒假過後回到馬祖,過年氣氛還是很濃,馬祖人告訴我要等繞境完畢,過年才算過完。

這事實也呈現在學生未收心、尚未預備學習的態度上。繞境活動期間,學生要求我,當繞到學校時,准許他們離開教室些許時間,以便觀看。我問他們理由,有的說單純看熱鬧、有的說因為老師要求要畫下繞境景象、多數人覺得好玩、更一致認為一年一次繞境機會難得。

我只提醒學生在做每一個抉擇時,要仔細思考自己真正要的是甚麼。因為從他們的答案中,我看出他們未經思考就做了這樣的決定。等他們看完回來,臉上留下的是遺忘,因為他們必須因此延後下課寫考卷,承受縮短下課的不捨。將事前激烈的請求對映事後的不捨,孩子未免也遺忘太快,顯現沒有從受教育上學習抉擇前審慎的思考。

世上的第一次何其多?但是我們是否為父母陪我們做過的許多第一次,獻上真誠的感恩?如果沒有,其它的幾年一次、或一年幾次豈能當關鍵理由?如果熱鬧帶來浮躁,這樣活動與平安有何關聯?當一些問號緊扣住心靈所得的,是無意義的解答時,就不是思考去做或是不做的問題,而是如何改變的問題。

相信馬祖的真正平安不在繞不繞境,而在真心思考與心靈平安緊扣的關鍵所在。
作者: 愛鄉人 < > 發表時間: 2015-03-21
有感馬祖地區宗教偶像之迷信崇拜程度到無以復加,社會沒有德高望重人士出來倡導心靈教育,因深怕為眾矢所傷。到處比較廟宇建設規模,現在狀況越來越嚴重,廟宇比規模、比排場、比拜拜殺的豬看誰的廟宇多。難道我們鄉親現在生活富裕了,智慧有提升嗎?簡言之,我們拜神明是敬佩神明忠孝節義行為,讓我們敬重祂並效法神明崇高之精神,可不是藉拜偶像而得到個人福、祿、壽利益。如果拜的人真的只是為個人短視利益著眼,跟所拜的神明精神相違,邏輯上所拜之神明會保佑拜的人嗎?這個問題我個人是存疑的,至於信不信事屬個人自由。

我看到網路上播放在觀音大士廟門外,有擔任爐主工作人員在廟宇門外當場砍宰拜拜的牲豬,難道不知觀音大士聞苦救難、大慈大悲,在廟宇現場還作違背觀音菩薩作為,拜的人邏輯合理嗎?請看倌自行判斷。馬祖甚至有政治人物為了選票考量,有選舉就跟著拿香拜,甚至用公帑補助廟宇建設,民脂民膏,將個人官場前途建立在浪費國家公帑積習上,誠可恨矣。

有感開版主文尾數語,馬祖四鄉五島廟宇之眾、神明之多,不可計數,當年生活在蕞爾小島馬祖,生存誠然不易,民風封閉之際拜神明、求保佑是一種生存心理精神支持值得同情,但現在馬祖四鄉五島人民豐衣足食,有這個必要多生殺戮嗎?我們鄉親應該要多慎思明辨啊!

移風易俗工作,是在上位者登高一呼事情易辦,如果在上位者為討好民眾,非但不加以制止更形鼓勵之下,精神生活沉淪是必然的果啊!每年一場一場拜拜式廟宇活動勞民傷財,會有神明之福報?是否自欺欺人!鄉親能不自覺嗎?
作者: notme < > 發表時間: 2015-03-21
元宵節的擺暝繞境是馬祖地區的特色與盛事,無非就是維護傳統習俗及地區文化,地方上的任一民眾熱心參與並共襄盛舉,個人覺得是美事一樁,在學學子對此活動感到興趣,為傳承及保留地方文化增添未來的生力軍,更令人欣慰,或許現在他們只是好奇,愛湊熱鬧,但此傳統或多或少還是會刻印在他們的腦中,老師實在無須太過嚴肅看待此事,感動或影響並不是事先就能預測及量化,而是在無形無聲中淺移默化。就像本人離鄉多年,還是懷念約只5.6歲小時福沃擺暝繞境的情形,30多年來時不時就在我腦海中浮現,成為一條思念的鎖鍊,連繫著我的心對故鄉的情。
當然,我也不贊成太過鋪張浪費,但現在馬祖的居民真的是豐衣足食了,所以他們想用他們的方式來感謝天,感謝神明,方式雖不現代進步,但有時改變太多太遽,會不會失去原味,而無特色呢?!這次我看到各村為了這盛事,自動自發出錢出力,各戶都自願派出人手到廟裡自動幫忙,那濃濃的人情味......繁華冷漠的都市已少見。
我偶而還是不知足冷不住地念叨著:這繞境活動與時俱進,已少了小時的火把,點著蠟燭的紙糊燈籠,小女孩打扮成仙女在大人抬轎上灑花.........................。如果有一天...................當這活動若出現電子花車,鋼管女郎,卡啦OK歌唱時...我想那才是 the end of Matsu
作者: 古柏 < > 發表時間: 2015-03-21
個人同時認同愛鄉人和notme的看法,個人會參加擺暝和遶境,視之為傳統的社區活動,可以促進社區的合作,增進社群的情感,而且擺暝和遶境中的鼓板和遊藝活動,可以傳承地區的傳統文化,形成地區特色,添加生活樂趣
在環保和人道的方面,個人建議從鐵板廟會開始擴大"素供",以及創意供品的創新,如果無法改變"全豬"酬神,可以用麵粉製作,維持它的形式而不殺生
在環保方面,很多民眾已經開始使用環保鞭炮,可以由政府來擴大推廣,最後用法令來強制使用,減少民眾遭受PM2.5的侵害,畢竟擺暝為了酬神求平安,如果反而有害健康,豈不是得不償失?
擺暝時的香燭,林俊惠校長示範過電子香燭,使用電池,不會產生空污,也不會造成危險,可請林俊惠校長繼續擴大推廣,或由政府購置補助,明年大家一起來使用!

創意供品: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電池臘燭: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環保鞭炮: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作者: 阮琦雅Chiya < > 發表時間: 2015-03-22
感謝愛鄉人回應:

生活與生命之間不是等號關係,但是人若藉由宗教將兩者硬是劃上等號,宗教便成為人私慾的工具。

生活作息是生命的表現,生活的歷練,展現在生命內在靈命的力量。生活會因著肉身結束,不再進行;然而,人的生命尚有靈的一部分,這也是世上所有的活命中,唯有人懂得敬拜神的原因。

宗教,顧名思義是認祖歸宗,也就是要尋求人類的真正源頭。如果人想要與這源頭繫上,卻光有敬拜的外貌,沒有實質敬虔的心,恐怕心態上就須有所調整,才不會在敬拜中讓自己的私慾從中作哽。

人讓自己的私慾有機可趁,是因為人妄想自己可操縱人的源頭---神。如果神可被人操縱,人又何必拜神?

神,是個靈,既是靈,敬拜是用心靈與誠實的方式。如果人想討好神,用的是滿足自己私慾的方式,而不是照神喜悅的方式,神能視他的敬拜為敬拜嗎?

愛鄉人,我懂你的心痛。我也懂人拜神的心,因為我也是人。在我有限的地方,我也須尋求神的幫助。只是人應該明白,人靈裡面的力量是要經過環境的淬鍊,才能成長的,而不是平白無故以討好人的方式去討好神,當作免去患難求得平安的捷徑。

真正的平安,是經過風浪仍屹立不搖,這也是神建立人屬靈生命力量的方式。我們可以求神在患難中賜力量度過,但是如果以賄賂的方式求免去淬鍊,就像孩子甜言蜜語求老師直接給一百分就好。這樣的心態拜神,神豈不笑看世人?
作者: 阮琦雅Chiya < > 發表時間: 2015-03-22
感謝Notme的回應:

你的心聲,讓我直接地觸摸到馬祖人將文化習俗與宗教結合的特色。真的謝謝你讓我更認識馬祖人。

如果多數的馬祖人同你一樣,那麼我要選擇旅遊地方的話,我一定要選馬祖,因為他們樂意大方與外人分享,而不是以冷漠的態度對待外地人。若你有空回馬祖,還真希望有你的陪伴同遊馬祖;對你而言,是舊地重遊,對我則是新夢編織。總而言之,真開心認識你。

你的一句the end of Matsu,道盡了對馬祖的全心獻上,因為唯有關心存亡的人,才是以生命相繫、生存與共的人。忠心於自己所屬的,也必是個忠心的朋友。

同你一樣,小時候的回憶是美的。我兒子小學快畢業時,我才驚覺時光飛逝,第一件決定要做的事是帶他回我出生的地方,舊地重遊。頓時小時候的回憶全湧上心頭,其中有最有名的台糖冰棒(我在糖廠出生)、月光下爸媽各自拎著我一肢胳臂懸空繞著糖廠街區散步的影子、光復節提著燈籠的夜間遊行、班上一群男生陪伴我回家的嘻笑嚷聲、….。

孩子是天真的,但是沒有在學習階段從抉擇中認識自己,是可惜的,而且容易導致在社會化過程中失去自我。不管抉擇是對或是錯,從抉擇中所承受的可促使自己看清自己,也才能學會如何拿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做適中的調整,仍舊持守自己特質的美。

至於宗教崇拜與文化,在歷史的探討中,是互相關聯的。但是,就生命的實質意義上,宗教與生命有關,而與文化有關的是屬生活的層次。如果以文化為主,視宗教為文化的呈現,導致宗教失去與生命連結的實質意義,那麼這宗教便是走了味;如果以宗教與生命的相繫層次,視文化所呈現為屬生活隨肉身存亡的短暫表現,文化自然就與宗教所談永恆生命無關。

真開心有馬資網成為我們生命交流的園地,這也是我喜歡馬祖的原因,能透過這平台使大家更相親,作友善交流。
作者: 阮琦雅Chiya < > 發表時間: 2015-03-25
感謝古柏的回應。

是的,所有的生物中只有人懂得拜神,
因為人從神而來,而且有神的樣式。
神賜人生命,所以拜神就是和神之間作生命交流的聯繫。
那也就是爲什麼當天下的父母無法接受醫生給自己孩子宣判死刑時,
他們必轉而求神。
他們在面對生死無法求人的時候,
只得謙卑承認他們孩子的生命從神而來,
他們只不過能將孩子的軀體生下。
他們求賜孩子生命的神憐憫他們的孩子,延長孩子的壽命。
在我的生命或生活遇到困難時,我也求神;就跟古柏您ㄧ樣,敬拜神。
不ㄧ樣的是,我們用不同的方法敬拜神。
我用的是心靈與誠實,古柏您是加上人認為美的物質當作貢物。
我的神告訴我,遵命甚於獻祭。
如果有人奉獻,而藉此推托沒錢養活父母,那就不合神心意了。
我的神又告訴我,當人跟他人有過節時,
若沒有先去與那人和好,那麼人的祈求就不蒙祂應允。
我的神再叮嚀我,人所獻的許多祭物,與祂何益?這些祂都不喜悅。
是的,神是創造宇宙天地的神,人爲何拿祂所造的東西獻給祂?
祂照自己的形象造人,所以祂對人的要求是,要人活出祂的形象。
我想如果我的爸媽還在人世,他們最想聽到的是,
馬祖人稱讚他們的女兒有教養,
而不是我從馬祖帶什麼好吃的、或新奇的東西回去孝敬他們。
相信您也是這樣,不是嗎?
作者: 阮琦雅Chiya < > 發表時間: 2015-03-25
我新竹的好友陳強

我們從小在父母的保護中長大,
所以我們無法體會從小沒有父母的人的心聲。
但是你我都是在長大後才來信耶穌,
所以我們可以真正分辨真神與假神,
也了解生命沒有與賜生命的神連接上時,
生命是無法得到如錨拋穩的真平安與喜樂。
如神所說,虛心的人有福,因為天國是他們的。自古何人不想進天國?
只是人們錯用自己的聰明,導致無法進天國。
很多人認為虛心是小看自己,
然而虛心是「少想自己」,翩翩想進天國的人卻不然。
我們一起加油吧!
作者: 阮琦雅Chiya < > 發表時間: 2015-03-25
我的好友賈芬謝謝你不斷陪伴與支持。

我們都領受拜真神的喜樂與平安。但是在我們認識真神前,也真的都強烈拒絕別人跟我們說的實話。所以我們更可以理解他人拒絕的態度。我也相信,我們能靠著神,像別人等候我們去接受耶穌的耐心,像神等候我們的愛心,去迎接下一個願意接受主耶穌愛的人。
作者: 阮琦雅Chiya < > 發表時間: 2015-03-27
感謝育岑回應!

是的,為善是人的本分,人不能因此對神有所要求,因為神照祂自己的形象造人。神既是善,難道人有神的形象不該行善,彰顯神的本質嗎?人卻以此為傲,認為如此就能理直氣壯,抗議苦難無理。

真正能在苦難中行善、且以信倚靠神走過苦難的方能見神,因為在苦難中人見識到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也徹底明白神的真愛是何等長闊高深、超過人所能想像的甜美。

以前你在以上自以為行善至上的迷失中白白受苦,現今你在神愛的懷抱中得到釋放,真是何等幸福!我知道你想要將這份幸福分享給世人,但是想想我們都是曾經因傳統或自我主見過強拒絕這份美好,就更能接受人需要時間去調整。

很多人認為耶穌是美國人的神或是外國人的神,因為印象中是美國人傳福音給中國人,又美國人將耶穌畫成與他們毛髮、膚色一樣的神,難怪中國人會誤以為如此。這也就是神不要世人為祂造像膜拜的原因,因為祂本是靈,不在物質界的界定範疇。

這讓我想起,當我在美國時,有一美國人開玩笑的問我:「到底我是美國人,還是你是美國人?為什麼妳的膚色比我還要白?」是的,人用外表評論人,不是嗎?

人在自己的有限中評論神的無限,就像瞎子摸象,要不是神憐憫我們,我們的心眼真的無法開啟。感謝苦難將我們逼到放棄掙扎,選擇順服,也因此見識到神的權能與愛的無邊。願我們的分享,喚醒世人親近那創造且主宰宇宙的真神!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