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站務區 » 刪文留置區 http://www.matsu.idv.tw
主題: 認識腺病毒衛教宣導
作者: 衛生福利局疾病管制科 < > 發表時間: 2015-06-16
近期南竿校園及幼兒園陸續有幼兒學童因發燒及結膜炎就醫,有小型校園發燒群聚通報情形,衛生局於第一時間請學校及縣立醫院進行環境消毒及疫情監視,並於上週三進行咽喉檢體採檢送驗,今日疾管署報告出爐確定為腺病毒引起之呼吸道感染,衛生局提醒家長應請小朋友注意個人衛生及呼吸道禮節,仍呼籲勤洗手及生病就醫後請假在家休息,並請學校端加強環境消毒等措施.

最近許多家長因小朋友發燒請假在家,少數並有高燒反覆就醫,縣立醫院楊醫師表示,流感通常多為發燒3天,發燒6天的多是腺病毒,目前地區小朋友發燒仍以腺病毒最多,腺病毒有50多種型別、6大群,今年台灣年初1月即3月流行較多的都以第三型為主,小孩平均會燒6天,病人初期1-2天多是咽喉、扁桃腺痛,但還沒有咳嗽、流鼻水症狀直到第4天才有,但不嚴重,約10%病人會有紅眼症狀,似結膜炎。
依據統計今年年初第三型的腺病毒引起的併發症不多,但是連日高燒常讓家長焦慮擔憂,縣立醫院小兒科楊醫師表示目前腺病毒並無疫苗可以施打,僅能症狀治療,腺病毒傳染途徑與流感相同,是飛沫及接觸傳染。家長應注意事項是請小朋友戴口罩、勤洗手,生病小朋友應請假在家休息。

以下提供腺病毒的相關衛教Q&A資訊請家長參考~

1.Q:何謂腺病毒?  

A:因其對身體內的腺體或淋巴組織有強烈感染力,腺病毒是眾多人類能致的病毒之一,屬於DNA病毒,約有50多種類型,在動物,如:狗、猴子、雞、牛也可發現。在幼兒呼吸道感染(俗稱感冒)中,腺病毒排名第二(僅次於呼吸道融合病毒)。醫學上一般認為DNA病毒的複製率高,疾病表現症狀也較嚴重。從健康者身上也可發現有潛伏性(無症狀)的腺病毒存在。

2.Q腺病毒傳染途徑  
A:腺病毒是藉由飛沫傳染的,當含有病毒的微粒接觸到易受感染的人群的鼻子、喉嚨或眼結膜的黏膜時,就是感染的開始。腺病毒也可以經由口--糞傳染。潛伏期為2∼14天。


好發年齡:一般潛伏期5∼7天左右,容易侵犯六個月至五歲小孩,佔兒童呼吸道感染10∼30%。

不同季節不同差異:在冬、春的冷季節中以「呼吸道」為多;春、初夏的「熱季節」則以合併結膜炎為多。

不同器官,不同症狀:人體感染腺病毒會在各個不同的部位或器官引發各類症狀,包括上呼吸道和眼睛的急性黏膜感染,局部淋巴結亦常波及。

3 Q:腺病毒如何治療  

A:症狀治療:目前並無有效的抗病毒藥物,也沒有專屬腺病毒的疫苗可使用。因此,臨床治療多屬於「症狀治療」,如使用退燒藥、化痰藥、鼻塞藥等予以減輕症狀痛苦,結膜炎可使用含類固醇的眼藥水,患者大多會自然痊癒。

4 Q:如何預防腺病毒感染  

A:

1.目前沒有疫苗可供預防。

2.請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

3.家中如有病患,症狀輕微者,可在家休息,以免擴散傳染,並適當補充水分。

4.加強個人衛生,請常洗手。

5.加強居家環境衛生及通風。

6.如有學童罹病,應予以請假暫勿上課,以免傳染其他學童。

7.良好的衛生習慣能夠預防許多疾病傳播

衛生局依據縣立醫院小兒科門診觀察,這波腺病毒引起呼吸道校園小型群聚,本週應該會逐漸趨緩,目前仍有少數零星個案,仍再三呼籲家長能多與學校配合發燒生病之學童要請假在家休養之原則,並提醒注意洗手及呼吸道禮節。民眾若有相關衛教及疫情諮詢可撥打0836-22095轉8850防疫專線。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