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站務區 » 刪文留置區 http://www.matsu.idv.tw
主題: 陳錦芳博士的藝術特徵和藝術史定位
作者: Dr David Lin < > 發表時間: 2021-09-03
陳錦芳博士的藝術特徵和藝術史定位


人皆有死,乃有所謂 「蓋棺論定」, 藝術家亦不例外。一般而言,藝術家創作的高峰都在35至65歲之間,更有人認為如果藝術家在40歲之前尚無創見或沒建立起自我的風格,則以後很難有所突破。在今日資訊如此公開暢達而日新月異的全球化時代,一位藝術家的創作經過一段時間的考驗, 該可以看出是否能留下一點痕跡。這就看其創作的本質是否獨特新穎,就像馬蒂斯所說:「一位藝術家的重要性乃以他介紹多少新符號到藝術語言裏來衡量」。在此所謂新符號應該包括新觀念,新風格及新技巧三方面。有些人單憑一方面亦能成家,但如能三方面均有所貢獻,則可能成為藝術史上真正的大師。

陳錦芳14歲時受梵古生平故事的感動而立志到巴黎當藝術家。當然藝術家不必要到巴黎,但這年少時的夢想帶他從台南到臺北,再從巴黎到紐約,後又回歸臺灣,並再一次踏上環繞全球的藝術旅程,更有幸與聯合國有關機構一起發動「世界藝術運動」,以期透過藝術來 「建立寬容及和平的文化」 。

陳錦芳今年已80歲(2015),該可審視其半世紀來的藝術追求成果並試論其定位。雖然他覺得尚在醞釀另一波創作高峰,但就他大半生來產生的數千件作品及22本著作(尚有8本待出版)的成果似乎可以做個階段性的總結與論定,以資參考,以期更上一層樓。


收錄陳博士理論及藝術的出版物 http://www.tfchen.com/dr-t-f-chens-place-in-art-history/


1980年至今,陳博士作品在重要媒體(電視臺如CNN、MSNB、路透社、探索發現、中央電視臺,臺灣各電視臺及報紙等),在歐美重要藝術雜誌如《藝術新聞》(Art News)、《美國藝術》(Art in America)、《藝術論壇》(Art Forum)、Flash Art及眾多亞洲藝術雜誌, 日本、中國尤其是臺灣的藝術雜誌等,都有長期無數關於陳錦芳的廣告、藝評及報導等。

• 陳博士和他的「競爭」一作被收進美國大專世界美術史教科書「藝術與觀念」裏,該書為William Fleming 教授所編著,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所出版。
• 該書同時介紹了莫内、塞尚、梵古、高更、畢卡索,達利以及許多藝術家。
• 「藝術與觀念」 這本教科書詳細地描述了藝術,在整個人類歷史上的發展,例如,從埃及到希臘,從中古時代到文藝復興,一直到最後一章「全球主義」。在該章裏提到陳錦芳博士和他的藝術作品。
• 陳錦芳博士和他的作品「競爭」(次頁)在該書第686及687頁裏被介紹。隨後之全書的結論有許多觀點取自陳博士。
• 陳博士是唯一及在生的藝術家被介紹于「全球主義」一章。
• 作為具歷史視野與文化使命感的藝術大師,陳錦芳博士畢生從事于反應人類的成就以及促進全球文化和諧及進步的藝術創作。這幅「人類文明的躍升(慶祝教育的文化)」是陳氏「新意像派」風格的代表作之一,並表現了他對人類的關愛。這件作品在世界各地廣被宣揚, 從不少學校的壁畫到許多課本的封面等。
• 在1986年5月份的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裏陳博士的「星期日早晨,自由!」一作與美國當代名畫家,如安迪、沃霍(Andy Warhol)、勞森柏格(Robert Rauschenberg)、力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等的作品並列。那一年適逢自由女神百年大慶,為了歌頌自由的偉大意義,陳博士以他所創導的「新意像派」風格完成了100幅自由女神的創作。
• 陳氏的「自由精神系列」廣被當時的電視、報紙、雜誌及其它傳媒所傳播。
• 陳博士的「自由的精神」一作被美國威爾森季刊(Wilson Quarterly)用作封面。那是在觀念理論方面相當具權威的有名刊物。
• 陳氏富有視覺張力的作品「自由永恆的怒嚎」,成為「美國探索她的靈魂」一書的封面。
• 陳錦芳一幅非常有名的作品「梵古歸來」被彩色跨頁印刷到這本有關梵古非常重要而多方位的藝術研究專書。「梵古的神話」(461頁,1993年,日本朝日電視公司出版)
• 另外也是跨頁彩色在美國歷史的教科書裏的是兩幅陳博士的作品:「晨昏與白晝」及「自由之邦」(Prentice Hill出版)。
• 「愛超越對立」是陳博士另一有名的畫作,陳被摘入於不少教科書外,甚至被授權於洛杉磯30輛公共汽車的側身上。
• 在「社會學」教科書上, 陳博士「都市人拾穗者」及「創造之心」出現於章節的首頁。

● 1993年,陳錦芳作品及思想被美國大專院校使用的世界藝術史教科書《Arts Ideas》以圖文介紹。他是全世界在此藝術史教科書中被介紹,不到一打的在世畫家之一。陳氏是該書地球主義唯一畫家,也是整本書中唯一東方畫家


1993年,陳錦芳作品及思想被美國大專院校使用的世界藝術史教科書《Arts Ideas》以圖文介紹。
他是全世界在此藝術史教科書中被介紹,不到一打的在世畫家之一。陳氏是該書地球主義唯一畫家,
也是整本書中唯一東方畫家
[/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

「新意象派」 ( Neo-Iconography) 的創導

亦即1969 年之後他個人藝術風格的創立, 拓殖及推廣。 它乃整合古今中外人類文明之「意象」 (icon), 即具象徵意味的公共形象, 加以 「藝以載道」 的創作表現。 即取 「文化形象」 而非 「自然形象」 為創作語彙, 透過 「引句」 及 「擅挪」 (appropriation) 並打破時、空、文化界線、派別風格及表現技法, 加以整合創新的藝術風格。 亦即取古今中外各家各派的作品加以隨 「心」 所欲, 隨 「義」 取材, 依 「道」 而藝的集大成, 技巧千變萬化, 表現形式亦依題而異, 且成系列展開, 如 「自由女神」 百幅連作, 「後梵谷系列」 百多幅作品等。 這些特點歷史上鮮有藝術家如此做過, 又做得如此徹底而豐富。

這種取先人作品加以整合, 變奏, 詮釋及創新的作品應稱為 「後現代」 的創作,而剪接既有圖像加以合成變貌已成為「電腦藝術」 最普遍的形式, 因此在1969年就走出這一條路的陳錦芳乃被認為是「後現代」 文化的先驅及「電腦藝術」 的先行者。 如今電腦普及全球, 故其影響亦廣, 陳氏乃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上20位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 。


五次元世界文化觀的創作理論

陳錦芳的「新意象派」 乃是他1969年在巴黎建立的 「五次元世界文化觀」 (參考本網站 「藝術家介紹」 之「以愛為宗的全球新文藝復興- 五次元世界文化觀」 一文及已出版之「夢向新文藝復興」 及「21世紀!台灣」 兩本書) 在繪畫上的表現。 如果說 「新意象派」 在電腦藝術普遍化後在藝術史上成一畫派,則「五次元世界文化觀」 為其理論基礎。

藝術史上存在過不少畫派, 但多為題材, 技巧及表現方式的特異, 少有理論前導。 要之, 則是超現實主義及抽象畫, 尤其是後者。 1912年康丁斯基發表了「藝術的精華」 一書, 成了抽象畫的理論基礎而發展至今將近一百年。 抽象畫自古有之, 如原始人的心象符號,童稚小孩的塗鴉, 甚至大象鼻端給予彩筆所畫出來的東西都可視為抽象畫。 不過要等康丁斯基加以點出來並有意識地畫出來, 再加上理論的論述, 「抽象畫」 才在藝術史上立足並發揚光大, 可見理論的重要。

陳錦芳的文化觀可適用於整個文化, 而「新意象派」 則是其在繪畫上的表現樣相之一, 其可發展的潛力無限, 又符合注重新理念,新思維之「腦」 的 「電腦時代」 。 如眾所知, 三次元是長寬闊的三度空間, 而時間是第四度空間, 亦即第四次元。 第五次元則是整合時, 空及其內容的「腦」 或「心」 或「靈」, 即生命之本質及精華。 大而伸之, 則是神, 是道, 是佛, 而簡括之為「靈」 , 人為萬物之靈長的「靈」 。 故陳錦芳認為在這電腦時代, 除了「硬體」, 「軟體」 之外還須開發拓展 「靈體」 (Soulware) 以見其完美。 (「靈體」一詞陳氏首創於1974年)

如今有史以來人類文明都可凝縮到一 「電腦」 裡, 而我們坐在電腦前面, 依我們的「心、思、靈、感」 (即 「靈體」 )來創造, 成一種創造主 (尼采說 「神死了」 , 如今人在某方面代替了神), 這是五次元時代的特徵, 也即四次元之 「現代文化」 之後, 五次元之 「後現代文化」 的現象。 在藝術史上如果說達文西將原來也是二次元的西洋繪畫帶入三次元的世界, 則畢卡索及康丁斯基是四次元藝術的肇始者, 而陳錦芳可能是集人類文化大成的 「五次元文化」 在藝術方面的試行者。 這可能就是為什麼他的藝術在30多個國家, 100多本教科書及藝術書裡被介紹使用, 尤其被收進在美國有1000間左右大專學院在使用的一本世界藝術史: Arts and Ideas (William Fleming 教授編著, Harcourt Brace 出版. p 685 ~687) 「後現代」 最後一章之 「地球主義」 裡出現, 成為不少學生研究寫論文的對象。 這是在生藝術家極少有的殊榮。

陳氏的藝術, 從「為藝術而藝術」, 經過 「為人生而藝術」 而演變成 「為人類而藝術」 之關懷人類的藝術創作, 可能是他在全球畫家中第一次獲頒聯合國 (2001) 「全球寬容獎」 最主要的原因。

至於21世紀的文化生態是否會如他所認為的會展開全球性的新文藝復興, 並以 「愛」 為其精神, 則有待觀察。 但自911驚爆事件後, 世人愈感到建立一個寬容, 友愛,和平之世界文化的逼切需要, 則可斷言。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