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站務區 » 刪文留置區 | http://www.matsu.idv.tw |
主題: 清明詩話 情景交融(摘之網路) | |
作者: 小市民 < > | 發表時間: 2008-03-29 |
清明詩話 情景交融 【白雲】清明是中國的傳統民族節日,正是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時候,歷代文人雅士,寫下了許多名篇佳作。唐人杜牧《清明》詩,是一首膾灸人口的佳作,情景交融,令人讀後如身臨其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溫庭筠《清明日》以生動的語言,描寫清明時節春回大地、百花爭妍的新景象: 清娥畫扇中,春樹鬱金紅; 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馬嬌偏僻口,雞駭乍開籠; 拓彈何人發,黃酈隔故宮。 清明時節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尊祖敬祖,藉以表達慎終追遠的孝思。白居易《寒食野望吟》生動地描述了當時人們清明掃墓的情形: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離死別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周宗泰《姑蘇竹枝詞》云: 衣冠稽首祖塋前,盤供山神化楮錢; 欲覓斷魂何處去,棠梨花落雨餘天。 據《括異志》記載,嘉興縣西南有晉代名妓蘇小小墓,生前是一代天香國色,死後卻香消名泯,無人祭奠,詩人徐凝《寒食》詩對此有無限感慨: 嘉興郭里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掃歸; 只有縣前蘇小小,無人送與紙錢灰。 唐人沈銓期因貪汙及諂附張易之被流放驩州,作《嶺表逢寒食》述懷: 嶺外無寒食,春來不見餳; 洛陽新甲子,何日是清明。 花柳爭朝發,軒車滿路迎; 帝鄉遙可念,腸斷報親情。 清明時節,柳暗花明,是春遊的大好季節,清明踏青早就有之。《西湖老人繁勝錄》載:「清明節,公孫王子,富室驕民,踏青遊賞城西,店舍經營,輻湊湖上,開張趕赴。」顧非熊《長安清明言懷》詩云: 明時帝里遇清明,還逐遊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雨初晴。 宋代詞人柳永有一首《木蘭花慢•清明》,描寫當時節日盛況與清明踏青的樂趣: 折桐花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艷杏燒林,湘桃繡野,芳景如屏。傾城盡尋勝。維幰出郊垌,風暖繁弦脆管,萬家競奏新聲。 盈盈斗草,踏青人艷,冶遞逢迎。向路旁,往往遺簪墜珥,珠翠縱橫。歡情對佳麗,地化金壘罄竭玉山傾。拼卻明朝,永日畫堂,一枕春酲。 邵長衡也有一首描述踏青遊春的《冶遊》詩: 二月春始半,踏青邀女件; 小桃虎丘紅,新柳山塘短。 唐德宗時,詩人崔護清明踏青至長安南莊,遇一女子,招待甚殷,捧水讓坐,似有無限情意。臨別時女子送到門外,互有依依不捨之情。第二年清明,崔護再度往訪,只見門戶依舊,但佳人不見,失望之餘,題詩於門扉: 去年今日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 網路資訊|檔案分享 ) |
|
作者: 小市民 < > | 發表時間: 2008-03-29 |
時節又遇清明到,爹娘安眠故居地; 束束鮮花墓碑前,野草覆蓋爹娘墳; 每到清明憶祖先,妨彿回到爹娘前; 墳前子女哭斷腸,慎終追遠子不忘。 |
|
第1頁 (共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