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討論與交流 » 生活文化 http://www.matsu.idv.tw
主題: 馬祖習俗拗九節 出嫁女兒今天送粥回娘家---中央社
作者: 沉思者 < > 發表時間: 2005-03-09
(記者于浩馬祖九日電)
  今天是正月二十九日,是馬祖地區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拗九節」,依當地習俗,出嫁女兒會在今天用糯米、紅糖等煮成的「拗九粥」,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今年歲數逢九者,也要在今天吃碗「太平麵」以求平安。 「拗九節」,又稱「後九節」、「孝九節」和「送窮節」,是福州一帶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馬祖地區居民多來自福建沿海,多年來也沿襲此一習俗。今天民眾會用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出嫁的女兒,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還要加上太平麵、蛋、豬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

  此外,在當地人傳統觀念中,歲數逢「九」者都屬「難關」。因此,歲數逢九,如九歲、十九歲、二十九歲等(稱明九),或是九的倍數,如十八歲、二十七歲、三十六歲等(稱暗九),也要像過生日一樣,吃一碗「太平麵」,以求平安、健康。
作者: admin < > 發表時間: 2005-03-09
四、拗九節

正月廿九是拗九節,又叫孝順節或送窮節,是福州地區特有的傳統習俗。

此為中國玄術與佛教所影響的常民習俗;易經中「九」是不吉利之數,文天祥「正氣歌」說:「嗟予遘陽九,余也時不利」;重陽節吃九皇菜也是避九之數。

民間傳說,這個習俗來自「目蓮救母」的故事。相傳目蓮的母親關在牢房裡,探監時送給母親的食品,都被獄卒留截吃去。後來,目蓮想出一個辦法,用荸薺、花生、桂圓、紅棗等混合煮成稀飯,上面撒上黑芝麻送去,獄卒問:「這是什麼?」,目蓮答:「拗九」,福州話「拗垢」是骯髒之意,獄卒信以為真,這食物才送到母親手上。

目蓮母親進牢時,恰好是廿九歲,於是福州人便認為歲數逢九就「犯忌」,凡父母長輩年紀逢九或逢暗九(九的倍數),作晚輩的,特別是出嫁的女兒,均須向父母及長輩「 送九」,或稱「後九」、「摜九」,為他們消災解難,以表孝心,又稱孝順節。另外,古時福州人認為逢九必窮,因此常利用拗九節這天,打掃家戶,送窮迎富。

本鄉昔日的年俗活動,到正月廿九拗九節時才算結束。本地人逢九或暗九時,除了已出嫁的女兒必須為雙親過拗九節外,凡娘家兄弟姊妹姑嫂諸親逢明九或暗九,也應照例煮湯圓、太平(蛋),外加紅筷一付與薑一條,為他們祈福消災。

對於至親的父母、舅舅、舅媽及祖父母等「逢九」,出嫁女兒還準備麵線、雞、肉等禮品,以示隆重。如果逢九的親人被遺忘了,事後可在二月初二補送。過去的社會,由於親友眾多,難免遺漏,常因此反目,傷了和氣,後來連江縣政府大力推行廢止送九,拗九、摜九之習俗逐漸被人淡忘。

(摘錄自「東引鄉誌」)
作者: banyan < > 發表時間: 2005-03-15
“拗九节”由来及习俗


   每年阴历正月廿九日,是福州传统的“拗九节”。福州民间称正月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廿九为后九,故此节又称“拗九节”。福州方言中“后”与“拗”谐音。福州人认为,逢“九”不顺利,因此每年这天,岁数逢九或九的倍数的人都要过“九”。家里要为其煮“拗九粥”与太平面,以祈其逢凶化吉,除去晦气,羁上好运,平安地跨过“九”的门槛。已婚妇女也要为父母送上一罐“拗九粥”,以示其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及对父母的孝敬之情。

  福州的“拗九节”历史悠久,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地方节俗,但有不少年轻人不懂此节的由来。

  “拗九节”主要是从民间流传的《目连救母》故事而来。据传,古印度僧人目连之父常年经商,家中骡马成群,财宝无数。其母青提则反之,她最恨出家人。目连一心向往佛、法、僧。长大后,一次他外出经商,临行时对其母说:“孩儿出外求财,母亲在家要积德积善,对出家人要如同对孩儿一样。”其母应允。谁料目连走后,其母依然如故,凶悍地把登门化缘的僧尼全都赶走,吝啬到一顿饭也不肯布施。半年后目连返家,听说其母对出家人极不友好,遂向其母查问原因,其母一听大怒,斥道:“你竟不信你母亲?我要是对出家人不好,七日之内不得好死,死了坠入阿鼻地狱!”七天后其母果然暴死。目连大恸葬母,随后他抛弃了荣华富贵,归依释迦牟尼,修成了阿罗汉,成了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经打听知道其母死后果真坠入阿鼻地狱。他在地狱找到已变成饿鬼、正受苦刑的母亲,悲哀异常,当即用钵盛饭喂其母。可饭未入口即化成火炭。目连悲号涕泣。如来佛见目连至孝,便对他说:“你虽修成了罗汉,但靠你一人的力量救不了你母亲,须广造盂兰盆会,使天下饿鬼全能吃饱,你母亲才能得救。”于是目连请十方僧众广设盂兰盆会,超度众饿鬼,其母方得脱离地狱。

  目连每天送饭奉母,饭屡被小鬼吃去。后目连设法煮了表面难看的“拗九粥”送去,小鬼见状就不吃了。其实“拗九粥”是用荸荠、花生、桂圆、红枣、红糖、芝麻等一起煮成。从这天起,青提才吃到儿子送来的粥。这天是正月廿九日。乡人赞叹目连的孝心,遂仿其孝行。于每年正月廿九日煮“拗九粥”孝敬双亲及邻里长辈,并相沿成俗,演绎出“拗九节”这个民俗,流传至今。

  “拗九节”又叫“送穷节”,意送走穷神。传说上古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为穷子,他后正月晦日(即正月初六)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却穷子。旧时以阴历正月晦日为送穷日,后不知如何演变,至明、清改为正月廿九日。早年每逢这天,福州城总是挨家挨户大扫除,清理家中破烂尘秽,并将之作为垃圾倒掉,谓之送穷。

  由此看来,“拗九节”既是敬老爱老助老的孝顺节,又是除病灭灾送穷奔小康的节,是值得提倡并加以发扬光大的
作者: banyan < > 發表時間: 2005-03-15
N本报记者 王萍游庆辉文/图



明天是福州民间传统的“拗九孝顺”日,这天清晨,已出嫁的女儿把煮熟的孝顺粥装在搪瓷碗中,提着竹篮回娘家给父母当早餐吃。这是福州人的传统,但孝顺粥是怎么个煮法,不少人还是不太清楚。昨日,本报请了福州大饭店高级厨师林胜作了详细介绍。

林厨师说,福州人煮“拗九粥”有讲究,要经过四道工序,需要备齐糯米、红枣、葡萄干、桂圆干、莲子、花生、荸荠、红糖板等8种材料。这样煮的粥色、香、营养一应俱全。

第一道工序:浸泡

将糯米浸泡30分钟,莲子、花生各用清水浸泡1小时。浸泡过的糯米不仅煮得透也香;而莲子、花生由于比较硬,必须浸泡1小时后,煮起来才容易烂。林厨师提醒道,煮粥用的莲子中间要没“心”,煮的粥才不会有苦味;花生浸泡后应把上层皮脱去,粥吃起来口感才不会涩。同时还要记得把桂圆干的壳剥掉。

第二道工序:蒸煮

将浸泡过的糯米用手捞起,重新淘洗后放置小蒸笼里,用旺火蒸10分钟后(如果用高压锅也可,高压时间一样)起锅,加上适量的水,并将事先准备好的红枣、葡萄干、桂圆干、莲子、花生、荸荠一同放入,用饭勺均匀搅拌,再用旺火煮五分钟。

第三道工序:加糖

待糯米开始呈现出黏性时,放入一定数量的红糖板(红糖板放多少因人而异),此时应使用慢火煮3分钟(如果火太旺,糯米因黏性大容易烧焦)。

第四道工序:搅拌

红糖板在糯米饭中全部溶解后,用饭勺轻轻搅拌,糯米饭颜色变红,即可关火。这过程只需再用1分钟时间。这样,一碗浓情孝顺粥就煮成了。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第0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