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多雲時晴 溫度:18℃ AQI:84  風向:北 風力:3級 南竿雲高:20000呎 能見度:9000公尺 北竿雲高:20000呎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馬祖資訊網論壇 » 精華區 » 林金炎

林金炎友善列印



張貼者
林金炎 
資深會員 


註冊 : 2009-04-28
發表文章 : 188
掌聲鼓勵 : 1238

發表時間 : 2011-10-21 06:15:01
FORM: Logged


林金炎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林金炎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馬祖初中創校憶往 --閱讀人次 : 6692

 馬祖最高學府-馬中,是培育馬祖青年教育的搖籃,數十年來,師長們苦心經營,作育英才無數,前人創校艱辛,對教育卓著貢獻,莘莘學子求學點滴,值得後人感恩與珍惜。

 話說民國38年大陸「轉進」,駐軍協助守護馬祖之外,並於次年起在各島、各村陸續興辦國民學校或分校,初始只設初級班和高級班,到了民國43年就有了國校畢業生,同時也面臨「升學」的問題,由於地區無中學可讀,只好保送同屬福建省的金門中學就讀。

 送子弟到金門或台灣升學,就是負笈千里,負擔重且路途遙遠,爬涉重洋,對無親無戚的馬祖子弟,是一大挑戰,家長也不放心,而經費也不是當時一般學生家長所能負擔,經多方呼籲,馬祖戰地政務委員會始有「籌建馬祖中學」的建校計畫,同時於46年4月成立籌委會,7月1日奉教育部核准籌設馬祖初級中學,撥款100萬元,農復會也補助82萬餘元,興建辨公室、教室、學生宿舍及禮堂各一幢,並於該年11月15日於中隴校址,舉行校舍動工典禮,籌建中也規劃購買各項儀器設備、課桌椅、寢具包含25瓩發電機及照明設備。

 一、發展教育百年樹人

 馬祖初級中學校址聳立在中隴山坡上,前臨大海,背枕峻嶺,建築基地是由政府向民眾價購之土地,總價款3萬8千多元,政府出資,由縣府建設科會同南竿鄉公所,發給持有該土地所有權的民眾。創辦之初,偉大的兵工協助將山腰剷平,在約4000平方公尺的紅土地上,蓋起雄偉壯觀的大建築,這所戰地最高學府,往後成了馬祖列島數千學童人人嚮往的地方。

 初中首屆學生錄取了劉翠仙等52人(男41人,女11人,但唸完一學期只剩49人),暫寄山隴介壽國校上課,開學之初,來自各島的學生,好像都帶有幾分強迫而來的現象,大家都不願在學校裡,天天在為想家而流淚,學校教師又少,人人像褓姆似的,在哄這些想家的學生,讓他們安心在校讀書。

 由於創辦之初,師資難求,生活在台灣的教員,誰也不願來這塊荒島上,因此這片「文化綠洲」,曾一度由專任教員招北恩獨自經營,招老師48歲,廣東人,他不僅白天要上課,料理學校一切事務,晚間還要負責學生的自習和輔導,辛苦備至,加上行政、訓導工作,還得辦各項活動。早在開辦之初,學校就擬訂有組織章程,明定有「副校長」之設置,首位副校長就由招北恩擔任,由於他任勞任怨,那年他曾獲得全國「模範國民」的榮銜。

 當年校長由指揮官何俊兼任,他不但是坐鎮一方的勇猛虎將,而且也是培育戰地青年的導師,而副校長招北恩學識淵博,對改進教學方法,擬定訓導計劃,輔導學生自治能力,均有通盤計劃,學校也另聘女青年工作隊分隊長葉春少尉擔任女生輔導員。在第一學期中,學校曾向各界徵求校徽、校歌,被採用者,校徽獎金100元、校歌200元,結果校歌還是由招北恩副校長作詞、其夫人作曲。後來馬中校歌才由魏鈞作詞,葉紹平作曲,這首校歌傳唱即今50餘載。

 二、以校為家作育英才

 來自列島的同學在南竿校園齊聚一堂,一學期下來,由相遇、相知,是同窗也成了知交好友,學期末結業典禮,指揮官兼校長何俊親臨主持,政委會秘書長夏諭蒞臨觀禮,兼校長致詞後,學生代表林茂春致答詞,感謝長官愛護,馬中學生只有努力讀書來報答,這學期全體學生學業總成績平均為79.8分,他們立志下學期比本學期更好。

 馬中第一學期開學時,大家是哭著來的;第二學期,學生笑著來了。隔了一個春節假,開學了,列島同學又聚在一起,有好多個故事要說,怎麼不笑?開學典禮除頒獎給上學期最優3人獎學金,另由台北轉來3位同學,這學期學生實際人數有52人,此時的學校,乃寄讀在山隴介壽國校,中隴建校還在繼續施工中,政委會時常召開工程協調會議,對材料抵達後之接收、搬運、囤儲與保管,接受驗證等問題,以及完成時限,構工之安排,均有詳細之研討,馬中建校委員會還成立工程執行小組,成員有夏諭、周書庠、鄭克立(以上政委會)、陳群利、陳聯珠(以上家長代表)、陳啟鈞(該員為馬中代理事務主任,48.01.28離職)等。

 第二學期將結業之際,學生們練就了一身才藝,招副校長帶著全部師生50餘人,男生穿童子軍制服,女生清一色的白衣黑裙,赴815醫院,表演歌舞慰問傷患,節目精彩,尤其曹祥輝和陳碧霞的「喀爾喀」舞及陳國新和劉翠仙的「馬車夫之戀」,最為出色,最後同學大合唱「保衛大中華」、「我現在要出征」,雄壯、激昂,深受住院官兵歡迎。

 第二年,馬中又招收一年級新生50人,這時,各島學生搶著要來唸馬中,學校除設有清寒學生補助金及獎學金外,學生自備伙食費,每月150元,其他費用免繳。馬中招生也是全縣國校應屆畢業生的大會考,這年設2個考區,南、北竿學生在第一考區介壽國校舉行,而西犬鄉(今西莒島)為第二考區,應屆畢業生全縣計55人,外加同等學歷報考者25人,計80人會考,考試科目:國語、公民、自然、算術、史地及口試,實際上,這年(第二屆),錄取正取生50人,備取20人,結果會考成績最優的前三名是鄭月英、陳國春(以上吳航)、王禮國(坂里),其中還包含大陸投奔自由的平潭學生林載善,見證馬中有教無類,為國育才的教育精神。

 這年6月,第一期校舍工程5棟完成,第二期工程中山樓、大禮堂、參觀台繼續興建,又獲農復會補助12.8萬,添購儀器、圖書、桌椅、標本、體育器材等。10月,指揮官田樹樟兼任本校第二任校長, 31日,14間鋁皮屋校舍完成,才由山隴介壽國校搬回本校,因當日逢蔣總統中正七秩晉二華誕,並訂該日為校慶日。

 三、弦歌不綴學以致用

 學校有二班了,實施公民訓練,訂定模範生選舉辦法,全校師生100多位均參加投票,結果謝志剛以52票當選,為學校第一位模範生。第二學期,同樣是由二年級的劉宏春(珠螺人)榮膺模範生,他體育活動表現優異外,更有領導的優勢能力。

 學校有二班了,學生除了按時學習外,黃昏時分,馬中「少年鼓樂隊」組成了,演練著進行曲,整個中隴充滿了蓬勃的朝氣。

 學校開辦已進入第2年,教職員方面,專任及兼任教員,陸續在增聘中,時共有教員7人,教導主任傅思達、教理化教師劉才斗、管理組長鄧先祿,都是學有專長,一時俊彥,還有一位音樂老師兼女生管理員陳素琴(金門籍,20歲),她由金門烽火戰地來到馬祖戰地,其熱心教育精神,令人敬佩。

 招副校長也扭轉馬祖青年向學的好風尚,但馬祖青年多「早婚」,尤其超齡就讀的女生因此就得失學,有一位17歲的女學生(橋仔人),初二就訂婚,招副校長認為學校是「轉移社會風氣」的樞紐,教育也正是改善社會風氣的先鋒。

 這年冬天地區流行感冒,教官帶領全校師生到學校後方的815醫院做體檢,種牛痘、打疫苗,招副校長夙夜辛勤,照顧本島及離島學生,這年他當選地區本年度優良教師,榮獲教育部長梅貽琦頒發獎狀及400元獎金鼓勵。

 學校經常辦理各項活動,政委會提供學生獎學金辦法,其中有20位享有清寒學生補助,每月可得90元到150元,第一年成績最優的學生,第一名1400元,第二名1200元,第三名1000元,每學期頒給。首屆績優學生有陳傳欽、謝志剛、劉翠仙,第二屆有陳金國、曹依菊、陳欽松獲獎。

 學校每年都舉辦國語比賽,王慈官、林金官都有優異成績。而書法和鋼筆字,由謝志剛、曹典章、林炎貞和劉宏春獲獎。對於功課不及格者,亦給予補考機會。

 學校除教授一般中學課程外,還嚴格實施軍事管理及童軍訓練,課程有初步救護、結繩、旗語、露營、徒手體操,青年學子各個都是勇敢的童子軍,戴著船行帽,雄糾糾、氣昂昂,非常神氣。

 時序進入第3年,民國48年7月,馬中又招收初一新生50名,報考的就有100多人,他們得先到815醫院做新生體檢,入學考試筆試和口試,科目同畢業會考,而口試在馬中行政辨公室舉行,錄取生都由田樹樟校長贈送童軍服一套,另棉被、毯子、寢具也由學校供應。

 7月底,又從台灣聘請了一些師資,分別是-校長董來燦(廣東大學畢業、政工幹校研究班、國立政大研究所碩士學位)接任第三任校長、劉建彭教員(台灣省農學院畢業)、周書麟教員(淡江英專畢業)兼該校童軍團團長、楊志堅教員(台大)、嚴文幹教員(師大畢、政工幹校新聞一期)、畢德森教員(台灣農學院畢業)和趙若憨教員(東北大學)。這些教員到職後,副校長招北恩就辦理移交,而他就調職返台,全校師生都依依不捨。

 四、三年有成回饋鄉里

 馬中進入第3年,學生成長成熟多了,也組織了籃球隊,正副隊長由三年級的劉宏春和林良開分別榮任,隊員有陳傳欽、王寶山、林茂春、曹常湍、謝志勇、劉依明、高珠官、王良釵、林建亞、劉嘉華等,他們早晚勤練,也向校外「各界」切磋球藝。

 每年校慶又逢蔣中正總統華誕,對學校來說是大事,各種表演總在「緊鑼密鼓」中彩排,不論劉翠仙「少年的我」、藤韻梅「白雲故鄉」、曹依菊的「無稽之談」,還是鄭文琪的「憨」相,都大顯身手,演出勇氣可嘉。

 第2年下學期註冊時,對上學期期中考不及格的學生10餘人,還舉行補考呢!而在開學典禮上,董來燦校長親自主持,此時全校學生156人,其中男生128人,女生28人(三年級50名,二年級54名,一年級52名),除1人因病休學,而台灣又轉來1名學生,學生中南竿有83人、西犬27人、北竿25人、東引和東犬各10人,他們的年齡最大的是21歲(平潭島來此學生),最小只有12歲,而以14-16歲者最多,多為清寒子弟,也造就了他們勤檢、樸實和進取的個性。這時學校專任教師6人、職員3人,都是有志於戰地教育,且學術品德足以為人師表者。

 開學典禮上,校長頒獎下列學生獎學金,分別有:三年級前三名陳傳欽、陳思治、劉翠仙;二年級王慈官、曹依菊、陳國春;一年級王成全、曹燕俤、陳寶利,分別獲得獎學金500元、400元、300元。

 民國49年3月中旬,馬祖政委會召開委員會,由指揮官兼主任委員主持,連江縣高廋影縣長及政委會各組長等多人列席,研討馬祖初中學生升學問題,兼任校長的指揮官田樹樟指示,針對地方建設需要,馬中升學赴台深造問題,分別爭取保送台灣各職校或專科學校就讀,使學生學成返鄉後,能有學以致用和回饋故里的機會。

 是年的青年節,學校推薦的「模範青年」由曹依菊、鄭月英接受了表揚。同時馬祖舉辦首屆軍民聯合運動會,學校選手得獎無數:社會組跳高高手:吳建文、朱學文;鉛球林利斌;徑賽場上100公尺林茂春、陳傳欽;200公尺林良開;800公尺陳思治、高珠官、謝志勇;桌球單打林良開、雙打陳國新、鄭寶琪。社會女子組:60公尺滕韻梅、吳河金;跳遠林炎貞、滕韻梅、陳婉芝;桌球單雙打陳婉芬、陳碧仙,個人項目表現績優,收穫豐富。而社會組總成績馬中稱雄,同時拿下社會團體組總錦標、精神錦標、排球冠軍、田賽、徑賽冠軍及體操表演紀念獎,豐收大滿貫。

 6月,驪歌將起,首屆初中畢業50人中,48人畢業考試及格,其中以陳傳欽、曹典章、謝志勇成績最優,其次為劉翠仙、陳思治、謝志剛、林良開、劉宏春、陳木霖。經政委會商准教育部免試保送13人,赴台灣各農業、工業、水產、護校、師範等職業學校深造的有10餘人,而也有21餘人自費赴台報考高中被錄取的,14人因家境問題,政府輔導就業,任地方基層幹部,服務社會,造福桑梓,其中女生因家庭因素或家務或結婚或家人不允許出遠門者,反而少有人來台升學,而這年第四屆招收國校應屆畢業生入學考試,竟然應考有119人。同年,赴金門就讀師範的畢業生曹金平返鄉服務,馬中前三屆畢業生計133人,來台升學共47人,其中就讀水產學校的有19人、師範8人、工職8人、農職及護理各4人、商職及家政各2人,獲農復會獎學金補助的也多達25人,凡初高中畢業的本籍青年返鄉皆輔導就業。

 馬祖,初始為漁村社會,民風閉塞,國軍進駐,實施戰地政務後,積極發展教育,仿照台灣教育制度,略具國民學校和中學的雛形,家之漁村建設進步,居民生活改善,青少年樂意接受教育薰陶,接受時代知識,使荒島漁村脫胎換骨,創建了新的馬祖,曾如馬中的校歌:「在戰雲中茁壯,在砲火中成長,師生一體,甘苦共嘗,同舟共濟,弦歌一堂,願我莘莘學子,永為母校爭光。」

(備註:本文同步刊載於馬祖日報)



  已有 14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