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多雲時晴 溫度:21℃ AQI:  風向:北 風力:13級 南竿雲高:15000呎 能見度:7000公尺 北竿雲高:13000呎 能見度:7000公尺
馬祖資訊網論壇 » 精華區 » 陳高志

陳高志友善列印



張貼者
陳高志 
資深會員 


註冊 : 2010-03-25
發表文章 : 159
掌聲鼓勵 : 729

發表時間 : 2014-08-20 19:21:34
FORM: Logged


陳高志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陳高志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馬祖方言「同物異名」的現象舉例(五) --閱讀人次 : 2524

尿槽、戽槽

 有一種兒童便溺之器具(如圖一),馬祖方言至少有兩種說法,我家稱之為「戽槽」(ㄏㄨ ㄌㄛˋhu loˋ),好友品樂商店王老闆家則稱之為「尿槽」(ㄋㄧㄨ ㄌㄛˋniu loˋ)。此物今天已經看不到了,連民俗文物館也不見保存,幾度到大陸旅遊都未見它的蹤影,真令人遺憾。



 從前女人用的紅漆馬桶家家必備,男人用的夜壺、兒童用的「戽槽」,則未必戶戶皆有,因為男人很「方便」。所以,猜想與我年齡相仿的朋友,看過它的人並不多,用過它的人更少。我家原本有一個,後來下落不明。家母在世時曾問過她,老人家也不知所以。可能是木製器物,年久難免腐朽,說不定某一年牛角中秋燒塔時,被當做除穢的對象而拋入熊熊的烈火中。



 由它橢圓形的外觀來看,前半凸出如古代農家汲水的戽斗(參見圖二)。閩東方言稱長條形之容器,或凹陷狀的形態為「槽」(ㄙㄛˋsoˋ)。如,老建築物的窗戶下方不是用軌道,而是凹陷的溝槽,馬祖鄉親稱之為「槽槽」(ㄙㄛˇㄙㄛˋ soˇsoˋ)。裝盛豬飼料的容器稱「* 槽」(ㄆㄨㄥ ㄋㄛˋ phung noˋ)。第一個字電腦打不出,漢字結構是在「潘」的中間加一個「米」,成為左、中、右並列的樣子,它的國語念ㄈㄢ,文字的意思是:1.洗米的水。2.豬吃的餿水。

 記憶中的童年時代,各家的媽媽怕孩子尿床,常常在半夜把兄弟們同時叫起來尿尿,大家睡眼惺忪,不敢怠慢。只是同時「掃射」,難免尿花四濺。當時一般人家的炊事大多是以土灶燒乾草或木柴,媽媽會在「戽槽」底部鋪一層草灰,此舉不僅可除尿液之溼,也能在天亮時傾倒菜園做肥料,可謂一舉兩得。

 今天的人視糞便為穢物,在物資缺乏的年代,人畜的糞便可是農家的寶物。那時各村莊有公廁,也有許多私人挖的糞坑。我家住牛角大澳老街,住家附近就有三個糞坑供男人如廁或女人傾倒馬桶。從「依嬤的店」走旁邊階梯上來,在水井大水溝右上方有一坑。再沿曹局長家往山上走,不遠之處有一坑。我家釀酒做蝦油的屋子圍牆外另有一坑。密度之高,可媲美馬祖坑道據點的分布。它們都有圍籬與遮篷,類似民間故事所說的茅坑。20多年前去北京旅遊,有北京朋友告訴我一個故事。尼克森訪問中國大陸,在參訪北京時,白目的他問周恩來說:「北京有多少間公廁?」話語中明顯有調侃的意味,由於此行是「美帝」敲開鐵幕的歷史時刻,大陸把姿態放軟,為了不亂大謀,主人不便在小地方與他爭鋒。但周恩來不愧是周恩來,他非常機靈而冷靜的接腔,「有多少間公廁我不知道,但是北京公廁只有兩種,一種是男廁,另一種是女廁。」四兩撥千斤化解了賓主間的尷尬。

 從前私人的糞坑不是人人皆可擁有,必須是大戶農家才能「養」得起。普通農家只能自備大木桶擱在路邊讓人傾倒,這種情景大家見怪不怪。「八三么」未搬離牛角時,牛角是馬祖最繁榮的村莊,黃昏時刻,大澳老街都擠滿了人。因爭風吃醋而械鬥的現象也時有所聞。每次打群架,旁邊餐館的楊姓廚師立刻將大小菜刀拋進大蓄水槽(池),以免被阿兵哥搶去當凶器。路邊來不及挑走的糞桶,鶯鶯燕燕也視而不見。年輕的朋友很難想像,肯把糞便倒進大木桶,是給足了木桶主人的面子。我有一位姑婆,家在摩天嶺下住,因為長期接受我家的水肥,所以,每到過年前夕,她都會差遣家人挑兩畚箕的「番薯米 ㄏㄨㄤˋㄋㄩ33 ㄇㄧ33 huangˋny33 mi33」(地瓜簽)來,以答謝我家長年「供糞」的情義。這是馬祖實施戰地政務之前的事。

 話題扯遠了。請大家看第二張圖,「戽斗」必須由兩人聯手操作,水才能潑到遠處。這讓我想起唸國小時的往事,當時的老師都會叮嚀兒童,「掃地要先灑水」,灑水的動作馬祖話說ㄏㄡˇ(houˇ),(請看下圖),漢字的寫法就是「戽」。



 感謝好友王榕樂先生提供「尿戽」的草圖,本文第一圖就是據此而繪。



  已有 5 位網友鼓勵
海員 
資深會員 

海員

來自 : 怡根齋
註冊 : 2007-12-23
發表文章 : 343
掌聲鼓勵 : 956

發表時間 : 2014-08-20 21:57:10
FORM: Logged


海員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海員 海員的個人首頁: http://blog.xuite.net/leejenkuang/twblog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網路上偶然看到有個"母語吧",不知高志老師是否看過,或許可作參考。
謝謝分享!

母語吧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捨!得!2000.11.10
陳高志 
資深會員 


註冊 : 2010-03-25
發表文章 : 159
掌聲鼓勵 : 729

發表時間 : 2014-08-21 07:33:37
FORM: Logged


陳高志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陳高志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謝謝海員網友的提醒。我曾經到幾個網站索尋「戽槽」的圖片,但是都一無所獲。《母語吧》我看過,裡面有些文章也蠻有趣的,看多了必然會增加一些知識或常識。今天早晨根據您提供的路徑再點閱一次,文章中提到「潘」字,他說的也沒錯。「潘」字《說文解字》有收,字義有二,1.淅米水。2.水名。在「潘」字中間加一個「米」,這是後來的字(可能出現於中古時代)。按理論來說,語言文字會朝簡化的方向發展,而這個繁雜的字形卻是增繁的。這種現象我們可以作如下解釋。1.本字的字義已被某個意義所專,故增加新的偏旁讓字義還原。2.或許是字音改變了,加上有關的形體使兩個字有區隔。總之,這是有一點複雜的問題,我在縣志續修《語言志》中有論及。再度的感謝您。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