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多雲時晴 溫度:21℃ AQI:126  風向:北 風力:7級 南竿雲高:7000呎 能見度:7000公尺 北竿雲高:13000呎 能見度:7000公尺
馬祖資訊網論壇 » 精華區 » 劉家國

劉家國友善列印



張貼者
劉家國 
資深會員 

劉家國

來自 : 馬祖
註冊 : 2004-01-20
發表文章 : 1358
掌聲鼓勵 : 8033

發表時間 : 2010-12-14 23:28:58
FORM: Logged


劉家國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劉家國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馬祖民俗「上彩暝掛風燈」缺乏考據,不宜繼續傳述 --閱讀人次 : 5955

 過了下個月的農曆十二月,一年一度元宵擺暝盛事又將到來,屆時四鄉五島家家戶戶張燈結綵,馬祖人的「過年」氣氛也將HIGH到最高點。

 近年來,本縣文化局對於民俗活動的參與和輔導,不遺餘力,多年前就已成功推出「馬祖風燈」文創系列商品。而在馬祖風燈背後,植入在地的故事,深化文創商品的價值,文化局的努力和成就,可圈可點。馬祖日報於2009年12月28日報導「『風中的鑽石』 文化局風燈文創產品上市」,內容寫說:「根據南竿鄉誌記載,本地民眾多數來自長樂,每屆漁汛季節,便成漁民棲息之所,冬季海象惡劣,無法返回大陸家鄉過年,於是相約每年正月十五日懸燈為信號報平安,因而有『上彩暝掛風燈』的習俗。」以上的敘述,已經形成馬祖的官方標準說法,很少人懷疑其真實性,只有在「坂里村落史」中,在王俊傑老師帶領下,提出了不同看法。

 坂里村落史指出:「馬祖相關書籍載『上彩暝』掛風燈主要為告知在內陸鄉親報平安之而用所延伸而來。然在訪談村中耆老表示並無此說法,在坂里則依大陸旒峰白馬尊王祖廟各房擺暝日為其上彩暝,亦謂擺暝到來,張燈結彩,如正月初七為塍隴裏上彩暝,正月十一為三房裏與其他各房及外村遷住之鄉親上彩暝,於入夜後各家戶於門楣掛上風燈,同時焚香祭祀公婆龕與香火神明稟告後並鳴炮揭開元宵擺暝序曲。」

 今夏,在駛往莒光的交通船上,當時擔任船長的王俊傑老師,對於上彩暝的習俗由來就提出以上的不同看法,本人也深表認同。

 胡適說,做人要在有疑處不疑,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因此,本人在網路上展開搜尋,發現「上彩暝」的習俗源於福州,農歷正月十一在福州地區叫「上彩日」,是元宵前的一個小節日,有迎春納福之意。這天,各家各戶都要點燈慶祝,有些人家晚上還要吃「上彩飯」。舊時的廟會也在這天前後拉開序幕。

 事實上,本人的父祖輩每年的農曆年前都從東引回到長樂潭頭,在內地過年、迎神、擺暝。早年的外島,除非十分貧苦的民眾,都不會留在外島過年,更不用說外島與內地距離甚遠,掛起風燈,微弱的燈光,內地根本看不到。

 由於「上彩暝掛風燈」習俗的記載來自林金炎校長所編撰的「馬祖列島記」,日前在劉榮華議員女兒的婚宴上遇到林校長,親自向他求教,林校長表示不記得這則記載的來源。由於「馬祖列島記」是一本編輯的史料書籍,很多篇章是轉載自早年的馬祖日報,或軍聞社、中央社的報導,是否記者個人說法,未經考據,寫下了馬祖先民因為懷鄉而在馬祖掛風燈的所謂習俗?

 據悉,文化局即將編列預算重修縣誌,期待這次的縣誌重修工作,能夠朝向「信、達、雅」的目標來重修馬祖史。尤其要確實將「信」擺在首位,這也表示任何的歷史記載,都要嚴加考據,不能再以訛傳訛。「上彩暝掛風燈」的傳說故事,固然帶著馬祖先民濃郁的思鄉情懷,但如果經不起檢驗,就不宜再繼續傳述下去。



  已有 8 位網友鼓勵
~舉手之勞,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
陳松芳 
新進會員 

來自 : 馬祖
幫別 : 公
註冊 : 2004-12-16
發表文章 : 11
掌聲鼓勵 : 12

發表時間 : 2010-12-16 15:14:53
FORM: Logged


陳松芳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陳松芳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有關排冥上彩冥掛燈的真實奇事,這是一則發生在大約民國三十五年間西莒青帆陳元帥、坤坵趙大王、下田沃蕭隍爺顯靈的真實事蹟。話說那年過年經年在外謀生的鄉親大多會返鄉過年,先父那年也返鄉嶺南過年,初四(開假),有七人搭乘漁船由四下港駛往西莒,船上七人中有我先祖父(八踍)堂叔陳明弟,現旅居桃園八德市,還有其餘五人(至於姓氏沒有詳查,先父說過後忘記,月前與鄉親閒聊中又說起該往事),當船抵達西莒蛇島附近時,遇風浪船無法靠岸,被漂流走,那時已近黃昏,船順流漂走,船上七人在過險過程中都呼喊陳大哥、坤坵大王、蕭大哥救命啊!入夜時忽見三盞燈遠處飛來,船上載有排冥用之香和元寶等拜拜之物品就點起香,直呼陳大哥、坤坵大王、蕭大哥等神明救命,當時船上七人中有一人是乩童,三位神明陳大哥、坤坵大王、蕭大哥附身說:爐下弟子放心保你等平安,坤坵大王附身說初十上彩冥(坤坵大王排冥),青帆、田沃弟子都不掛燈,船上孩童陳明弟命格重其他人等託他之福幸免於難,該船翌日駛至南田港,先父因得人緣被留置十五冥過後才返回西莒,故沒搭上那班船,此事發生獲救人員平安,陳大哥、坤坵大王、蕭大哥顯靈事蹟被流傳,從此西莒島上各家戶鄰村神明排冥都會掛燈,以求平安。(這事西莒島六十歲以上鄉親皆知此事)

 再說排冥掛燈之意,昔時沒有電,夜晚漆黑,係告訴神明我等弟子再拜祢,祈求神明庇佑,況且掛燈只點片刻,燒玩香就把蠟燭吹熄,怕臘燭會把燈燒燬引發火災,現今掛燈用小燈泡能徹夜點至通明,排冥均會有神明巡夜,夜間點了燈,告訴神明被保護之爐下弟子居此,並非告訴內陸鄉親平安之意。



  已有 5 位網友鼓勵
陳松芳
純喫茶 
資深會員 


註冊 : 2004-01-02
發表文章 : 3985
掌聲鼓勵 : 631

發表時間 : 2010-12-16 21:05:40
FORM: Logged


純喫茶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純喫茶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馬祖元宵擺暝節慶俗例是傳承大陸祖家,而探討整場元宵擺暝祭祀流程與儀式當中,最為貫穿全場的主角非「燈」莫屬。從一開始冬至祭「天帝」後廟社會分發各家戶「丁肉」、「燈燭」;正月初七∼十三「上燈暝」就將冬至廟社裡發的蠟燭與過年時「轉娘家」帶回來的「喜燈」一同使用。
擺暝時,新人碗筵定是擺在祭祀供桌最前方,蠟燭亦是最大最火紅的,擺暝當晚重頭戲「送喜」儀式,新郎手捧一對「百子千孫」風燈,而且新郎要將這對「百子千孫」風燈用紅線綁起來,稱為「牽燈」,當頭在送喜過程中會多次將新郎風燈裡添換蠟燭,稱為「添燈」,從上述儀式看來即可明白「燈」在擺暝慶典裡的份量。
 正月十五即為上元節,「三山志」載:「上元燃燈弛門禁自唐先天始…」從此文獻可得知福州元宵燈會追溯始於唐先天年間(西元712∼713年),距今有1,298年之歷史。在「閩都記」亦記載:「沿門懸燈,通宵遊賞,謂之燈市。」可見閩東區域之福州、長樂、連江等地對於元宵之重視,其選擇時間點上乃是藉由「上元節」時「上燈暝」等儀式延伸正月十五元宵節慶擺暝祭祀、送喜、添花、喜酒等儀式,重要性可見一斑。
 福州流傳諺語:「元宵紅紅燈,送來添男丁。」每當元宵前,娘家要為新娘送來大紅燈。福州語「燈」與「丁」諧音,送燈即為「添丁」之意。按福州習俗,結婚新人在頭年新年初二「轉娘家」時,娘家會送「觀音送子」燈,希冀送子觀音帶給新娘一個男孩。如果頭年未孕,翌年女家就送大橘燈,「橘燈」與「急丁」諧音,意謂急切希望添丁。這樣一直送橘燈,送到新娘「帶身喜」懷孕之後,才改送花燈。
 因此,字義上本人較為採用「上燈暝」稱之,古時社會集體崇拜無非多子多孫、族群延續等最基本的期待,因此藉由投射心理將「燈」與「丁」搭配運用,達到內心寄託。



  已有 5 位網友鼓勵
摩羯客 
資深會員 

摩羯客

註冊 : 2008-09-15
發表文章 : 127
掌聲鼓勵 : 525

發表時間 : 2010-12-17 15:06:22
FORM: Logged


摩羯客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摩羯客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我認為先將這個方言語詞讀音先標示出來,再去推敲該用上彩(ㄘㄟ)暝、上燈(ㄉㄟ兀)暝或上節(ㄗㄞˊ)暝,其中的哪一個詞較妥當。
不過,福州一帶使用上彩日(或暝)、上燈暝,似乎比「上節暝」普遍:

為何要趕在正月十一前送燈?福州民俗專家方炳桂說,農曆正月十一在福州地區叫“上彩日”,是元宵前的一個小節日,有迎春納福之意。這日,各家各戶都要點燈慶祝,有些人家晚上還要吃“上彩飯”。舊時的廟會也在這日前後拉開序幕。出自:
http://wmf.fjsen.com/wmcl/2009-02/02/content_1693526.htm

福清有些地方不遺留著鬧社火的古風。福清鬧社火是從正月十一日上彩日開始,直鬧到月底。村村社社都選擇一天作為自己村境的社日,社日這天,村裏挑選一些青年,扮成歷史人物或神話人物,乘坐交通工具,先在本村社遊行,也到附近村社顯示自己村社的興旺發達,俗稱出遊。近年一些地區社火鬧得挺熱鬧,出遊的節日內容也豐富了,成了文藝踩街活動。上彩日表示這一天開始鬧社火,上彩化裝。上彩日晚上家家戶戶煮菜粥,吃了上彩粥,歡歡喜喜鬧社火去。出自:
http://hi.baidu.com/%B6%CF%B3%A6%D1%C2/blog/item/010325d741a880dca144dfac.html/cmtid/5e1204f55f0bcf2fbd31095f

正月十一日叫“上彩日”,晚上吃上彩飯,小孩開始提燈遊玩,俗稱“迎燈”。元宵日各宗族在祠堂、家廟進行祭祀活動。是夜,群眾多自發組織舞龍、舞獅、踩高蹺、跑旱船、十番尺等活動。出自:
http://www.minhou.gov.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823

從正月十一日夜晚開始,家家戶戶點燈,俗稱“上紙夜”。街上熱鬧的燈市,琳琅滿目的彩燈。舅舅向外甥送燈,意為“送丁”。十五夜家家團聚,葷素盤菜,觥籌交錯。十六夜舞龍煙花。黃岐半島連續七夜,各種彩燈由鄉民或舉或抬,如眾星拱月簇擁著“海神”頭像徹夜環鄉遊行,人們焚香點燭放鞭炮,以示恭迎。有一位叫安囝的馬祖鄉親曾寫過一首題為《元宵初上》的思親曲:“正月初一又十三,上彩暝,掛風燈,我厝的子孫上上香…,出自:
http://tieba.baidu.com/f?kz=646363272

從正月初七、八即開始送燈,十六歲以下兒童所玩花燈由母舅贈送。娘家要給新嫁女第一年送“觀音送子”燈,次年送“蓮盆燈”,第三年送“吉燈”。正月十三日或十四日為“上燈夜”(即上彩夜),十五日“鬧元宵”。出自:
http://travel.mangocity.com/fuzhou/fuzhou-holiday.html



  已有 5 位網友鼓勵
劉家國 
資深會員 

劉家國

來自 : 馬祖
註冊 : 2004-01-20
發表文章 : 1358
掌聲鼓勵 : 8033

發表時間 : 2010-12-20 14:48:30
FORM: Logged


劉家國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劉家國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林金炎校長今天來電,他已經找到「上彩暝掛風燈」的資料來源,是一本民國四十幾年出版的《馬祖采風錄》所寫,作者是李世琇。經網路搜尋,李世琇是當年任職馬祖日報記者。他曾經寫過一篇有關戰地政務的報導:馬祖戰地政務隊簡介

本報記者李世琇
  民國四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現在馬祖服務的戰地政務部隊,是革命陣營中新近茁壯的生力軍幹部都是遴選各部隊優秀的同志充任,允文允武,年青有為,活力充沛。這些極有抱負和理想的革命幹部,他們以拓荒的精神來前哨馬祖服務,三年來,茹苦含辛,披荊斬棘,不計名位,深入基層,從事實地的政務工作,在教育、經驗、建設、戶籍、警政、組訓民眾在各方面都有飛躍的進步,百廢併舉,氣象一新,齊頭並進,分途發展。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
~舉手之勞,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