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多雲時晴 溫度:21℃ AQI:86  風向:北 風力:7級 南竿雲高:7000呎 能見度:7000公尺 北竿雲高:13000呎 能見度:7000公尺
馬祖資訊網論壇 » 精華區 » 林金炎

林金炎友善列印



張貼者
林金炎 
資深會員 


註冊 : 2009-04-28
發表文章 : 188
掌聲鼓勵 : 1238

發表時間 : 2016-11-09 21:44:58
FORM: Logged


林金炎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林金炎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兩岸消失的吳航國校 --閱讀人次 : 3880

  吳航是福建省長樂市的別稱,相傳吳王夫差造舟於此,因而得名。這兒不僅有豐富的濱海資源,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座臨江新城,海西窗口,從鄭和揚千帆開洋啟航,承戴著吳航兒女的夢想與期望,承先啟後,繼續譜寫其海納百川的新詩篇。

大陸長樂吳航國校
  據《長樂志.列傳.義行》記載:「鄭勳,甲辰光緒三十年(1904年)任吳航兩等學校校長」。次年8月,朝廷詔諭「立停科舉,以公學校」,鄭勳在原先的吳航兩等學校基礎上,創辦吳航高等小學校,以縣城隍廟為校舍,初設高級三班,後遷「明倫堂」內,改稱長樂縣立第一高等小學校,為公立學校。
  民國18年,學校遷回文廟,改稱長樂縣「第一區縣立吳航小學校」。
  民國24年,王伯秋任福建省第一行政區督導專員兼長樂縣縣長,將學校改稱「夫子廟小學」,由劉傳志任校長。
  民國25年秋季,夫子廟小學又恢復原名為「吳航鎮中心國民學校」,由王時翰接任校長,未幾又改為林治謂為校長,這時期學校規模一個年級在12班左右,此時譜寫了吳航小學校歌,由林校長作曲,鄭叔毅作詞。
  民國28年,王美存校長(省師範本科畢業)特別注重戰時生活教育。
  民國30年4月19日,長樂縣初次被日本佔領,日寇馬隊駐紮校內,直到9月3日縣境重光,王美存奉令復校。
  民國31年吳航鎮改稱太平鎮,校名亦隨之改為「太平鎮中心國民學校」。
  民國33年,日軍再次入侵縣境,校舍門窗幾遭破壞,直到34年5月19日,縣境再度收復,學校才復課。這一年,太平鎮恢復稱「吳航鎮」,學校又更名為「吳航鎮中心國民學校」。
  民國36年,長樂縣成立教育會,該校校長王美存當選理事長。   
  1951年(民國40年)1月,中共將吳航鎮中心國民學校改名為長樂縣「城關中心小學」,期間該校成立中國少年兒童隊組織,師生政治熱情高漲,並配合土改、反霸、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政治運動。
  1954年9月,學校開始有副校長編制。
  1958年學校建立共黨支部,由副校長任書記。
  1962年,學校開展學習雷鋒運動。
  1966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全面展開,該校經歷了一場空前絕後的大劫難,部份教師掛牌挨鬥,強迫勞動,甚至遊街示眾,學生成了「紅小兵」組織,加入了造反「有理」的隊伍,直到打倒「四人幫」後,教育才復生機。
  1980年11月10日,又易名為福建省「長樂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成為一所省重點小學,但現今長樂師範學校也不存在了,學校乃稱「師範附小」即今。易名後首任校長鄭鴻德先生,續任校長陳順章,承辦創校百週年活動,特邀莒光(白犬)島吳航國小前來共相盛舉,現任校長為林英祥。









馬祖莒光(白犬)吳航國校
  民國39年,馬祖行政公署時期,馬祖白肯島的海上保安縱隊林滄圃副司令,籌議在海島恢復興建白肯小學,時游擊隊曾有人反對,他們以為即將「反攻大陸」了,何必在海島建校,但林副司令排除眾議,限於人力、財力,在青蕃澳仔建築新校舍1幢3間,課桌椅及其他用具,由地方熱心教育人士樂捐,並請林華璇為海島白肯區白肯中心學校第一任校長。採單級複式授課,而未入學之學齡兒童編入兒童隊,授以民眾識字教育
  民國42年9月,流亡的長樂縣政府在白肯島成立,那年將「白肯小學」改以長樂別名的「吳航學校」,隱含復校之意。長樂縣政府派陳道茂(福建長樂人,32歲)為吳航中心小學校長,並進行教具充實。
  民國45年,實施戰地政務,該校改隸為連江縣政府管轄,調陳才元(福建長樂人)為校長,次年陳一鵬(福建長樂人)先生任校長之職,並成立田澳分班,之後2年歷經陳仁(福建霞浦人)、尤德渠(福建福州人)二位校長,學校設民眾識字班,收男女學生62人,分開授課,而田澳學校有學生40人,採混合班授課。
  47年,吳航國校設有6班,附設一個田澳分班,計4個班級,共有學生145人,這年(46學年度)畢業生9人,參加全縣畢業生會考,獲個人一、二、三名,團體第一名,全部錄取馬中。
  49年4月,師生假勝利廣場「介壽臺」演出精彩晚會一場,白犬守備隊長頒「敬軍樂群」錦旗一面給陳一鵬校長。9月,余宗興(福建福清人)教員,獲推薦為優良教師。
  民國50年,余宗興調升該校校長,國校增建教室和辨公室落成,工程皆由當地駐軍協建。
  52年,教師陶裕柳(四川人)、薛中愷(北平人)、陳碧霞、陳瑞雲、陳惠萍及陳本章老師均熱心教學頗受好評,駐軍義教陳學元教美術、勞作,在大操場委託塑建領袖蔣介石半身塑像(陳學元後為全國名畫家)。
  53年,全縣國校課業抽考曹典章老師(吳航國校)最優,這年7月,撤消吳航國校田澳分班,併入本校。
  55年,鄭月英、陳泉英、陳碧霞教師赴台參加台灣省國校教師研習會第83期研習。
  57年,延長義務教育為9年,馬祖新學區劃定,第三學區設敬恆(稚暉)國民中學,學區為吳航,大坪兩小學,籌備主任劉穎異(遼寧瀋陽人)擔任,張興國聘為教師,原吳航國校校長余宗興調大坪國民小學校長,西犬島小學仍為「吳航國民小學」,校長由敬恆國中小校長一人兼任,國小改設主任。
  58年,吳航國小陳宜響老師娶了一位山東籍的媳婦許玉梅,地方傳為美談。
  61年9月派柏隆材(湖南寧遠人)為敬恆國中校長兼吳航國小校長。
  民國63年,實施九年一貫教育,奉命改制為「敬恆國民中小學」。從此「吳航國校」名稱消失了,該校畢業生20屆,約千名校友,分佈全國及世界各地。
  回首兩岸吳航,各自創校以來,悠悠歲月,培育出萬千學子,遍佈中華大地,他們當中不乏優秀人才,在各個崗位上為社會進步繁榮,做出貢獻,為吳航母校增添光彩。






照片由余長明主任提供







  已有 9 位網友鼓勵
3536 
初階會員 


註冊 : 2011-08-21
發表文章 : 21
掌聲鼓勵 : 56

發表時間 : 2016-11-10 19:21:12
FORM: Logged


3536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3536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真不知道當年莒光「敬恆國中」是誰命名的?
北竿有「中山國中」,南竿「介壽」、「中正」兩國中,莒光退而求其次,理應名「經國國中」,或者維持原名「吳航國中」,卻偏偏取名「敬恆」,難道吳航的「吳」跟吳敬恆有關嗎?
以軍領政年代,擅自改地名,沒有人敢抗議?把吳航原意給抹滅了。
昔日校友想補發一張畢業證書也難了。
如果兩岸校友,有朝一日重聚,能重唱第一版的校歌,真是兩岸一大頭條新聞。



  已有 4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