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雷雨 霧  溫度:23℃ AQI:  風向:北 風力:11級 南竿雲高:200呎 能見度:500公尺 北竿雲高:200呎 能見度:1000公尺
馬祖資訊網論壇 » 精華區 » 陳友民

陳友民友善列印



張貼者
陳友民 
資深會員 


註冊 : 2023-03-02
發表文章 : 478
掌聲鼓勵 : 27

發表時間 : 2023-09-11 07:12:07
FORM: Logged


陳友民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陳友民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澎湖漁翁島燈塔 --閱讀人次 : 301

撰者/陳友民

漁翁島舊名西瀛,16世紀荷蘭人改稱「漁翁之島」,與澎湖本島及白沙島三島鼎足而立,面積18.2平方公里,海拔52公尺,是澎湖群島的三大島嶼之一。因比周圍其他島嶼為高,三百多年前已是臺灣與福建、廈門間的重要航線指標。島上之燈塔原名西嶼燈塔,後來改名漁翁島燈塔,位於澎湖群島西嶼鄉外垵村漁翁島西南端吃子尾的高地上,即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195號。塔為圓形的鐵塔,高11公尺,是臺灣最古老的燈塔。頂層外有環繞陽臺。燈高60.7公尺(以高潮面至燈火中心計算),裝設4等旋轉透鏡電燈。其下共有三座燈塔及燈杆,即查母嶼燈塔、浮塭燈杆、海墘岩燈杆。

回溯燈塔的歷史沿革,最早可溯及清王朝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最早係七級石造的燈塔,由澎湖郡伯蔣元樞與通判謝維祺募款建造,作為海上航行辨識指標。1875年因長年屢遭風災,所產生的燈光比較薄弱,不符合國際燈塔應有的光力標準而遭拆除。清光緒年間曾在原址上予以重建,係臺灣地區最早的西式燈塔,改名漁翁島燈塔。明亮白色柱狀的建築,由下往上形體漸漸縮小,佇立在花崗岩地形上,燈塔四周一樣是潔白石牆,整體帶有濃厚的異國風情,置身其中彷彿讓人有徜徉在地中海希臘海邊的錯覺。

目前燈塔列為國家二級古蹟。入口處有一個粉紅色幸福郵筒,燈塔旁有一座古碑,即「西嶼燈塔碑記」,是清光緒八年(1828年)重修燈塔時所立者。碑文中載明了當時燈塔損毀原因,是記錄燈塔沿革的重要史證。燈塔庭院內有三尊鑄鐵霧砲,清光緒元年(1875年)所立。燈塔矗立在澎湖群島海域中的小丘地上,視野良好,景象開闊,一望無際的海景,成為漁翁島燈塔迷人之亮點。
112.09.11(Mon)



  已有 0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