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多雲時晴 溫度:24℃ AQI:  風向:北 風力:5級 南竿雲高:13000呎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北竿雲高:12000呎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馬祖資訊網論壇 » 討論與交流 » 生活文化

生活文化友善列印



張貼者
葉船長文史工作室 
初階會員 


註冊 : 2013-07-01
發表文章 : 25
掌聲鼓勵 : 46

發表時間 : 2013-09-19 23:12:03
FORM: Logged


葉船長文史工作室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葉船長文史工作室 葉船長文史工作室的個人首頁: https://www.facebook.com/ye.yeh.48c.zhang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鹿兒島-馬祖大坵 --閱讀人次 : 3372

鹿兒島-馬祖大坵
  孤懸在海中的小島,像孤懸於海上的心臟,潮來潮去,跳動著,一個浪頭激越拍岸,雪白騰濺,嘩啦落下,退去;每朵浪花是大海也是它自己,遊客您無法體會它的脈動。連江縣之大坵島與北竿島並未相連(隔海面距離約200公尺),交通不便導致謀生不易,早在民國81年戰地政務中止前,島上居民紛紛向外移居。隨後,少數有軍人駐紮,但因為軍方人力資源銳減,大坵原為北竿鄉7個行政村之一。
  據戶籍資料中得知民國45年住有38戶169人;59年是全盛時期曾達45戶280人(參閱失去的地平線:大坵島/馬祖通訊第41期/1996年11月14日出刊/劉家國)。還設有塘岐國小大坵分校,並高達400餘名駐軍,走在廢墟島裡很難想像過去整個大坵有居民加軍人約700人這樣多的人氣,民國70年代因人口大量外移而後走上廢村,大坵島最慢搬移的居民陳金官,在民國79年4月7日下午,陳老漁民壓抑著心中萬般不捨,帶著老妻,提著大包小包行李,在次子陳鵬舉「護航」下,三步兩回頭地告別大坵,舉家遷居到對岸的橋仔村。這一天,不但是陳老先生一輩子最刻骨銘心的大日子,對於原已蕭條空寂,只剩最後一戶住家的大坵來說,更是就此畫下了休止符,成為一座走入歷史的廢村,目前在行政劃分上隸屬於北竿鄉橋仔村第4鄰。
  大坵島面積約0.69平方公里,不再是所謂的「無人島」,從桃園搬來的胡進江先生,因為曾在北竿當兵而與馬祖島嶼結緣,從此愛上這裡的山、這裡的海,這裡的好人情與好空氣,又因喜歡釣魚,100年6月27日將戶籍遷入大坵,正式成為「大坵人」,而大坵島繼85年撤軍成為無人島之後,又再度成為「有人島」。85年國軍撤軍之後成為無人島至今,島上只有縣府野放的梅花鹿,梅花鹿當了十多年的「島主」,現在島主可能要換「人」來做。胡進江先生將戶籍遷入大坵,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坵人,而大坵也從無人島再度成為有人島,現在不是軍事管制區也不是無人島礁,大坵是行政權管轄區域之一。
  胡進江先生100年7月23日在素有「磯釣天堂」的大坵島上,租下島上破舊的傳統石厝,並加以整建為民宿,以「大坵生態樂園」正式展開旅宿經營,開起民宿,養蜈蚣雞,提供遊客方便,成了最新出爐的大坵島島主,尋味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大坵…」沐著晨曦,照著星輝,享受垂釣、聽濤、賞鷗、戲鹿、沈思、孤陋、遠離喧囂、走入荒野,浸潤大自然的浩瀚,游哉帝堯時代〈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的意境。
  島上野放的梅花鹿,原始於民國70年代,政府為恐共軍切斷台馬運補路線,國軍執行「反孤困作戰」計畫,從台灣購買黃牛,台北市立動物園則捐贈梅花鹿,做為肉食補充來源,豢養在當地的農改場,也就是現在的南竿鄉四維村海水淡化廠旁。82年戰地政務解除,兩岸情勢趨緩,也沒有「養肉防斷糧」必要,其實當年背負著「反共救國」的重要神聖任務!民國85年連江縣南竿鄉四維村農業改良場關閉所屬的三民畜牧場,當時,縣府打算野放13隻梅花鹿到大坵島,其中兩隻在運送過程中逃跑,最後成功「登島」僅11隻,讓鹿群可以在這座無人島上恣意奔馳。在這將近16年中,11頭梅花鹿繁衍到約150頭(近親基因組合繁殖,有畸形角發生),當地原本豐盛草地被啃食只剩一片黃土。101年清明節大坵民眾返鄉祭祖時,發現一大片血跡斑斑的「梅花屍鹿」,且臭氣沖天。
  101年4月中旬,連江縣政府委託台大獸醫系副教授季昭華、林務局野生動物保育科科長林國彰以及台北市立動物園等專家學者登島勘查,發現死亡鹿群有成鹿也有幼鹿,死亡時間已達3個月以上,且鹿隻死亡幾乎在同一時間,並無陸續死亡現象,專家擔心,梅花鹿具有肺結核、布氏等人畜共通傳染病,採樣20隻檢疫,所以排除致死原因是傳染病導致。
  林國彰接受平面媒體訪問時表示,依照大坵的島生存環境,容納80隻鹿隻生存就很緊繃,但大坵島鹿群數量竟超過容納值的2倍,才產生糧食不足導致鹿群搶食、吃土,甚至餓到咬自己或同伴的皮吃。
  季昭華則說,100年冬天除了氣溫驟降,雨水也很稀少,造成島內草皮無良好環境生長,鹿隻才不得已啃食土塊,可能因此誤食了土壤內含有的「丁型梭狀芽胞桿菌屬之產氣莢膜桿菌」,產生驟死的狀況,這也可能導致鹿隻大量死亡。
  另外,勘查學者也發現,這些死亡鹿隻的鹿角及鹿茸都消失了,且鹿角生根處「橫切面完整」,不排除是人為採取,但死亡鹿群只剩皮骨,可以撿到完整鹿角及骷髏頭,因此無法判斷鹿群是否有遭到人為獵殺。(參閱ETtoday新聞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綜觀上情,導致鹿群稀少原因:
1、近親基因組合繁殖,免疫力低,有畸形角發生。
2、物競天擇,鹿群數量過多,糧食不足。
3、冬天氣溫驟降,雨水稀少,無優勢避寒地形。
4、自然耗損與淘汰率,生老病死及雄鹿爭地盤,打鬥掉下斷崖落海而亡。
5、盤點數量之人,未普查而失真。
6、人為因素(待查中)。
  建議:裝設錄影機監視、檢疫、換種、闢建防寒地形;種植梅樹、櫻花、桃樹、李樹、楓樹等等,增加觀賞內涵。

大坵島生態樂園:
地址:連江縣北竿鄉橋仔村4鄰164號
經度/緯度(E119.99774800,N26.22466400)
如何上大坵島?達摩:一葦渡江,乘風破浪,從北竿搭船約15-20分鐘;連江縣北竿鄉有3艘娛樂漁船可至大坵島,相關連絡資訊如下:
梅花公主號娛樂漁船、大雄壹號娛樂漁船、龍福號娛樂漁船。



  已有 7 位網友鼓勵
admin 
站長 

admin

來自 : 馬祖
註冊 : 2003-12-12
發表文章 : 36966
掌聲鼓勵 : 34094

發表時間 : 2013-09-20 01:45:54
FORM: Logged


admin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admin admin的個人首頁: https://www.facebook.com/matsu.idv.tw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相關報導:
失去的地平線:大坵島(馬祖通訊 1996年11月14日出刊)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
~站長Line ID:0932354724  ~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
葉船長文史工作室 
初階會員 


註冊 : 2013-07-01
發表文章 : 25
掌聲鼓勵 : 46

發表時間 : 2013-09-20 10:13:54
FORM: Logged


葉船長文史工作室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葉船長文史工作室 葉船長文史工作室的個人首頁: https://www.facebook.com/ye.yeh.48c.zhang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一.謝謝.
二.文中已有加註.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