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公視《獨立特派員》6/12晚間播出:魚兒不見了 --閱讀人次 : 1402

國之北疆的馬祖,因為有福建閩江出海帶來的豐富有機質,又有洋流經過,自古以來,馬祖附近六千平方公里的海域,一直是我國重要的漁場。馬祖曾有黃魚故鄉的美名,當時漁民靠著捕撈黃魚,一夜致富的故事比比皆是,但因為過度捕撈,又有大陸漁船頻繁炸魚,漁源漸漸枯竭,加上在早期兩岸對峙軍事管制年代,漁民出海捕魚處處受限,漁業人才出現斷層。當老船長凋零,年輕人不回來也不再出海,馬祖面臨了艱鉅的困境。
張良衛是馬祖北竿有名的釣魚高手,船上的箱子一打開,裡頭都是好幾斤重的大尾鱸魚。但馬祖漁業的現況卻是在「台灣」釣魚,賣到「大陸」賺人民幣。
==馬祖北竿橋仔漁民 張良衛==
我前半個月釣到一隻黃魚
只有一公斤 賣到一萬五
一公斤賣到一萬五台幣
現在魚貨跟以前比啊
大概少了95%啊
黃魚不見了,漁夫也不再捕魚。另一位漁民王建弟,現在開船載著是最前線的重要食糧。
==馬祖北竿橋仔漁民 王建弟==
一個月差不多有5次運補
等於說差不多六天至七天
或是五天 運補也是要看氣象
因為我們說氣象 你風浪大
高登亮島就沒有辦法上去啊
天氣好 我們稍微好
六天就要運補一次
經歷過三十六年出海捕魚要登記,限制海上交易的軍管時期,加速了馬祖的傳統漁業面臨轉型的危機。漁源枯竭,人才凋零,靠海討生活的馬祖人,都必須先面對無魚之島的危機。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 邵廣昭==
大黃魚可能是四到六月
小黃魚是三到五月
或者白帶魚 或者日本
那些繁殖季節都在那個時候
所以那個時候
如果可以禁漁的話
就會讓牠們的母魚
有機會去繁殖 產卵下一代
然後你再去抓 這樣可能
對資源的保育比較有用
橋仔村的榮景如潮水一般,曾經潮起如今潮落,下一代,得從漸漸枯竭的大海,尋找復育的生機
(2013-06-12 19:00) 晚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