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調查結果 南竿仁愛電池山土壤汙染嚴重 --閱讀人次 : 3946 2010-01-09 馬祖日報
【本報訊】處理仁愛村「電池山」後續作業,聯勤馬祖地區支援指揮部經委託捷博科技顧問公司規劃及進行土壤汙染範圍調查作業,並於去年底完成「土壤汙染評估調查結果報告」,結果採樣調查七個點,發現該處土壤在總石油碳氫化合物、重金屬的鋅、銅、汞等均分別超過管制值二倍到二十倍以上,顯見問題相當嚴重,顧問公司是建議將受汙染土讓全數開挖清除,另覓地點以混拌稀釋或直接運回台灣本島處理,當地才有完整健康復育的可能。
在民國九十五年初,引發地區各界關切的在南竿仁愛村的防區補給油庫「電池山」問題,由於坐落聯勤馬支部營區,所以該部是要負起全責,由學弟們來承擔學長留下來的「禮物」。
而當時經過開挖及清運後,後續處理及復原問題仍然非常重要;聯勤馬支部為預防汙染持續擴散,去年特別委請捷博科技顧問公司規劃及進行土壤汙染範圍調查作業,後續將針對超過土壤汙染管制標準之區域,進行汙染改善工程之設計規劃及可行性評估,以利後續處理工作。
捷博公司於去年十一月十七日起展開馬支部營區內廢棄場址土壤汙染評估調查現勘作業,現址面積約二千八百平方公尺,採樣調查針對場址內有重金屬汙染之虞區域進行汙染濃度及汙染範圍調查,包括場址入口、油壕區及掩埋區等,工作人員共開挖八個孔,採集二十組樣品,並以最快速的時間送回台灣檢驗。
經過檢驗,結果發現總石油碳氫化合物超過土壤汙染管制值,其他樣品也分別含有過量的鋅、銅、汞等重金屬,而且含量均分別超過管制值二倍到二十倍以上,顯示場址內全區都普遍有重金屬鋅的汙染,靠山壁側以銅、汞為主要汙染,深度在二十至一百公分之間,而總石油碳氫化合物之汙染則集中在油壕周圍,顯示該區除電池殘留的重金屬外,還有石油的汙染。
後續改善方面,該區的汙染特性主要為廢棄電池傾棄掩埋所造成之土壤重金屬汙染,以及油壕區之土壤 TPH汙染,重金屬汙染項目以鋅、銅、汞三類為主,於後續整治規劃可分為廢棄物及汙染土壤整治兩方向,土壤汙染有因降雨而擴散的問題,故需將超過管制標準三倍以上,以及含汞汙染的土壤,由於不適合於現場進行混合稀釋,必須開挖清除,並建議運回台灣本島特殊處理。







2010-01-09 馬祖日報
軍用廢電池汙染土壤 事隔四年才善後

九十五年二月爆發的「電池山」事件,時隔四年才要處理該處的汙染土壤,但只要動手開始去做,總會有改善的一天。(圖�文:曹重偉)
【本報訊】從民國九十五年初爆發的仁愛村「電池山」事件,軍方當時的指揮官陸小榮雖然第一時間就出面處理,完成廢電池的開挖清除作業,並特別以圍牆整建工程將該處圍起,但被電池及廢油汙染的土壤還是存在,並會隨著每次降雨,將鋅、銅、汞等重金屬慢慢擴散,所以當地人士指出,該處一定要完全清除,雖然軍方從去年底總算有後續動作,但遲了快四年也未免太慢了。
九十五年二月,當時民間刊物「馬祖通訊」踢爆「仁愛軍中廢電池山」一事,主要指出國軍在馬祖南竿地區長期使用後的廢棄電池,過去棄置在南竿鄉仁愛村上方,已形成廢棄電池山,長期汙染馬祖土地及海域,危害馬祖軍民之健康。時任馬祖防衛指揮部的指揮官陸小榮中將,對此軍用廢電池棄置造成汙染問題極為重視,除了立即召集相關幹部研擬解決方案外,並責成用地單位聯勤馬祖地區支援指揮部編成小組,全面實施清查及處理。
經與縣府環保局共同會勘,發現廢電池多為二號及三號電池,棄置地點現為補給分庫廢品蒐集站,二、三十年前原為電池庫;由於國軍廢電池均依規定回收,送地區環保單位處理,因此這些電池應為約二十年前,電池庫裁撤後遺留的廢品。建議先請專家評估廢電池棄置的確實範圍、數量、型式、深度及影響,提出最有效的處理方式後,陸小榮除請環保局立即協調專業單位現勘外,並指示地支部先加強周邊阻絕及儘速回運該地的廢品,以利後續處理。
廢棄電池的問題當時也引起中央注意,立委曹爾忠特別以臨時提案要求行政院責成國防部、環保署及地方政府組專案清除小組,並限期全面回收處理,以維人民生命安全及環境生態;此提案獲得跨黨派廿三位立委的連署支持。該提案要求行政院應責由國防部、行政院環保署及地方政府等相關單位,組成專案清除小組,全面清查馬祖地區四鄉九島(含大小坵、高登、亮島)現有或曾有駐軍地區棄置廢棄電池的情形,並限期全面清除回收處理。
當年經過六個多月的開挖與清除,「電池山」也差不多被夷平了,馬防部當時也強調,現行國軍對廢電池處理已訂有一套嚴謹的標準作業程序,辦理回收及處理,因此不會再發生廢電池丟棄或掩埋的情事,並與縣府環保局密切合作與落實回收,維持馬祖無汙染的乾淨環境;只是該處的土壤汙染問題,是遲至去年底才有後續動作。
一般認為,軍用廢電池所造成的環保問題只是其中一環,事實上馬祖類似的戰地政務時期環保問題還有很多,面對當時的環境與條件,這些問題到現在歸咎責任已於事無補,算是歷史的傷害,但也一定要設法彌補,只要動手去做,就會有改善解決的一天。





有關仁愛村軍方廢電池儲存場污染案,本局說明如下,該區域於九十五年發現廢電池污染事件,經該區域土地所屬軍方單位單位自行挖除土壤及清理費電池後,本局於95年度連江縣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調查及查證工作計畫案(95年7月至96年7月),在民國96年4月10日辦理該區域土壤污染調查工作,並檢測證實土壤污染,並依照土壤污染整治法細則第八條於96年11月28日發文聯勤地支部限期於本(97)年09月30日前採取適當措施,使污染物濃度低於土壤、地下水污染管制標準,該部即提出以生物攝取法: 種植非食用高經濟性花卉苗木等作物,利用植生吸附土壤污染,期間並由本局人員每月至該污染處辦理現地巡查改善情形,即期經本局於97年12月辦理該處土壤驗證工作,發現該處土壤重金屬污染物質均有下降,但仍未達管制標準內,經該部申請展延自行整治時間,本局於98年4月再行驗證結果,發現該處土壤重金屬污染物質均有下降,但依舊未達管制標準內,該部即提出更換整治方法,擬改採土壤污染改善工程方式辦理,經會議討論,本局並於98年8月要求該部於98年12月完成土壤污染評估調查結果,研提整治工法方向,並限期於99年12月31日前完成污染整治工作。
本局亦積極追蹤本案,並於98年依據地下水文流向,於該污染點地下水上下游處(即廢電池山往中興嶺方向、國軍馬祖醫院下方道路旁各設置地下水標準監測井2口及於下方仁愛村聯保廠設置1口一般監測井)三點連成一大三角形區域,長期監測該處污染,於98年12月委請委辦公司(亞新工程顧問公司及檢驗機構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採測監測井地下水,經驗證結果各項檢測數值均符合污染監測基準未發現污染情形,證實重金屬污染僅止於該處土壤層內,並未轉移污染,地下水亦未受污染,另本局分別於95至98年間分別針對仁愛村村境內包括海濱、兩棲連、仁愛街中、聯保廠、仁愛國小等鄰近地區多處土壤及地下水辦理檢測工作,均未發現污染情形,本局亦於未來年度持續監測該處污染整治改善工作。
土壤及水是孕育生命的泉源珍惜保護土壤及地下水,本局亦持續積極執行各項土壤及地下水監測及管制工作,維護地區土壤及地下水環境品質。
連江縣政府環保局 啟







2010-01-10 馬祖日報
廢電池山事件 前環保局長陳秀華:任內堅持要做最妥適處理
【本報訊】針對此次仁愛村電池山事件,軍方雖然有採取要解決的動作,但從原先的消極態度到去年才決定要澈底挖除處理,前環保局長陳秀華回想起這樁事件,他特別表示,此案他是高度關切、年年追蹤,雖然有採種樹等方式來改善,但都效果不彰,嚴格要求軍方在汙染值未降到標準值以內,不得解除列管,並行文國防部高層要求重視此問題,讓軍方不得不妥協,改為澈底挖除處理。
前局長陳秀華表示,該事件自九十五年爆發以來,軍方雖完成初步廢電池的清理工作,但被汙染的土壤卻未有後續有效處理,當時就建議將汙染土壤全部移除,地支部在他強烈要求的壓力之下,但因為經費問題所以只提議植樹,利用樹木來吸收這些重金屬,不過接下來幾年檢測的結果,還是超出標準值甚多。
陳秀華指出,當時一方面要求軍方處理,另一方面就是監控汙染的擴散,包括仁愛村附近的水井及土壤,都確定沒有遭受汙染;不過軍方所提的「植樹法」,他認為是緩兵之計,而且效果太慢,緩不濟急,所以再次要求一定要將汙染區域土壤全數移除,而且在汙染值降到標準值以內之前,絕對不得解除管制。
但全面開挖確實經費龐大,當時經地支部長官在鄉長陪同下,親自向他當面協調,但他仍是相當的堅持不妥協,該長官當時說:「陳秀華是他見過最難溝通的局長」,「最牛局長」之名不脛而走。
後來環保局也配合行文給國防部,指出這是重大事件,務必要提供地支部協助;軍方總算是妥協,從去年起開始改弦易轍,經再次調查後,再將受汙染土壤全數開挖清除,另覓地點以混拌稀釋或直接運回台灣本島處理,才能讓這座電池山事件獲得最圓滿的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