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晴朗 溫度:24℃ AQI:97  風向:北 風力:3級 南竿雲高: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北竿雲高: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馬祖資訊網論壇 » 新聞、布告 »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友善列印



張貼者
劉家國 
資深會員 

劉家國

來自 : 馬祖
註冊 : 2004-01-20
發表文章 : 1366
掌聲鼓勵 : 8121

發表時間 : 2010-02-06 00:27:43
FORM: Logged


劉家國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劉家國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莒光航線 大和航業每趟2萬4500元得標 --閱讀人次 : 2091

2010-02-06 馬祖日報

 【記者劉秋月�南竿報導】莒光航線昨天正式標出,由大和航業公司以每趟二萬四千五百元得標,但此次跟過去二年一標不同,此次合約僅有九個月,連江航業公司表示,主要為保留彈性,因應若新船購置,航報可能有所調整。

 自去年十一月開始,莒光航線一直以一個月一次的限制性招標方式,由大和航業代行,連續兩次開標,都因未達底價宣告廢標,昨天是第三次開標,總算成功正式標出,讓懸宕幾個月的莒光航報底定。

 昨天莒光航報由原本代行的大和航業得標,以每趟二萬四千五百元得標,時間是自二月九日到十一月二十八日,共九個月,與過去二年一簽不同。連江航業公司表示,主要是為縣府目前正緊鑼密鼓進行購建新臺馬輪及新島際交通船,新船購入都可能會有航報或相關政策上的調整,為預留彈性故僅簽九個月。



  已有 0 位網友鼓勵
~舉手之勞,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
三哥 
中階會員 


來自 : 天上的雲朵
註冊 : 2010-01-03
發表文章 : 51
掌聲鼓勵 : 166

發表時間 : 2010-02-06 10:09:17
FORM: Logged


三哥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三哥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各位鄉親您看的懂這則報導嗎?所謂每趟到底是指南竿開往莒光?還是東、西莒之間的每趟,馬報記者可要加油了!寫了一堆,完全不能精準表達訊息,可能誤導新聞事件核心價值;順道可以報導搭乘時船票優惠價格,縣政府對於購票補助的方式,船票的收入是給縣政府,還是大和航業船東?預估每個月縣政府對於海上航運(包括台馬輪外包營業及南北竿與東引之間航運)總共一年補助支出是多少?佔縣政府一年的總預算多少?這樣才是完整的報導整,讓縣民看了報導有整體事件的概念!拿了薪水,就要敬業!以上小小建議,如有造成不舒服也請包含!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
藍色雨 
初階會員 


註冊 : 2009-05-21
發表文章 : 20
掌聲鼓勵 : 72

發表時間 : 2010-02-06 16:36:01
FORM: Logged


藍色雨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藍色雨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三哥 wrote:
各位鄉親您看的懂這則報導嗎?所謂每趟到底是指南竿開往莒光?還是東、西莒之間的每趟,馬報記者可要加油了!寫了一堆,完全不能精準表達訊息,可能誤導新聞事件核心價值;順道可以報導搭乘時船票優惠價格,縣政府對於購票補助的方式,船票的收入是給縣政府,還是大和航業船東?預估每個月縣政府對於海上航運(包括台馬輪外包營業及南北竿與東引之間航運)總共一年補助支出是多少?佔縣政府一年的總預算多少?這樣才是完整的報導整,讓縣民看了報導有整體事件的概念!拿了薪水,就要敬業!以上小小建議,如有造成不舒服也請包含!

三哥網友說的是...
馬祖地區海運交通的議題談過很多次,小弟記得曾經有筆者網友PO了一份關於澎湖的海運交通計畫書,縣府交通局或相關單位,如果沒有屬於自己的智慧創意,難道不可以看看學習別人是怎麼做規劃分析嗎?
"東台東馬"議題在燃燒,雖說交通事業在馬祖無法用經濟模式分析,但是如果有一份完整的航運路線成本價值分析,即使有人因本位化主義有所不滿,但是公部門有明確的效益分析規劃攤在陽光下,相信大多數善良純樸的馬祖鄉親,一樣能相互體會。
雖說交通是所有建設之母,但是經濟的發展來自於人口,人口無法增加,花大筆的鈔票所謂何??簡單說:為了方便浪費了資源,假設每行駛一航班島內航線所需的每人成本是100元,增加航班便利交通所有人都會拍手讚同,但如果每人成本是10000元,大家會怎麼想呢??
馬祖地區經費資源有限,如何讓人口的增加才是當務之急,我們常說"人氣",有人的地方才會"匯財聚氣",陳縣長八年在他口裡的豐功偉業,的確在外觀上有了改變,但是裏子裡是"蚊子館"很多,當然八年來的各議員也是責無旁貸,我們回顧十大建設,是政府為產業升級而計畫的,同樣馬祖的硬體是為產業升級而計畫的嗎??過去的不再討論,期盼新政府別再依慣的全部發展硬體,請發展一些公部門產業吧,促進地區就業,讓異鄉遊子優秀人才回流,寧可將資源運用再培養人才發展產業(無論產銷是否平衡)
,總比把資源花在"養蚊子"來得有效益吧。再說發展觀光,沒有產業結合的觀光,只有落得台灣觀光客常說的一句話:"好山.好水.好無聊",為什麼??因為"人氣"不足。先增加在地人口吧,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消費,有消費自然會帶動各種產業,先自救而後人救之,不是嗎???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