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期待總統說yes /文:連江縣長楊綏生 --閱讀人次 : 2382 2010-06-09 馬祖日報
觀光是馬祖惟一的活路,海空交通是發展觀光的任督二脈。現在我們連回家的路都不順,豈敢奢談發展觀光?
為了突破困境,爭取建購新一世代的快輪,幾個月以來,我們幾乎拜訪並請託了所有與該案可能有關的機關跟首長,也在有決定性的機關首長鼓勵下,很努力地完成了「建購新臺馬輪修正計畫」報請交通部審核,交通部則轉由基隆港務局審核中。遺憾的是,負責審核的單位,我們看不到針對資料數據的專業解讀與分析,只看到反對的立場在做梗。
大三通後,陸客湧至台灣、金門,台灣經濟因而好轉,離大陸最近的馬祖,擁有絕佳的地緣位置,卻被澈底地邊緣化。
小三通開放之初,經由金門、馬祖的旅客人數比為5比2,現在是20比1,金門、馬祖的差距,將以更大、更快的速度拉開。究其主要原因,金門有一座第一類精確儀降機場,從空中帶來大量的客源。而馬祖受限於天候、地形及海象,加上過去關鍵的時間裡,無法將有限的資源做最有效地利用,致完全失去競爭力。
吾人長期投注於分析、研究馬祖交通問題的癥結,也尋找問題的可能解答方案,遂有「以交通帶動觀光,以觀光扶持產業,以產業活絡經濟」的思維。
有關空中交通的改善,雖然我們從不曾鬆懈努力,卻無法一蹴可及。就算馬總統答應送我們一座標準機場,完工啟用也是5-8年以後的事。
海上交通;如果按照原規劃方向,對於狀況頻傳的臺馬輪汰換可謂「緩不濟急」,既便是兩、三年後能如期順利下水,以現有臺馬輪為主要參考設計規範,將欠缺有競爭力可言。
現貨市場上出現的第二世代先進三體快輪,為馬祖的海上交通改善露出曙光,是一項可立竿見影的甚佳方案。為了親自體驗第一世代先進的三體快輪,兩年前在總統就職前,我們曾自費組成了五人考察體驗團,來回搭了四十多個小時的飛機,遠赴海況與我們相近似的加納利群島親自搭乘體驗。另外,上週台大船舶技術研究中心的郭教授及本府交通局的盧課長,也遠赴澳洲全世界最先進的高速快輪製造船廠參與試航,他們是台灣少數幾個對三體快輪有較深入研究的人。
將原造船計畫變更為現成三體快輪購置計畫是否可行?應可歸納為兩個面向來討論;單從技術面來看,該輪是否適航於台灣海峽?無論從第一代大型三體快輪在加納利群島的航行實績及通過國際權威認證機構(勞斯驗船協會)所認證的資料數據來看,三體快輪在台灣海峽的適航能力優於傳統的客輪。其次要從營運面來看,這艘船能否成功持續營運?包括許多人擔心的國內能否維修及零件備品來源問題?我想有了「舒適、平穩、快捷」的利器,我們就擁有了競爭力,有利於市場開發,不怕不能維持營運。有關維修問題,我們做了市場調查而且也有因應做法。至於適航性等專業技術面的問題;我們請台大船舶技術研究中心的郭教授加以說明(已經完成修正計畫),營運面的問題,我們也請中興大學的陳雪如教授來做說明。
台灣四面是海,我們也以海洋國家自居,可是我們的海洋實力在哪?在陸地上我們應有盡有,連高鐵也不缺席,但是,在海上我們落後很遠很遠,以至於從實務的海運界、學界到政府主管海運機構的想法都出現鎖國心態,有極大的待提升空間。
購置現成合適的先進三體快輪,不但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突破馬祖對外交通困境,達到立竿見影之效,同時;更可以在最短的時間裡,提升我國的海洋運輸實力到先進國家的地步,而這個決定一開始我們就認定,必需要有總統的前瞻與睿智做最後政策決定。而我們尋求改變是為了提升競爭力、求生存。
在別的縣市,砸同樣的錢,不一定能解決問題、看到成果。但是在馬祖,除了原先已編列的預算金額,總統不必煩惱另外去找錢,只要點頭,說一句yes,就可以讓馬祖突破困境、脫胎換骨,讓馬祖繁榮可期,我們可以大膽地對外招商、攬客,不怕客人來不了、回不去,否則馬祖將原地踏步甚至逐步下滑、倒退。
我們要的不多,也不想替總統添麻煩,現在我們最迫切需要的,是一艘能將我們順利帶回家,將旅客順利帶來、方便離去的新世代船隻,馬祖的多數鄉親都在期待總統說y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