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雷盟弟的戰地童年》新書發表會圓滿成功 --閱讀人次 : 1790 2009-07-06 馬祖日報

《雷盟弟的戰地童年》昨天在北竿橋仔舉行新書發表,引領讀者回味軍管時期的生活。(圖�文:邱竟瑋)
【本報訊】馬祖資訊網人氣作家雷盟弟、夏淑華新書發表會,昨天在北竿圓滿成功。縣長陳雪生、副議長陳貴忠與多位貴賓到場致意,馬祖旅臺校長陳冠人與多位作者同學,紛紛從海內、外發來賀電。
昨天上午,北竿橋仔充滿了期待的氣氛,坐在漁展館前的群眾都在等待雷盟弟與夏淑華夫婦的簽書會開始。雷盟弟是橋仔旅臺鄉親陳天順,與妻子採用前者作圖,後者為文的方式,於馬資網刊登了百餘篇圖文並茂的故事,訴說軍管時期馬祖庶民的生活。
縣長陳雪生特別到場恭賀,副議長陳貴忠、議員謝承春與鄉長周瑞國,以及鄉代會主席吳金平與橋仔、坂里村長均到場致意。
夏淑華除感謝來賓支持,亦訴說創作緣起;民國九十四年夏天她陪丈夫返鄉參加同學會,回台後,將感動的心情,紀錄在馬資網上,也就是她在馬資網刊登的第一篇文章〈萍聚〉(筆名:天順老婆)。後來她更與丈夫分工合作,運用編劇與動畫等各自的專長,形成百餘頁作品,在馬資網與本報副刊均獲得熱烈迴響。
據馬資網創辦人劉家國統計,雷盟弟與夏淑華的創作全集在該網點閱率一萬六千餘次,單篇文章最高超過六千次,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如今,作品終於獲得二魚出版社同意出版,還要接受市場考驗,但地區軍、政要員已合計認購逾三百本,網友也紛紛詢問。
北竿文協與推薦序作者們說:《雷盟弟的戰地童年》的魅力在於描述軍管時期馬祖的常民生活、親情記事與漁村印象;對映著時代變遷令許多鄉親回味。







簽書空檔 雷盟弟夫婦重遊北竿,讚嘆故鄉進步之快
【本報訊】馬祖旅臺作家雷盟弟(陳天順)、夏淑華夫婦昨重遊北竿,對故鄉橋仔的變遷大為讚嘆,主要在廟宇的數量和規模。他們也走訪村內每一個角落,回憶當年被長輩拿棍子追著跑的童稚時光。
昨天上午,陳天順與夏淑華夫婦藉簽書會前的空檔重遊橋仔村,走訪許多家庭,和許多還健在的長輩們聊天,同時也探索每一個村內角落,拾回童年的記憶。陳天順說,跟哪一位玩伴在村子的哪裡做過什麼事他大都記得;觸景生情,令他紅了眼眶。
他們也讚嘆橋仔建設的突飛猛進,在各級政府的建設下,水泥路面、路燈逐漸完備,富麗漁村展示館也建立起來,跟三十幾年前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最主要的變化,陳天順認為是廟宇增多;橋仔素有「廟比民宅多、神明比人多」的特徵,但三十幾年前普遍設在民宅內,或者是規模簡陋的小廟,如今多成為華麗、雄偉的廟宇。
橋仔村長陳尚飛則表示,陳天順先生兒時橋仔玄天上帝廟、五靈公廟與探花府田元帥廟等均已建立,但規模很小;多年後改建,也增建兩座大王廟(此指白馬尊王)、山西靈臺公廟等廟宇。
廟宇的裝飾、規模變化通常與信徒的供奉能力有關;隨著經濟發展,多位致富的北竿鄉親也改建廟宇;但無論廟宇和村容怎麼變,陳天順說:他永遠不會忘記兒時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