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兩岸今制定漁業資源養護方案 --閱讀人次 : 1571 2009-9-21 馬祖日報
【大公網訊】海峽兩岸漁業界人士二十一日在福州,共同制定了台灣海峽漁業資源養護方案,以修復海洋生物資源,為兩岸漁民共謀福祉。
台灣海峽漁業資源豐富,是一些重要經濟魚蝦蟹貝類的產卵場、索餌場和越冬場,福建和台灣漁民常年在該漁場共同生產作業。但由于過度捕撈,海洋污染等影響,資源不斷衰退,海洋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該漁場面臨「沙漠化」威脅。
近年兩岸采取各種海洋生態修復措施,並取得一些效果,但由于兩岸尚未聯合進行海洋生態修復,資源養護效果有限。為此,參加海峽漁業周和中國漁業博覽會的兩岸海洋與漁業科研機構:福建省水產研究所與台灣海洋大學,連日來共同探討研究了資源養護措施。
雙方協商制定了台灣海域漁業養護共同行動方案。兩岸將本著「研究共同設計、經費各自申請、工作分頭實施、資料相互交流」的原則,進行台灣海峽漁業資源共同養護,並開展海洋環境品質現狀調查和評價,確定海洋生物資源修復的方式。
兩岸還將開展增殖放流研究,研究增殖放流的種類、數量、地點、時間和方法,並對增殖旅游效果進行跟蹤、監測和評價。
十八日,海峽兩岸漁業界首次聯手在台灣海峽進行漁業資源增殖放流,七十萬尾深受台灣人民喜愛的烏鯔魚魚苗,從福州閩江口海域和黃岐至馬祖海域放流入海。台灣高雄市海洋局局長孫志鵬、台灣水產協會高級顧問陳玉琛、台灣水產學會林宗善、中國農業部東海區漁政管理局局長李富榮、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劉修德等參加放流活動,表達了兩岸對漁業資源養護的重視。
中新社福州九月二十一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