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東莒要推動無人島觀光應是最有特色最有賣點 --閱讀人次 : 3463 最近看到建華校長提出開發林柪嶼及犀牛嶼無人島發展觀光,本人深表認同,但林柪嶼的開發若能獲得風管處認同,本人提供一些淺見供參考:
一、要在林柪嶼登岸處整理出一處可停靠船隻的平台。
二、把登山的歩道修一條,
三、由於島上沒遮蔭的地方,夏天酷熱難耐,一定要選個適當的位置建 一 座涼亭,讓汗流浹背的登山客可靜下心來喝口水欣賞美麗的海天一色。
四、島上要多種樹。
其實西牛鼻(犀牛嶼)開發為觀光景點也是一級棒,我想這些條件只有東莒有,如果我們能重視開發無人島觀光,與各離島觀光景點做一區隔,應該是一個蠻好的賣點。


犀牛嶼退潮時像航空母艦、漲潮時像不像浮上水面的潛水艇,如果在山頂上建一涼亭,可讓早上逢退潮登上山頂的遊客坐在亭內,欣賞福正港全景及海面上過往的船隻,一個麫包一罐飲料可在上面坐個半天,多麼的輕鬆愉快,此情此景只有東莒有呀。







對於鐵蛋兄的提議,本人頗為認同,但仍需提醒,由政府介入「工程發包」下,會不會做出一個巨大而破壞景觀的碼頭,涼亭的設計能不能融入週邊景觀,不會顯得突兀,在在都是我們須要深思與監督的問題,大家看看大坪村山頂的那座四不像的所謂涼亭,既不實用,又破壞景觀,如今嚴重生鏽,不知道怎麼處理才好,公帑浪費了,景觀破壞了,建設何用?






鐵蛋 wrote:鐵蛋大哥
您誤會我的意思...
我要表達的意思裡並沒有這樣的意思
您要這樣想,我也無法干涉,
只能跟您說聲抱歉,我沒有想說有人會破壞他
一個美麗的地方,原本就是長這個樣子
何必要去多加什麼東西呢?就欣賞他,留下照片,就OK了
東莒現在的環境還是很美,但是總覺得少了一種味道
以前的那種體會,現在都找不到了(個人的感覺),
所以,我並無冒犯您的意思,但我也不是個自命清高的人
一般馬祖的規劃,都缺乏長遠的計畫,預算也是個問題啦
可能是缺乏共識吧!
總是今天這邊看到該改,就改一下,明天那邊該改,又來改一下
整體的味道,完全跑掉
馬祖現在少的是一個有遠見的領導
還是一句,只是個人的意見
並無冒犯之意,如有冒犯,請見諒
不要對我有敵意,請相信我的出發點是善意的吧!
我對這裡有份抹不掉的情感!






沒有一個人的論點一定正確,請先注意自己的發言,
任何公共議題都要經過討論,也就是說尋求平恆,
什麼叫生態保育,
不是任何事都不做叫生態保育,不要先去損人後,再發出善意,
鐵蛋大哥只是拋出議題討論,你可以有不同意見,
所謂專家學者的論述不會比你差,
你說馬祖都缺乏長遠的計劃,公共論談就是討論出我們的出路,
我們都不是領導者,就是要集思廣義往正確的道路行走,
別說一些空話
保育環境好不好,永續經營好不好,大家一定都說好的,
請你提出實際建言,
鐵蛋大哥議題或許有欠理想,請說出你如何讓東莒更好>>>>>>
千萬別說自然就是美= = ,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家鄉能像烏托邦一樣,是最美的國度,
我住在這裡真是幸福,大家一起努力維護我最美的家【東莒】






鐵蛋兄丶台灣莒光人 二位網友:
其實火氣不要那麼大,大家都有發表意見的權利嘛!唉……??論壇就應是讓大家由各種角度的觀點,來對一件事發表自己的見解,相互討論使其盡善盡美,不是嗎?
有如你們所提的意見都很不錯呀!對於王校長所說的<生態工法>鐵蛋兄你同意嗎?對於<台灣莒光人>的論調,何不往好的方向來詮釋呢?或許<台灣莒光人>也和王校長意見相同呢?也或許他更提醒了我們,在建設的同時也必需兼顧生態環境保護,就當作是對我們的激勵吧,又有何不好呢!
對於鐵蛋兄所提的<登山步道><涼亭><種樹>以下是本人的看法:
<登山步道> 若要做的話,不一定要用四四方方丶有菱有角的外來石材,就地取材較能和週邊環境溶合。
<涼亭> 要做之前是否考慮其它的因素:<颱風> ,要做的位置必定是高點,在四面皆無屏障的狀況下,颱風對它是一種威脅,到時維修就是一個問題???各位想到了嗎?
<種樹> 當我看了林柪嶼的植物生長情形,種植樹木是一個很好的主意,林柪嶼丶西牛鼻(犀牛嶼)它們(畢竟)必盡是孤島,四無屏障,東北季風丶海浪的鹽份, 對它們具有相當的殺傷力,存活率可想而知啊?
所以討論是重要的一環,大家一起努力想想看吧?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加油囉……。






很高興看到大家對家鄉的發展提供這麼多的意見,
其實只要大方向是一致,
討論的過程,不必認為誰對誰錯,提出各種可能性,
才有評估,討論的空間。
關於這座島要怎麼開發,個人覺得不妨以觀光客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觀光客上岸去,要看的是什麼?或許先解答這個問題,才知道後續要做的是什麼。
就個人淺見,平台如果要做,應該只要用原始的材料,整修出可以停靠的平台即可,如果用水泥硬做一個美麗的碼頭出來,會不會原味盡失?
其次,登山步道,或許可以參考一下台東三仙台的方式,原木的環島步道即可。
至於涼亭,個人覺得還是免了吧,一來島並不大,二來在哪山頂上,弄一座涼亭,想像一下,總覺得有點不大融入地景,或許有高竿的設計師,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個人還是認為人為的設施盡可能的少,才不會暄賓奪主,倒是生態調查方面可以下點功夫,沿著環島步道,設置解說點,讓遊客了解上面的生態,或許更有義意。
聽說以前哪上頭,隨便都可以拾取許多的海鮮貝類,或許放些老照片是個可以考慮的方向。
最後,颱風的問題真的要考慮,如果人工設施不能解決風雨侵蝕的問題,真的最好不要做,免得有錢做,沒錢修,日子一久,反而成為景觀上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