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魚路古道導覽紀實 攝影吳尚霖醫師 --閱讀人次 : 9722

每個人都是開發功臣

浩浩蕩蕩的隊伍

這裡是入口喔

吳文德老師 講解功力一流

吳文德老師 講解功力一流

年紀最大 最認真的聽講者


孩子你要仔細的瞧喔

癩蛤蟆(黑眶蟾蜍) 也有許多故事喔

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小小的地方 有三口井喔

把別人的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來教 歡迎光臨我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arthur-88001





除了自然之外,有沒有更多的人文與故事呢?這條路何人開?何時開?為何開?那些人經常走這條路?
就我的經驗 而言,這條路是大浦下半村的居民通往大坪的捷徑,是大浦人缺水時前往發電廠挑水的路,是大浦人前往種菜的路,是大浦人前往猛澳搭船的路,當然也有部分人利用這條路挑魚到大坪,但是並不是很多。
為何叫「魚路古道」?個人認為這個名字並不是很精確。 因為住在大浦的人,從古到今都叫他「下底路」,不知從何跑出個「魚路古道」,讓人有剽竊陽明山「魚路古道」的感覺。






把地名還給它應有的地名,「下底路」絕對不如「魚路古道」好聽,但是卻更貼近歷史與人文,請大家參考吧。
另外,懷古亭附近的地名,現在大家把他叫成「老頭山」,那是什麼意思,音譯嗎?大家有沒有考慮過「老頭」這兩個字,與當地的地理環境或人文歷史有任何關連嗎?
根據小弟個人的推斷(不見得正確),那裡的地名如果從福州話來翻譯的話,應該是「濁流」或是「擾流」,因為那裡與林坳只有一水之隔,海流經此必濁或必受擾,因而叫做「濁流」或「擾流」。
這是小弟個人的淺見,就教於各鄉長或顯達。







魚路古道 是當初為了讓這個地名叫起來響亮而暫名之
那天晚上 吳文德老師也有提到這樣的疑問
於是我們又有些激盪 希望大家共同給他命名
也許就叫-下底路
或者大浦魚路古道
大浦路.....
大家來提供一下創意吧
另外 那天陪國北師校長到大浦 曹校長靠近聚落的地方
還有許多梯田 小徑 還有一塊可供曬糸孟的大岩盤
哇 看樣子 打造古老大浦的工作 才剛開始呢
我們還希望
明年能結合同好及專家 出一本魚路古道(暫名)的生態導覽手冊.....
歡迎您的加入喔

把別人的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來教 歡迎光臨我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arthur-88001






今晚跟吳文德老師聯繫 希望請他來馬祖做生態導覽活動
他跟我說 上次的查證有誤 不叫腺果藤
說是台澎金馬 只有馬祖有 及東南沿海才有
所以算是原生種囉
請呉老師 他叫做什麼 趕快告訴我們吧 謝謝啦

把別人的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來教 歡迎光臨我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arthur-88001





呵呵...
建華校長的效率真高
才剛掛完電話就po上來了

這長得像扛香藤又像腺果藤但卻有乳汁有刺的東東
原來叫做〝山柴綠〞
分布福建等東南沿岸和馬祖等地
是我們馬祖的原生樹種哩

台灣根本沒有分佈...末怪翻遍了台灣所有的植物圖鑑都查不到
還以為是腺果藤呢
原來在即將出版的馬祖植物誌裡有調查到它的紀錄
有趣的是...
郭城孟教授的調查報告裡馬祖四鄉五島中僅在北竿的中興公園有記錄
正訥悶南竿有不少而我們東莒的魚路古道更有一片不小的純林....why?
翻了一下調查報告的調查路線
原來這新整理出來的魚路古道剛好在調查路線的角落未被調查到
莫怪沒有記錄...:)
提供大家參考囉..










台北金山-魚路古道夫乎
莒光-魚路古道乎
兩條古道同名
是否應締結一下
給 校長及蛇島特派員
但台北-魚路古道,在官方是-金包里大路,魚路古道是俗稱
典禮上應怎麼用
來自金山- 一陣風






野人 wrote:
為「保存與發揚在地文化」精神,此路先民叫「下底路」,實不該改名為魚路古道,學台灣之響亮名稱。
專家所言甚是
我贊成樓上網友的見解
白犬已因改名莒光.要恢復原名,難關重重
希望盡量保存原汁原味的文史地位,應較妥當

花間草堂論世事.水岸雲樓讀文章∼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





每一處或區域類似都有
>>下底行,齊頂行
>>下底街,齊頂街
>>下底路,齊頂路
以上這些通俗名稱如果賦予更貼切的稱呼,也就是經過討論最後決定,我想也很好的,例如:漁路古道

劉榮華





漁路古道是大埔到大坪村的捷徑,也市是早期唯一的道路,大埔港是東莒島冬季唯一漁船靠泊港,大坪村的漁民每天都要在此小路走上數回,大埔漁村所有魚獲也必經此路到大坪村販賣,各人認此路稱為漁路古道應該可以接受。

劉榮華






更正 這種植物 原先以為叫山綠柴
經過比對 越看越不像
經過再次拍照電郵求證
在馬祖植物誌p.299上
正式名稱叫做 柘(ㄓㄜˋ)樹
謝謝台大郭城孟老師團隊的解惑囉
總算給他正名囉




把別人的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來教 歡迎光臨我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arthur-88001





謝謝王校長的告知
最先查的名稱也是柘樹
卻被〝植物專家〞給否定了:(
沒錯!真的是柘樹
它的莖皮是很棒的造紙原料,木材也是黃色染料來源,
文獻記載根皮具有止咳化痰、祛風利濕、散瘀止痛的療效,
至於果實還可以食用、釀酒喔
中國傳統上還桑柘並稱哩!用途很棒的...
所以古道上的這片純林真的是寶、要好好維護保存才是!
喏!這是上次拍的果實的圖片,還嚐過...真的很鮮美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