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靄  溫度:20℃ AQI:  風向:北 風力:2級 南竿雲高:15000呎 能見度:4500公尺 北竿雲高:13000呎 能見度:7000公尺
馬祖資訊網論壇 » 精華區 » 楊綏生

楊綏生友善列印



張貼者
楊綏生 
資深會員 

楊綏生

來自 : 馬祖
註冊 : 2004-01-07
發表文章 : 338
掌聲鼓勵 : 4479

發表時間 : 2006-02-09 23:10:14
FORM: Logged


楊綏生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楊綏生 楊綏生的個人首頁: http://www.yankee.idv.tw/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埃及沈船事件與建購新台馬輪的關係 --閱讀人次 : 3821

埃及沈船事件,引起站長家國兄對台馬輪新建的期待,作為長期投注於台馬間交通改善的一員,基於曾經接觸與粗淺的了解,加上長期以來的思索,願意在此提出一些個人的淺見,就教於網友大德,也希望藉著這個議題的討論,早日促成新台馬輪的建購。

從有限「埃及沈船事件」相關的新聞報告來分析,此次沈船事件與火災及船長的處置有關,似與該船是不是RO/RO船無關,因為出問題的並不是船門壞了引起進水,而是千餘名乘客同時往舺版的一側集中,造成載重的不平衡致船身傾斜而翻覆。

台馬輪(或則說RO/RO船)是否適合航行於台馬間,交通部運研所委託中國航海技術研究會,早在八十四年就已完成評估報告。台馬輪是否安全,那是一個相對的問題。定期的檢驗如果做的確實、管理如果得當、遵守天候/海象對開航的限制,則無庸置疑台馬輪的安全,否則再怎麼好的船都不一定安全。

個人對新台馬輪的期待則是從另一個角度切入。早在十年前;在討論台馬輪的整修及戴客容量時,個人就認為應朝機場完工後與空運間還能維持競爭力著眼。當時的部分與會者因囿於AP艦的經驗,一直希望有較多的戴客容量,這樣一來,相對壓縮了可利用的公共空間,造成日後戴客率偏低及公共空間、設施的不足,吸引力自然不足了。

八十四、五年間,購船小組也曾去埃及看過一艘叫EL TOR/EL ARISH的客輪,大小跟台馬輪差不多,但是明顯有過度戴客的設計(應是改裝),超過兩層以上的舖位,以我國現行的「船舶設備規範」來看是違規的。這跟我們AP艦、××快輪等過度戴客的改設計是一樣的。

這裡要跟大家一起探討的是;如果我們再造一艘新船,是否還是RO/RO船?如果是;則目前所有的問題幾乎都存在,雖然有人建議比照台華輪把門開在側面,那將造成目前福澳、東引的兩座升降碼頭都不能用,不用升降碼頭無以克服潮差,車子不能上、下船,上、下船靠泊又將回到搭AP艦年代。

誠然;這是一個很好「凸顯問題」的時機,曹立委應已準備好了質詢稿瞄準交通部。過去我們處在極度交通不便的年代,我們的訴求,經由政府及民代(特別是曹立委)的努力,中央政府幾乎是有求必應,但因為技術面執行的問題、地方的共識問題、事前欠缺充分理性的溝通與辯論,政府雖然花了大把的鈔票(我們也花了很長的等待時間),而今日「交通問題」依然是馬祖的首要問題,乃然是「帶不動觀光的火車頭」。

我們希望,如果有機會建購新船,應該跳脫以往將船視為空中交通「備胎」的思維,要能兼顧觀光與「交通運輸」的功能,最好能與飛機做市場區隔。在歐美搭船是許多「有錢、有閒」人的旅遊選擇,所以花費不比飛機便宜。但是;為了一些賴此為唯一交通工具的離島鄉親及平民消費者的需求,適量的「經濟舖位」是必要的。

飛機的好處是快,將來機場導航設施改善後,如果因此觀光起飛,一票難求的情形乃會出現。而船的好處在於運量大及相對安全,是以在解決馬祖交通問題時,應是雙頭並進,互補有無,而非空中為主、海上為輔,應該讓其各本特色,拓展各自的客源。

個人不是學造船的、更不是學航海的,只因為暈船暈了數十年,因緣際會,卻與船結了不解之緣,從不斷的接觸與請教中,也摸出了些許端倪,趁著大家熱烈討論之餘,也來参一腳,湊湊熱鬧,希望給「有權、有責」者,多一份壓力,讓我們能早一天看到真正能符合馬祖需求的新船。



  已有 10 位網友鼓勵
共創馬祖成為「富麗、進步、健康且充滿人文關懷的島嶼」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