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多雲時晴 溫度:13℃ AQI:  風向:北 風力:17級 南竿雲高:1800呎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北竿雲高:800呎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馬祖資訊網論壇 » 精華區 » 劉家國

劉家國友善列印



張貼者
劉家國 
資深會員 

劉家國

來自 : 馬祖
註冊 : 2004-01-20
發表文章 : 1362
掌聲鼓勵 : 8101

發表時間 : 2014-06-12 18:20:40
FORM: Logged


劉家國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劉家國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縣志續修兵事志〈北海坑道工程〉 林金炎改寫歷史 --閱讀人次 : 10152

 北海坑道已經是觀光客必訪的景點,目前除東引封閉外,南、北竿均開放參觀,尤其南竿北海坑道更是鬼斧神功,令人嘆為觀止。不過,有史以來的官方記載,全都錯了。

 連江縣志續修初稿,林金炎主纂的兵事志中,詳細記載了原名「馬祖小艇坑道案」的北海坑道工程始末。該工程始於民國54年馬防部司令官雷開瑄的建議,但參謀總長黎玉璽呈總統批示為「緩辦」。到了55年5月大陸發生文化大革命,台海情勢動盪,因「戰略任務」需要,國防部批准,乃於雷開瑄司令官任內,分別在南、北竿、東引開鑿小艇坑道。

 但實際上,動工的日期並非各鄉志所記載的57年,而是58年1月。除了林金炎從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找到的文書檔安外,一位曾任東引指揮部副參謀長的歐陽禮,在他的《我的奮鬥》書中記載了東引小艇坑道案(北海計劃)的開鑿日期:58年1月28日。



 據林金炎兵事志初稿的記載,馬祖小艇坑道案(北海計劃)於58年1月經總統批准後動工。因此,各鄉志和馬管處等北海坑道的簡介,全都寫為57年動工,也全都錯了。另外,北海坑道停用的原因眾說紛云,有人說是設計錯誤,有人說潮差問題,但事實上,據林金炎的考證,原因很單純,是為因颱風造成重大破壞,並且無法防範,因此封閉、停用。


為防颱而興建的東引北海坑擋浪牆,去年禁不起颱風巨浪襲擊,出現潰決。(陳其敏攝)

 最近幾年,馬祖觀光火紅,北海坑道的解說也至為重要。目前從葉競榮司令官落款的北海坑道碑文中,也看不到確實的開鑿日期,東引是58年1月28日,相信南、北竿也應該在1月獲准後開鑿。以下是林金炎主纂兵事志初稿,有關北海坑道工程的全文,有興趣者,可詳閱:

北海坑道工程�文:林金炎

 工程原名稱為「馬祖小艇坑道案」,民國54年由司令官雷開瑄建議:「為便利戰時兵力物質之轉運,著眼防砲擊及防颱之安全掩護,在南、北竿各構建LCM小艇坑道」,經時任參謀總長海軍二級上將黎玉璽呈總統批示結果「緩辦」。唯可會同陸、海軍總司令部及馬防部派員,就開鑿位置、地質、潮汐,進行勘察,並瞭解爆材工具與施工裝備等。

 會勘小組在南竿覓得四處適宜開鑿的位置,分別在福澳、鐵板、馬祖及山隴,經勘查:
一、福澳優點:距北竿近,小艇航行白沙約20分鐘,午沙40分鐘,戰時兵力運 轉能爭時效。
缺點:石質欠佳,面向敵方,受西北風影響,有航道淤砂可能。
二、鐵板優點:石質佳,地形幅員宜,且位置遮蔽。
缺點:距北竿較遠。
三、馬祖澳優點:交通便利,平時運補較易。
缺點:石質欠佳,距北竿遠,航道暴露。
四、山隴優點:距大陸較遠,航道較隱蔽。
缺點:石質不良,地形受限,距北竿遠。

 而在北竿方面,會勘小組勘查結果:

一、午沙右側:背向大陸,位置隱蔽,石質佳,幅員良好,交通便利,運補容易,其缺點是距南竿較遠,港灣較大需做防波堤,以防巨浪。
二、午沙右側:可將突出部貫通,有利小艇單向航行,且交通便利,但此處石質欠佳,距南竿較遠,如欲貫穿開掘,均需做防坡堤。
三、白沙:石質尚可,補給距南竿福澳較近,但缺點是航道易暴露,且受西北風影響,地形狹隘,幅員受限,且進出不便。

 司令官雷開瑄中將個人意見是:地點以南竿福澳及北竿白沙最適宜,在作戰時補給線路較短,效果最大。

 該項建言經國防部海軍總司令部會勘,研究與分析後,認為馬祖區潮汐較大,小艇坑道高度必須增加1-2公尺,坑道清理工程也因之增加,馬祖區石質較金門差,外表層多屬風化砂石,若配合潮汐標準開掘,每日僅八小時可供利用,低潮線開鑿,費時及預算會更高,還得設置閘門及防波堤。

 結論認為,開掘小艇坑道,著眼在南、北竿之間戰鬥時增援兵力之運轉,相互支援,物質緊急運補,唯受地形、地質、風向、潮汐、浪高、經費預算等影響,外加東引、白犬(今莒光)均須支援,宜在南竿福澳及北竿白沙鑿建能容LCM6艘以上之小艇戰備坑道各一處。但涉及到有關爆破材料及施工裝備,該案於民國54年12月呈國防部,會參謀總長轉呈總統。

 次年(民國55年)2月1日,總統批示緩辦。但這年5月,中國大陸發生了一場大動盪,即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打亂了大陸政治、經濟正常秩序,因「戰略任務」需要,這年政府允諾了,乃於雷開瑄司令官任內,分別在南、北竿、東引開鑿小艇坑道。

 民國58年1月,馬祖南、北竿、東引地區構建停泊小艇100艘之小艇坑道工程(後改為北海計劃)案,經簽奉總統核定指示後,列為第一優先構建,南竿泊50艘,北竿泊40艘,東引泊10艘。由陸總部協調海總派員分赴各地區測量,核定計劃,南竿小艇坑道長1000公尺、寬7公尺、高12.7公尺,由26師施工,北竿小艇本坑長800公尺,寬高同上,由51師施工,兩坑道首次預算為3600萬餘元。

 另外陸總於2月10日調派加強之工兵營一個、工兵連一個以及所需機具分赴馬祖及東引地區支援構工,所需工具及爆材就庫屯墊撥。

 民國58年2月16日,奉國防部長指示「東犬、西犬(今東、西莒)各建小艇坑道一處」,陸軍王副總司令即率幕僚前往勘察,白犬島小艇坑道位置勘察部份,東犬島石質不良,不適構建小艇坑道,西犬島嘮叨里及棋盤幕勉可構建,經分析嘮叨里缺點多於優點,棋盤谷優點較多。建議在棋盤幕靠田澳碼頭附近,構建半掘開式小艇坑道,尚屬可能,惟進度將極緩慢,經於陸軍供應部工兵署協調,初做評估。

 就攻勢作戰需求,白犬地區至少需建可容LCM20艘之坑道(當時依據長江二號計劃,須自該地區發航二個突擊營)。而該地區幅員小,僅可勉構建5艘小艇坑道,自難適應計劃要求。

 西犬北海二號坑道工程於59年8月16日開工,工程位在西莒棋盤谷,計劃先行排雷,排出雷區開設進出口路,工程進度不到十分之一時,南、北竿各坑道發現嚴重潮濕和漏水,而西犬坑道發生塌方,造成充員兵死傷17人,安全堪慮,經勘察後,改在田澳港西側構建,以掘開式鋼筯混凝土被覆,惟需增加預算。

 在白犬構建5艘小艇坑道,費用頗高而效果不大,為節省國家財力,經國防部60年9月14日函,暫緩辦理。

 馬祖列島小艇坑道,依據長江計劃,馬祖南、北竿,東、西莒海岸突擊需小艇支援,若依據該計劃白犬小艇不敷需求,還得自馬祖轉用,故少數小艇坑道對攻勢作戰之價值不大,只能對日常往來馬祖,東、西莒間交通運補,則有掩蔽之利。

 民國60年5月29日,北海計劃工程大致已完工,南竿北海坑道工程開鑿成井字型,高為18公尺、寬為10公尺、步道全長700公尺、水道640公尺、漲潮水位為8公尺、退潮時為4公尺。但7-8月間,北海坑道計劃受娜定和貝絲颱風來襲,護堤沖毀,引道口局部龜裂,損失至鉅,尤其閘門受風浪襲擊,受損嚴重,6座閘門3座全毀,淤積沙石,無法修復,東引船台及水電設施,北竿雙輪滑車,單輪滑車檢修,絞機馬達及燈光系統等。60年9月27日請撥預算,苟雲森司令官任內繼續進行生活設施,外電接裝,內電配置,道路構築,排水及駁崁工程,而接裝外電工程則商請馬祖發電廠,先行墊料施工,於61年7月31日供電,而這年11月20日,因坑道洞口開向,受前颱風浪力、湧浪皆可進入洞內,復請上級前來勘察。

 經國防部委託東亞工程電腦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就北海計劃坑道工程派總工程師鄭國樹教授等3人,於62年5月28日,前來實地觀測,蒐集資料,並針對地區潮汐、風向、浪向、颱風前進風向,浪高及各設施損壞情況,損壞原因,洞口淤積沙石,石質等研判進行改善方案之研究,該批學者專家均具海洋工學之研究,學有專長,經驗豐富,事關國防建設,提供最新工法,從經濟、安全、堅固、適用著手。

 民國61年初,馬防部覆請在東莒構築小艇船台一節,經國防部研擬,復經南、北竿及東引坑道受強颱衝擊,致閘門大部份設施損壞倒塌,認為馬祖各島面積不大,其與暴風圈相比,猶如大海孤舟,除非坑道位置真正避風,否則,全部皆在颱風巨浪籠罩之下,北海坑道位置之選定,當時以符合戰術要求,及顧及小艇進出機動為主,而未慎重考慮洞口,開向避風、防浪等技術因素(風向、浪力、浪向、漂砂、地形、地質、結構,工法)鑒於此,東莒小艇坑道一節仍停止施工。


葉競榮司令官在坑道口的碑文中,並未記載坑道的開鑿日期。



  已有 9 位網友鼓勵
~舉手之勞,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