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晴時多雲 溫度:20℃ AQI:53  風向:北 風力:4級 南竿雲高: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北竿雲高: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馬祖資訊網論壇 » 精華區 » 劉宏文

劉宏文友善列印



張貼者
劉宏文 
資深會員 


註冊 : 2011-09-20
發表文章 : 237
掌聲鼓勵 : 1693

發表時間 : 2020-07-29 12:25:40
FORM: Logged


劉宏文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劉宏文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出其不意的目光】 --閱讀人次 : 1523

 介紹一本書寫馬祖的新書:《北疆傳說:那年以來馬祖的美麗與哀愁》/張麗霜著



 初次見到麗霜老師的文章,是在馬祖資訊網貼文區,一篇描寫西莒田澳村的小品,文字清麗,觀察入微,直覺以為應是本地女性、或是旅台鄉親,心裡兀自欣喜,繼四維村劉馨蔓之後,島上又多了一支健筆。

 後來續讀幾篇,才知是一位寫作經驗豐富、曾經出版《浯江溪水依舊流:金門迎春》與《迎風之歌:烈嶼風情畫》,描繪戰地金門的旅行作家—張麗霜老師。

 1949年,國府退守台灣以來,金門與馬祖因同處大陸邊緣,文獻或口語經常以「金馬」並稱反共前哨,導致許多人誤認兩地咫尺比鄰。其實金馬距離比台灣還要遙遠,信仰、民居、語言,也各有特色。金門仍是閩南形制,人情風俗與台灣幾可相通;而閩江口外的馬祖列島,庶民生息則是另一番風情。尤其是源自福州語系、自古被戲稱南蠻鴃舌的馬祖方言,更為島嶼蒙上異域色彩的神秘面紗。

 麗霜老師以旅行寫作為志趣,走遍世界五十餘國,又曾在金門與烈嶼長期駐點,同為戰地的馬祖,必然會是她寫作行旅的驛站。為了本書,她以九個月時間,海上空中來回五趟,四鄉五島總共駐留三個多月,這對人地不熟、且有語言阻隔,吃、住不那麼便捷的異鄉離島,委實不易。




 從東引島開始,麗霜老師以優雅、動人的文字,為我們一頁一頁翻開心中的馬祖。她的文字如詩,卻並不止於抒情詠物;總能恰如其分、適時展現文字背後的在地知識。譬如,媽祖與馬祖的地名淵源、坂里彩繪天后宮的建築沿革、大坵梅花鹿與住民變遷,甚至補遺經國先生早於民國37年即已踏上島嶼的事實。

 七零年代以前,馬祖大量駐軍,人數幾達居民三倍,滿街盡是草綠軍服。除了生意店家,民眾與軍人基本分屬兩個世界,尤其涉及情感層面,諸如:女友、思親、寂寞、未來…等,年輕軍人的苦悶與徬徨,民間難以得知,在地作家也甚少著墨,即便常見的旅行文學,也不特別著重這個領域。

 麗霜老師卻以許多篇幅,填補了同島一命、住在據點碉堡裡「兩個聲(軍人)」的缺塊。她提到,獨居東引的老兵,兩岸開放回鄉探親,自出生後從未謀面的女兒已是中年,髮妻改嫁,隻身回台而終身未娶的憾事,讀之唏噓不已!她也提到,戍守島嶼的軍人,退役若干年後,攜妻帶子,重返青春時為之命懸一線、為之血汗拚搏的舊地,而今荒煙蔓草、廢墟一片,頓生所為何來的感嘆!

 有別於團進團出的觀光客,以及獵奇探查的研究者;麗霜老師真正以心貼近島嶼、融入島嶼。她寫東引釣客成為歸人的機緣,寫東莒夫妻的甜蜜愛情;她寫方塊海,也寫藍眼淚;她甚至進入校園,體驗離島學生的日常。不論風景、人物、習俗,或是星辰、草葉、海水,處處都能感受她對馬祖的關注與深情。



 閱讀麗霜老師行雲流水的文字,遠方的島嶼如在眼前,時而瑰麗,時而孤寂。每每讀到篇末,都會被她饒富寓意的結尾觸動。譬如描述國之北疆西引島的〈守候〉,寫島的荒莽天險,也寫人的構工血汗。當遊人沿中清路跨海踏上西引島,震懾於海天蒼茫的絕景,麗霜老師提醒我們,曾經有過一梯又一梯的官兵,以無悔青春寫下今日的讚嘆!

 然後她說:「然舊人隨風而逝,可供憑弔者唯有舊址,或許西引島明白,因此努力守住舊貌,等著重遊舊地、尋找舊識的那群人回來。」三言兩語,令人低迴不已!類似這樣的警言佳句,全書俯拾皆是。

 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寫道:「你若必須在此城市(島嶼)居住一段時間,甚至度過餘生,眼前的城市(島嶼)很快就會褪色;它們能夠躲過所有凝視的目光,卻躲不過那些出其不意投來的目光。」

 對我這個土生土長的馬祖人而言,麗霜老師的馬祖書寫,不僅只是見聞分享;而是開啟馬祖的一扇美麗窗口,是我們渴望尋找的聲音,更是卡爾維諾那道「出其不意」投來的目光。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劉宏文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