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晴時多雲 溫度:20℃ AQI:53  風向:北 風力:4級 南竿雲高: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北竿雲高: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馬祖資訊網論壇 » 精華區 » 林金炎

林金炎友善列印



張貼者
林金炎 
資深會員 


註冊 : 2009-04-28
發表文章 : 188
掌聲鼓勵 : 1238

發表時間 : 2016-03-20 22:18:44
FORM: Logged


林金炎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林金炎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原鄉長樂深度之旅 --閱讀人次 : 3534

  身為長樂人,認同原鄉或祖籍,雖出門在外那麼遙遠,但「祖之源」總讓人心嚮往之。
  承家鄉文史作家張端彬鄉長作嚮導,其公子駕車,引領我再一次進入原鄉做一趟廟宇、古民居及景點之旅,親自體驗長樂古文化之美。
  國民政府在大陸時期,動盪的政局,原鄉宗教活動式微,宮觀殿多塌損或改為他用。中共新政權初,尤其文革期間,曾經「破四舊」,「破迷信」,那時大陸對宗教是排斥的,道觀宮廟幾被毀損,道士和尚不敢公開進行宗教活動。改革開放後,寺廟重建、擴建、整修,才逐漸落實恢復。
  張端彬鄉長陪我邊遊邊導覽,他說:今日原鄉長樂宗教,佛、道、基督、天主教都盛行著。民間信仰中對袓先祭祀以敬香為主,祖先即公婆媽。其他如臨水夫人,灶神,海神(媽祖),地頭神(土地公)等崇拜有加。僧侶的宗教生活,參與社會活動,也隨著開放,或義診、贈藥、賑災、捐資、美化環境,甚至到近年寺廟人員也參政、議政,展現了融入社群的景象。除了少數歛財、欺瞞的不肖之徒外,長樂宗教活動正萌芽中,宗教中的和好、慈悲、寬容、中道、和諧,皆在原鄉長樂弘揚。
  幾乎長樂的每一個鄉鎮,都有信仰寄託的神明和寺廟,供人瞻仰膜拜,來自馬祖的長樂人,海島那兒的廟宇,每年都有進香團,還鄉祖廟揚靈活動,增添了不少宗教交流氣氛。

航海聖地 八旗兵營
  從福州南下長樂,走縣道,車從台江區汽車南站經倉山區,過烏龍江橋到營前鎮,它在馬尾港的對面,營前-別忘了軍營在村落之前的典故,如同台灣南部台南柳營、新營一樣,這兒曾是戚繼光驅倭駐紮地,如果來此,一定得去看看模範村,它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秘書黃展雲先生,回鄉經營的政績展示區啊!
  閩江南岸鄰營前鎮的猴嶼鄉,是一片沙洲濕地平原,也是僑鄉,曾被譽為「吳航明珠」,明朝鄭和曾舟師駐紮於此,屏山寺點綴在猴嶼岩上,岩石四周遍佈大小石洞,有大雄寶殿、天王殿等等,踏步石階登臨,看洞、看岩、看寺、看海,逗留暇思,會讓你流連忘返。
  昔日原鄉長樂口音稱呼岸石港口為「道頭」、「道墘」,要看此古遺址,可到猴嶼鄉象嶼。另在浮岐洲福星地區,還可看到稀稀落落的連家船民,即「科蹄仔」,他們主要往白犬島(今莒光島)附近,從事流刺網捕魚作業。
  琴江是水師城,是福建省唯一滿族聚居村,清代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駐地的洋嶼,它是八旗水師,屬舊式水師,馬祖各島也是管轄區,它比近代馬尾船政水師早百餘年,光緒年的中法戰爭,我們冥想當年水師駕著木殼船,一邊划船,一邊用腰刀、弓箭、藤牌、土槍、土砲,和船堅砲利的法軍衝鋒陷陣,英勇慘烈,譜寫出可歌可泣的悲壯篇章。
長治安樂 太平吳航
  長樂簡稱「吳航」、「航」,就源於吳航鎮,現稱「吳航街道」,首石山和六平山是這兒的名山,山峰雄奇,而葫蘆山上的北門公園,有一座普濟寺,這兒可以瀏覽太平古港。太平港也稱「吳航頭」,原名「馬江」,是鄭和舟師駐泊的港口,他上奏皇帝才改為「太平港」,沿用至今。
  吳航師範附小昔稱「吳航學校」,也是今西莒敬恆中小學的源頭學校,創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昔日吳航小學校歌開頭就是:「文蛤浦、首石山」....。
  航城鎮是長樂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長樂第一大鎮,也是全市最繁榮的所在地,如果定居原鄉,應該首選這兒。鎮內蓮柄港,引進閩江之水,該港被稱為長樂的母親河。民國時代,海軍名將陳兆鏘接棒修渠,卻因收費引起民怨,將軍後來賠款還債。
  閩江出海口有是一大自然的傑作「金剛腿」,是航城鎮的第一景,腿有甲紋,足似著靴,靴底踩近江面,腿彎空懸仿如拱橋,一石分江海,這個億萬年石柱,閱盡千百年滄桑。我佇立江邊,喃喃唱著:「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大海就是我故鄉……」
  此外航城鎮周邊有鄭和航海館、鄭和廣場,鎮內有南山公園、鄭和公園、市博物館、吳航書院、天文館、文獻館、音樂館、影視館、人民會堂,都值得遊覽,華能電廠、五星級的豪生長山湖酒店、客運站都在此,滿街華洋百貨,繁榮景象,盡收眼底。

鶴潭沃土 文化沉積
  驅車再來到位於鶴上鎮岐陽村的「九頭馬」古民居,這兒佈局五落透後五落排,是一組清代的建築群,建物計有二十二座,是八閩古建築經典傑作,建有亭、台、樓、閣、榭、廂等古典造型,精雕細琢,木條紋路細膩、鏤雕鑲崁,藝術高超,方寸中之人物,神情栩栩如生,可惜歲月造弄,木材蟲蛀,木枯嚴重,極需耗資整修,始能恢復昔日光彩。九頭馬因九塊馬形石得名,訴說著清代富商陳利煥經商建古厝的故事。
  鶴上鎮沙京千年古剎-「龍泉襌寺」,位於蓮花山中,始建南北朝時代,中國禪宗第九祖百丈懷海禪師,少年落髮於此。今整修之殿堂巍峨,有石柱十六根。新建山門莊嚴、宏偉、壯觀,上題「龍泉禪寺」,周邊有「龍井」一座,這兒流傳井中出木材,岩中出米,有王木尊「出米佛」的故事。
  鶴上鎮跟旅台鄉親最密切的該屬旒峰片和白眉村,俗稱「劉山三十六墩」。白眉村早在清末民初,少數村民以販私鹽賣煙土宰私牛為生,且漂泊在外,這讓我想起馬祖北竿鹽碑的故事了。
  潭頭鎮是很多馬祖人的原鄉,舊稱甘墩街,這鎮是長樂北鄉農漁牧林和手工業産品集散地,街市商賈雲集,村落多,繁華僅次於航城鎮,鎮內厚福崇聖寺供奉五福大帝五靈公,由林氏族人集資重修。該寺與馬祖鄉親進香團交流頻繁,每逢廟會祭祀活動,巡遊遶境踩街的隊伍中,旗牌將軍、內外班文官武將、黑白無常、鞭砲隊、撐旗隊、甚至閩劇演出,辦酒席等,好不熱鬧。
  潭頭靈山廣義堂,現改為寺,它鄰近名人馬鐸舊居,佔山林、溪泉、湖澤之勝,香客眾多。此外潭頭澤里「鰲峰岩禪寺」以及朱熹講學的「晦翁巖」、「二劉古居」,都可做深度遊。
  長樂市史上文風興盛,南宋以降,人才輩出,潭頭二劉晦翁巖,傳說南宋朱熹避偽學之禁入閩講學於此,在地人劉砥、劉礪兄弟師事之,朱熹摩崖書刻「讀書處」,今成勝景,凡出外劉姓鄉親,返鄉一定要來此,沾些書香味。
  金峰鎮也是馬祖人祖籍較多的原鄉,金峰企業以紡織工業為主,源頭從晚清土布、夏布,印染、輕編初創至今,現為大陸紡織名鎮。金峰男兒多外出打拼,遠到西藏、四川、河南等地從事鋼鐵業冶鍊,惜近年整個大陸産業不景氣,或停業、歇業,不得不思索待變。
  被稱做文壇祖母的謝冰心,金峰橫嶺人。這兒有一塊民族英雄文天祥手書的「興龍」碑,「興龍」就是復興南宋王室,下款有「文天祥書」提字,民族英雄文天祥到過長樂金峰,當時他來造訪陳文龍,兩位都是抗元英雄,馬祖北竿塘歧「水部尚書公廟」,就主祀陳文龍,就是對抗元英雄的崇拜。
  金峰特產真燕、魚丸、集仙粉干、麥芽糖、董朱線面、脫胎木漆工藝品、藍田楊梅為主,來此別忘品嚐這兒風味。

濱海漁歌 詠唱長樂
  車子由長樂市南端延東岸海濱鄉鎮北行,最南端松下鎮與福清市接攘,是長樂咽喉,「防禦要衝」,明清兩代曾受「倭患」、「海賊」洗劫,抗曰期間,由台灣來的日寇,曾在此登陸,燒殺擄掠,陣亡鄉親無算,任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建鄉長「陣亡軍民公墓」,立「捍患成仁」碑。返原鄉深度遊,除了到松下「十八水閘」之外,不妨來此憑弔英靈。
  松下港外海有東、西洛島、嶼頭島、大、小練島...島是美麗的,幽深而神秘,ㄧ簇簇耀眼的藍眼淚,浸沒岩邊,閃爍,盪滌在穹廬,海天相連的夜色裡,美…美…,絕不亞於另一原鄉馬祖。
  漳港街道原是長樂東海岸的一個鎮,現改為漳港街道。它因海而誕生,因海而美麗。它是馬祖先民奮鬥的縮影,以海為田,操舟爲業,挑戰海洋,求生存,謀發展。
  街道內的「顯應宮」,曾被風沙掩沒,二十年前才因蓋機場部分露出,鄉民向各界募資重建,挖掘期間,彩蝶紛飛。廟宇三大殿中,除奉祀當地社境保護神「勾神大帝」、「阮高大王」外,臨水夫人、馬將軍、媽袓都奉祀各龕。最突出的是「巡海大神」,被廣泛認為是鄭和最早的塑像。
  漳港龍「角峰寺」,建於宋嘉定年間,主殿龕奉祀媽祖,左殿五靈公,右祀南宋民族英雄楊夢斗(抗元殉國)。龍角峰岩石挺秀,朱熹也曾遊覽此山,署名「晦翁」的「留客處」以及文昌閤,觀音洞,都成了旅遊景點。
  長樂機場就在漳港濱海沙地,有世界各國20幾家航空公司的飛機起降夲機場,在大陸也通行各大城市。
  長樂市湖南鎮,鎮區圖像極湖南省,原屬金鋒鎮,1991年分出另設鎮,有4公里海岸線,這兒也曾是軍事重鎮,有戰壕遺址,昔日也怕馬祖突撃隊、游撃隊,前來騷擾,他們稱來自馬祖特務分子或倭寇,襲擾他們。這兒的大鶴森林公園可看海濱風光,離白犬島也很近,如能駕小船出海,聽漁夫講馬可「麻纜食嵐磹」的故事,可真有趣,麻纜即大海船,嵐磹指大岩石,這是ㄧ個以柔克剛的故事,而另一個典故「豹變岩」也很動聽。
  文嶺镇臨江臨海(東面),馬祖鄉民的原鄉之一,總面積33平方公里,大於馬祖面積,全鎮萬餘戶,三萬多人,轄有文嶺村、前董、後董、阜山、東吳、東荘、鳯莊、沙頭頂、龍塘、山邊劉、鄭朱、石壁諸村。這個鎮有豐富深厚的文化,記得北竿尚書公廟嗎?祭祀的陳文龍在文嶺中狀元,這兒有古書院--「明教堂」,後方有「三印石」,陳文龍立「三元台」碑,三元台上方的三圓㸃,意指連中三狀元,即姚穎、姚勉、陳文龍(阜山人),明教堂後方的三顆石也是指三狀元。這兒名勝古蹟、海濱風光、古老院落、斑駁石碑及重建的書院,有文化韻味,也有前賢的追思。
  梅花鎮位於閩江南入海口,離馬祖只14海里,距離福州有55公里,昔日梅花漁港到福州多行船,這兒是軍事古鎮,明朝時設梅花千戶所,白犬島都算他的轄區。
  梅花鎮有琉球公主墓,有詩云:「東湧起風沙,得道在梅花」。其墓穴稱田螺洞,成為濱海旅遊景點。
  梅花鎮有梅新、梅東、梅西、梅北和梅城五個村。梅花港自古就是造船和海洋撈捕的基地,鄉人告知:最早開發南竿塘福澳的是梅花人。登臨這兒將軍山公園的「梅壺友誼樓」遠眺,外海的長樂寶地,海上明珠-莒光(白犬)島,有迷濛之美。早年豁達豪邁的漁民,耕海牧漁,勇於劈波斬浪。內戰後,島與陸隔離,竿塘、白犬島民有家歸不得,苦難也加諸在島礁祖輩身上,今兩岸來往密切,我也告知梅花鎮這兒的鄉親,海島馬祖歡迎長樂鄉親,抽空來這蓬萊仙島一遊。


琴江滿族村






鶴上鎮龍泉寺


冰心公園


鄭和史蹟陳列館

















  已有 9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