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多雲時晴 溫度:23℃ AQI:  風向:北 風力:13級 南竿雲高:1800呎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北竿雲高:2000呎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馬祖資訊網論壇 » 精華區 » 林金炎

林金炎友善列印



張貼者
林金炎 
資深會員 


註冊 : 2009-04-28
發表文章 : 188
掌聲鼓勵 : 1238

發表時間 : 2016-03-28 22:40:46
FORM: Logged


林金炎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林金炎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辛亥廣州起義中的連江志士 --閱讀人次 : 4143

  一群農民出身的拳師、獵手、民工,因生活在農村,文化水平不高,但任俠尚義,親睹滿清的腐敗,能挺身而出,無私奉獻;成了這次起義「選鋒隊」的中堅,用熱血,用赤心,前仆後繼,犧牲奮鬥,昭列青史,垂映千秋,他們是:黃忠炳、胡應升、王燦登、羅乃琳、陳清疇、卓秋元、魏金龍、陳發炎、林西惠、吳適、黃順基、曾守輝(奇達鄉名拳師)、梁斗山、黃道增、黃拜季、黃以通、陳光炳、陳清欽、陳清發、陳發明、林金春、鄭聖應、吳濟霖、黃登蓀等20多人。他們參與廣州起義,付出年輕生命,其中有9人命亡,列名入黃花崗七十二列士,殉職人數是福建省的半數,也列全國各縣之冠,被譽為「粵之花縣,閩之連江」而自豪邑中,所謂先烈之血,革命之花,是役影響所及,使全國久蟄之人心振奮,不到半年,而有武昌義舉之成功。。

一、革命背景
  清道光年間,鴉片戰爭爆發(1840年),戰後讓閉關自守的清廷將福州闢為五口通商之一,從此福建內地和浙東的茶葉、木材、竹材、紙張、瓷器等土特產品,從這裡源源輸出;布匹、尼絨、五金、石油、煙草、西藥等洋貨輸入,洋人在福州倉山設僑民區,西洋文化和宗教也隨之輸入,尤其隨著洋藥(鴉片)湧入,白銀像退潮般流出,福州港從出超變為入超,港內外中國帆船也逐年遞減,海上航運幾被洋船完全替代。
  國人明白,不改變不足以應付以振興中國千年來績弱,自太平軍的興起、英法聯軍入侵,隨之清政府妥協式的洋務運動,義和團的造反,八國聯軍的欺凌,人民反清情緒日益高漲,民間問政風氣及反滿革命活動或公開或秘密的進行著,像康有為、梁啟超成為維新派,提倡效法日、俄軍主立憲。但革命與立憲兩種論派的對峙,推翻滿清專制,是中國二十世紀出之政治現實,既孫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
  光緒十年(1884年)7月,中法馬江之戰,法國以越籍傭兵犯福州港,閩浙總督何璟以朝廷和戰未定為由,縱容法艦駛入閩江口,初3下午法艦開炮,福建水師官兵雖然奮勇反擊,乃痛遭失敗,11艘軍艦,19艘商船被擊燬,死亡官兵700餘人。
  光緒二十年(1894年),又發生甲午中日海戰,再敗給日本,割讓台、澎,清廷之腐敗。激勵孫中山領導的革命組織,得到了許多青年志士與知識份子的追隨,雖經多次起義失敗,但他認為起義須靠新軍之力,於是號召新軍成員加入同盟會,在新軍中傳播革命思想,推翻滿清唯有裡應外合,方有成功之機會,但宣統二年(1910年)2月,廣州新軍起義又失敗。

二、志士集結
  1902年,由鄭權、鄭祖蔭組織了福建最早的革命社團-益聞社;1903年,旅居上海的福建學生,組織了旅滬福建學生會,並在福州成立支部,;1904年2月15日,由黃興領導的革命組織「華興會」成立(次年7月30日與興中會合併為同盟會);1905年(光緒31年),孫中山先生在東京成立同盟會;1906年,中國同盟會在福州成立了福建第14支部,同年,連江人鄭瑞聲、黃忠炳、王燦登等人,在棋盤堂成立了秘密團體「廣福會」,連江透保鄉由曾守輝師父所開設的拳館組織廣福會(後改作「光復會」),羅乃琳在潘渡鄉開設廣福木柴行,充作經費之籌劃店,他們定期聚會,商議反清大計,會員由50多人,發展到150人,後來增加到500多人,陳清疇、林西惠、卓秋元與其兄卓孝元志士即在列。
  1907年4月(光緒33年),劉杰、林雨時、陳毓鑫、王鴻滋等人,在福州倉前山梅塢頂,以辦理勸葬、戒煙、施藥、救火等公益事業的名義,向清官府立案,建立「橋南公益社」,暗中組織四方志士,進行革命活動,實為中國同盟會福建支部的總機構。創辦<建言報>,以鼓吹革命,在滿清的新軍中,大量發展同盟會會員,爭取武裝力量,站到革命一邊,成立革命軍司令部,另有共和山堂、文明社、學生聯合會和漢族獨立會等組織。

三、廣州起義
  1910年11月,孫中山在馬來半島的檳榔嶼,召集趙聲、胡漢民、黃興、鄧澤如等同盟會幹部,決定再次在廣州起義。
  1911年春,同盟會總會籌劃由在日本慶應義塾攻讀哲學的林覺民、李恢等從日本回閩傳達,同盟會福建支部組織了大批革命志士前往參加秘密活動,如選在福州西郊怡山西禪寺,為廣州起義製造炸藥,商議運送方式,掩護一批炸藥轉運馬尾港為起義作準備,再將起義之舉告知吳適(字任之,連江東湖鄉東塘人,前清秀才),速返連江,並和劉元棟志士由福州下連江連絡,策動光復會會員,他們臨行都不敢告知家人,像陳發炎志士,育有2子,奔赴廣州,只告訴妻子說到外省作生意,有1、2位被家人知曉,家人哭啼來到光復會所棋盤堂,緊拉志士,不願他前往,吳適於3月23日在透堡召集主幹黃忠炳、羅乃琳、曾守輝等商議,次日(3月24日)即帶領連江光復會會員黃忠炳等20多人自願赴義者,在連江南門兜鄭家驥同志家待命,和第一批去廣州的閩籍志士劉六符(長樂人)等10多人會合,次晨(25日)徒步忍飢挨餓前往琯頭協和醬園林右箴家小憩,午餐後即乘汽船,從琯頭逆江到馬尾港,三月時節,春雨綿綿,氣候驟冷驟熱,烈士們經餐風淋雨,有一位志士抱病而行,船抵馬尾港,只好住上「潮江樓」旅社,求醫診治,次晨再乘英輪趕赴香港,只在灣仔住宿一夜,經幾番聯繫後轉道廣州。
  他們都是精選的先鋒,由黃克強和趙聲負責,原總指揮為趙聲、黃興副之,但黃興以趙聲在粵日久,面貌為粵人所熟識,乃代行總指揮之職務。3月25日晚,黃興自香港統籌部乘輪抵廣州,主持起義軍事,行前乃致絕筆書於培臣、源水、鄧澤如等,清廣東水師提督李準已偵得革命黨起義消息,惟尚不知何時發動。3月26日夜四更,林覺民也以廣州發難在即,致絕筆書於其父、妻,方聲洞也以即將起義,致絕筆書於其父、姪。由於南洋華僑溫才生曾於3月10日單獨行動,暗殺廣州將軍孚琦,事後,3月27日,廣州風聲鶴唳,廣東提督調回三營巡防軍回省,而廣州革命黨人,此時為分配槍械及發動時間仍爭執不決,清軍到處追查革命黨羽,黃克強決定率170餘人參加起義,而趙聲等300多人乃在香港,來不及到廣州。3月28日(國曆4月26日),清兩廣總督張鳴岐加派軍警防守軍械局,並破獲數處革命黨機構,緝捕10餘黨人。3月29日下午5時30分,黃興率敢死隊分四路攻打兩廣總督衙門,決心生擒總督張嗚岐,不料總督張鳴岐驚嚇而逃,清援軍開到,革命軍奮勇作戰,犧牲者眾,乃不支,林覺民等43人被捕就義,此役終告失敗。
  是役,連江縣參與人數達20餘人,其中被捕3人,巷戰而亡6人,他們是:
  黃忠炳(1866-1911),字赤中,透堡鄉南街村人,業農,是一位技擊家、擅長棍棒,於攻打總督府時,因子彈打完,於翌晨被執就義,年45歲。
  胡應升(1871-1911),丹陽鄉朱山村農家子弟,幼未讀書,卻愛習武,馬江兵勇兼泥水匠,於攻督署後,入一座空店樓上,對清兵射擊,被敵圍困,彈盡力竭,被捕後,重刑審訊,不答一語,慷慨就義,年40。
  王燦登(1875-1911),透堡鄉西門村農家子弟,是黃忠炳徒弟,擅技擊,攻打督署後,翌晨被執就義,年37。
  羅乃琳(1879-1911),字萬霖,潘渡鄉後溪里農家子弟,曾考取秀才,當過小學教員,也開設過小商店,受吳適影響加入光復會,攻打總督府後,在巷戰中壯烈犧牲,年32。
  陳清疇(1879-1911),丹陽鎮新洋村農家子弟,技擊很精,攻打總督後,巷戰死,年30。
  卓秋元(1881-1911),出身於長龍鄉下洋院後村貧戶家庭,少年隨長輩習武,曾任國術教師,熱心革命,攻打督署後,又攻司後街軍械局,腦中彈,陣亡,年30。
  魏金龍(1879-1911),丹陽鎮朱山村農家子弟,自幼一眼失明,人稱之為獨眼龍,家貧失學,偏好拳術,任國術教師,可是槍法精準,攻打督署中戰死,年32。
  陳發炎(1880-1911),丹陽鎮新洋村農家子弟,國術教師兼業農,勤苦誠樸,攻打督署後,巷戰死,年31。
  林西惠(1884-1911),丹陽鎮朱山村農家子弟,20歲時入長門練營當兵,與魏金龍友善,槍法精準,退伍後任南校場正兵國術教師,打獵為生,參加攻打督署後,巷戰死,年27。
  起義失敗後,水師提督李準升堂審訊受傷被俘的義士,有林覺民等40多人,下令處死,不得收屍,曝諸街頭,以敬傚尤,清廷更電兩廣總督張鳴岐,認真督飭文武繼續搜捕革命餘黨,生返之志士們,顛沛流離,恐殃其家族,多不敢返回原籍地,陳光炳、陳清欽、陳發明突圍與隊伍失散後,幾經躲藏,輾轉1、2個月,活著回到故鄉,乃不敢進自家的村落,而吳適、黃順基雖突圍,不幾日,也落入清軍之手,受酷刑誘降,真到十月武昌起義成功,才獲釋回連江,受各界歡迎。
  4月初3日(5月1日),幸有同盟會會員潘達微遊說慈善機構,收殮死難黨人忠骸,得72具,從葬臭崗之議到紅花崗,並改「紅花」名為「黃花」,墓塚後方有一堵大石牆,孫中山先生題字「浩氣長存」,和章炳麟題字「締造民國七十二列士紀功坊」,記功坊後刻著<廣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革命記>,後面刻著列士的名字,共86人,讓他們與「黃花崗」之名和民國歷史並垂。

四、遺族撫卹
  1912年元月,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職位,4月1日退職,把大總統的位置讓給袁世凱,引退後,他周遊各地,同月12日孫中山先生由上海來福州,在台江海關埕登岸,並在福州慰問黃花崗烈士的家屬,給每家幾百元銀圓,以表撫卹。這年,在福州耿王村南公園,建了一座烈士祠,祠廳設福州區烈士牌板,並有烈士簡介。
  民國13年,時任福建省長的林森,憫黃花崗閩籍烈士們,或留學國外,或精通國學,皆閩中俊秀之士,因廣州一役,能憾全國,因革命事業而致家庭墜落,鑑於此,始將福建汽車公司中,所屬軍閥私人股本,予以沒收,充作烈士遺族之用,由前福建省建設廳許廳長將該股本售出現金,充入國庫,經中央批准,遺族們得到由政府編列的學費補助,至於烈士生前未婚,身後由侄子、侄女或堂侄等族人子女過繼為嗣,均可享受補助,該項撫卹直到民國29年5月,福建省政府教育廳鑑於烈士遺族子女學業年齡多已超過限定,改為撫卹金,每年3000元,分2月、5月、8月、11月四期均分發給,時政府財政也十分艱困,直到33年9月,省府再批文改按戶撥米30斤,但烈士有死難烈士(計福州、連江20人)或生還烈士,生還烈士中福州、連江籍僅5人尚在,且家庭困難。
  黃花崗烈士的撫卹,國民政府在大陸時期,從中央、省、市、縣各政府,對烈士們的遺族子女始終是重視和關心的,這也算是另一種深切紀念吧!

五、後人紀念
  這是連江縣近代歷史上值得注目的一頁,七十二烈士中,我連江即達9人之多,他們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可說是平凡生偉大死,「廣州之役路,一步一沾巾」,其義舉為後人所敬仰。
  大陸連江早就矗立「九烈士紀念碑」,現已移至蓮湖旁玉泉山傍,有烈士陵園,每年紀念,福州有「辛亥革命紀念館」和「林覺民故居」,今年逢辛亥百週年,大陸各省都有擴大慶祝活動,以緬懷先烈。而海島連江,於1954年起,配合政府訂黃花崗之役的「329」為青年節,每年舉辦青年節活動,也曾以陳清疇烈名之名,改馬祖國校為「清疇國校」(1967-1974),7年後設立西地區國民中學,合併該校為「中正國民中小學」,始廢,1982年另設「十烈士紀念碑」於清水村之巔,永示紀念。
  今年欣逢辛亥革命百週年,海島連江擴大青年節活動,包括邀請「孫中山分身」的葉重順來馬,安排福建省閩劇實驗院演出三齣「與妻訣別書」戲碼,民俗文物館辦理孫中山先生革命史畫展,春祭-馬祖青年向十烈士致敬並舉行紀念大會及青年節表揚活動,今夏(8月6、25日)分別在台、馬兩地和台灣國樂團、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共辨「藍海的故鄉」音樂會。

資料來源:
1.《連江縣志》第40篇人物 第一章
2.《連江文史資料》第5輯P33~35 作者陳有常、游淩滄
3.《福州鄉土文化彙編》辛亥革命策源地獨立廳 王藩 1990.4 福州晚報社
4.《福州鄉土文化彙編》從前清到辛亥的一頁簡史 阿倫 1990.4 福州晚報社
5.《鄉史捕遺》不享盛名的英雄 倪孔錚
6.《福州日報》紀念黃花崗起義一百週年-連江九烈士名垂千古 朱榕、楊瑩 2011.04.28

註:本文曾刊於連江縣《紀念辛亥百周年專刊》中,時與金平、善茂、志忠校長受邀參加連江人與辛亥革命研討會,並發表本作品。
  次年,邀約志士後代多人來馬參加青年節本區紀念,連江10烈士儀式及參訪。























  已有 7 位網友鼓勵
3536 
初階會員 


註冊 : 2011-08-21
發表文章 : 21
掌聲鼓勵 : 56

發表時間 : 2019-03-29 21:35:03
FORM: Logged


3536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3536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