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靄  溫度:23℃ AQI:128  風向:北 風力:10級 南竿雲高:8000呎 能見度:4500公尺 北竿雲高:8000呎 能見度:4000公尺
馬祖資訊網論壇 » 精華區 » 陳高志

陳高志友善列印



張貼者
陳高志 
資深會員 


註冊 : 2010-03-25
發表文章 : 159
掌聲鼓勵 : 729

發表時間 : 2012-12-21 21:23:38
FORM: Logged


陳高志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陳高志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方言講古(十一) 說「(足屠)」 --閱讀人次 : 2654

說「(足屠)」

作者:陳高志

 (足屠)是一個合體字,因我的電腦無此字,所以只好用組合的方式來呈現。此字馬祖方言讀ㄉㄧㄚˋ(tia 53)。《說文解字》對它的解釋是:「不前也。」後來的《廣雅》解釋是:「止也。」此字被「躇」字同化後,從此(足屠)就走入歷史之中。不過,它在隋唐時代仍在,因為當時的韻書《廣韻》有收此字,並且說它的音讀是「直魚切」。國語讀它為ㄔㄨˊ,其語音即根據此。它到宋朝時又出現一個又音,因為宋朝的《集韻》載它的音讀為「宅加切」,所以,我們的方言讀音顯然是根據《集韻》來的。

 它的字義由「徘徊不進」引申為「走走停停」,然後再擴大形容人腳步不穩的樣子。我在西莒敬恆國中任教時,當地的鄉親拿ㄉㄧㄚˋ來形容酒醉腳步踉蹌,或睏極不得眠的焦躁神態,真是傳神極了。它的漢字寫法就是「(足屠)」或「躇」。大家都知道,文字的形、音、義會隨時空背景的變化而改變。所以,馬祖鄉親用「死死躇躇」(ㄒㄧˊ ㄒㄧ31 ㄉㄧㄚˇ ㄉㄧㄚˋ)的語詞形容「行動溫吞」、「做事不積極」、「凡事不在乎」、「扮豬吃老虎」的人,其語言邏輯是有脈絡可循的。(在做方言田調時,發現有部分津沙和四維的鄉親,將本詞語的第三個字說成第一聲。)

 適度的飲酒可以怡情養性,但過量則不妥。道理人人都懂,只是三五好友齊聚一堂,喝酒吹牛,回憶緬懷時,很多規矩會暫時遺忘。酒之為物,宜群飲而不宜獨酌。中國歷史上最早因酒而亡國的是商朝,故周公以此為戒,特別頒布禁酒誥令(見《尚書•酒誥》篇)。《周禮》中除了有「酒正」、「酒人」之官銜外,又在〈秋官〉記載「萍氏」之職守。它主管的業務是:「掌國之水禁。」(糾正不時入水捕魚者) 「幾酒。」(苛查沽酒過量者) 「謹酒。」(使民節用酒飲)因為喝酒的吸引力超強,各種防弊措施及制度也力求周延,但歷代的酒禁法令也屢頒屢廢、屢廢屢頒,始終訂不出可長可久的辦法。

 酒對人的影響力是因人而異的。有人借酒提升境界感,如:《史記•滑稽列傳》中的淳于髡;有人利用酒來裝瘋賣傻,(在此非貶責之意)如,蕭規曹隨的曹參及寫〈酒德頌〉的劉伶;有人借酒壯膽,如:三國時的甘寧,他借幾分酒意曾殺得曹操部眾哭爹叫娘的。還有更多的文學家靠酒找靈感,寫出千古巨構,百代名篇。嗜酒如命的陶淵明,寫完〈歸去來辭〉之後躬耕田園,因為生活清苦、孩子又多,好友也是當時的文學家顏延之送錢給他救急,但沒幾天又「奉獻」給酒肆了。詩酒雙絕的李白,因好杯中物而得罪權貴,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蘇東坡酒後名作:「半醒半醉問諸黎,竹刺籐梢步步迷;但尋牛屎覓歸路,家在牛欄西復西。」不知道蘇大學士在清醒時,敢不敢也用牛屎來做寫詩的素材!

 馬祖實施戰地政務之前,我家在牛角是釀酒開酒坊的。去年有機會參加桃園八德馬祖同鄉會聚餐,席間有旅台耆老用方言說我是「開酒庫ㄌㄧ底」,宴席中途我只好找藉口腳底抹油,否則一定會被灌醉出醜。記得年輕時代在馬祖任教,那時喝了酒,常常彼此攙扶,兩眼視茫茫,雙腳躇躇略(ㄉㄧㄚˇ ㄉㄧㄚˋㄌㄜk)回家。難看的樣子成了街頭「公害」。往者已矣,來者不可追,也不必追,一切順其自然,現在懊惱與事無補。35歲來台任教,因來自馬祖,而且姓名中又有「陳高」兩字,所以在酒桌上常常被挑釁。那時的酒量尚好,酒膽比酒量大,在同事與同學之中居然也混得一方之霸。年事漸長以後才體會到微醺比酩酊好、寧可照顧醉友,也不要爛醉被攙扶。只因為年長代謝差了,宿醉難過啊!



  已有 9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