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從「大陸型氣候」,來看傳統宗教的意義與價值。 --閱讀人次 : 1097 四季分明的「大陸型氣候」,人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在忙碌了一整年之後,冰天雪地的冬天來臨。
人類,不是冬眠的動物;在食物充足、寒冷的冬天,不能只躲在屋內或躺在炕上,因為這樣一直身體不動、四肢不勤,會把身體搞壞。
因此,農閒的遊藝活動,大多於這時候展開;某種程度上,傳統宗教的意義與價值,也在這裡體現。
上廟裡拜拜祈福,必需勞動四肢,總比大雪冰封的冬天,把自己關在家裡好。
所以,「跟著媽祖走,身體越走越健康」。
有時候,信仰也是一種精神寄託;在民智未開的時代,宗教甚至替代了些許、現代醫學精神治療的工作。(雖然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也許並不完全科學。)
所以,拜拜是好事、有信仰是好事;只要不迷信,最終得到的是「對身心健康有益」的結論,就是正向的。
註:
「大陸性氣候」是地球中緯度大陸腹地的一種氣候類型,由於受海洋的影響較小,有年溫差大、降水少的特點。
除了北美東海岸地區的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以外,本氣候的冬季通常有一個固定的降雪周期,降水量小且相對主要集中在夏季。
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大陸,其中以亞洲和北美最典型,此外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