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雲林行 馬祖行不行 -六年級政務官 讓雲林動起來 --閱讀人次 : 5371 出處---作者:丁嘉琳 出處:天下雜誌 398期 2008/06
今年,將是雲林縣脫胎換骨的一年。
四月底,縣府率隊到澳門推銷農產品。登場四天,銷售金額直逼一千萬元,一粒木瓜原本只有五十元行情,在澳門硬是翻了四倍。
八月北京奧運期間選手所吃的水果,雲林縣提供鳳梨、芭樂和楊桃三項,傲視全台。年底更遠征新加坡,風光打響雲林縣「農業首都」的名號。
最難得的是,原本負債瀕臨法定上限的縣政財務,在去年經濟不景氣下,卻一口氣減少了千萬債務。
能有這樣的成績,民政處長丁彥哲、財政處長陳錦稷、建設處長施克和、農業處長呂政璋,這四位民國六十年以後出生、三十歲出頭,俗稱「六年級生」的政務官,功不可沒。
六年級政務官學經歷皆優
豔陽天,上任才一百天的雲林縣政府農業處長呂政璋到處奔走,向農民說明,若比照國外做法,讓豬隻聆聽音樂,能穩定豬肉品質。
年僅三十一歲,濃眉大眼的呂政璋曾是遠東百貨行銷經理。當縣長蘇治芬宣布他接手農業處,跌破所有人眼鏡。
三十三歲的陳錦稷,言談中會夾雜著幾句英文,擁有中華開發工銀資深襄理的資歷,曾經年薪百萬元,如今他也成為雲林縣政府的一分子。
間隔半年,曾任職工業局,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畢業,對都市計劃學有專精的施克和,也被延攬回台。
加上三十五歲的民政局長丁彥哲,擁有中正大學政治研究所學歷。這四名學識經歷皆豐富的年輕人為何出現在農業縣?
故事轉折點在兩年前。蘇治芬面臨公務人員行政效率低落的困境。
有一次,行政院舉辦協助婦女就業專案,各室處只是消極地發函給鄉鎮,草草了事。最後,毫無意外地,雲林縣沒人提出創業計劃。
「我們掛零耶!我做一個行政首長,居然連資訊都不知道!」蘇治芬拔高聲音,認知到,太依賴現有體系人員,就無法創新。「用政務官,是補創意不足的地方,年輕人敢去衝撞,」她說。........
............
雲林行 馬祖行不行 ?


很難得在馬資網看到這篇令人省思的文章(也許只有少數人會省思吧)
雖然相信這篇文章並無法激起任何網友的迴響
也無法改變馬祖家族掛帥 選票優先 凡事走後門的情況
但看看別人 想想自己
有希望總是美好的
至少還有人願意發表這種文章
表示馬祖還是有救的




個人覺得年齡不是重點
而是位居高位的人 有沒有執行能力 有沒有創意
現在縣政府許多首長 他們是靠能力與創意擔任這個職位的嗎? 不是 許多都是用向陳雪生效忠 換來的官位 尤其去年立委選舉 陳雪生利用職權威脅利誘已經到了目中無人、肆無忌憚的地步。你覺得有創意、有能力的人能被重用嗎
如果把陳雪生重用的家臣 和被陳雪生現在冷凍的賢能 位置對換一下 縣府應有新的氣象




樓上大大 你說的很不對阿..............
那些年紀一大把了....還不退位(打算做退休嗎)
年齡不是問題 這句也不太對
那些年齡大的 思想 固執化(行為模式固定)
無法有 新的 愛蒂爾 新的 想像力
現在的馬祖需要
注入 新生命.新活力.新動力
而不是這些 老官僚.老面孔





上位這麼久.該換人了! 老了 該休養了 回家 帶孫子吧



重用家臣,是地球上古往今來所有政治人物的習慣。像齊桓公重用管仲,唐太宗包容魏徵之流,能接納異己的政治家,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
前任縣長的「四大天王」,到現任縣長的心腹近臣,皆是如此。當然,馬祖政壇還不乏被認為「超級騎牆派」的媒體要角,據說從戒嚴到民主時期,無論政局怎樣轉變,都能窩心服侍歷任縣長20年,最令人嘆為觀止。
其實馬祖這個小型社會,說的好是充滿人情味,不過再深入了解,事情背後的特權、現實和利益,久了很容易就讓人看得清晰透徹。
也就是馬祖這小地方,些微的選票就對政局造成很大的影響,政治人物常因人設事,也因人廢事。任用人員方面充滿人事包袱,處理政務方面充滿人情包袱,不敢大破大立,長久下來造成公務幾近停擺。
一方新勢力勝選,前朝親信或許被冷凍,不過職務換來換去,總有單位主管可做,直到耗到退休為止。長期下來,人事結構成為一灘死水。
放眼馬祖或旅台鄉親,真正有行政才幹,又不巴結、揣摩上意、勇於任事的公務員實在太少了,歷任縣長對外的接觸與了解也不夠,很難吸引外地人才跨海來服務。
「他山之石」,是否攻錯?無人知曉。如果吸收了外地人才,是否怕他萬一真的依法行政、奉公執法,不熟悉地方特性,得罪了鄉親,觸動到選票的敏感神經。當然,若真有台灣來的政務人才,最多也只能在政府部門扮演階段性的角色罷了。
其實,馬祖這個環境,未來的縣長也不是沒有人事破格任用的空間。像地區的王建華校長之類,長期對觀光事務表現出高度興趣,也算年輕創意有活力,這類角色若得到適當的職務發揮,也許能為馬祖政壇帶來一股活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