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陣雨  溫度:18℃ AQI:121  風向:北 風力:3級 南竿雲高:1800呎 能見度:6000公尺 北竿雲高:2000呎 能見度:6000公尺
馬祖資訊網論壇 » 討論與交流 » 馬祖開講

馬祖開講友善列印



張貼者
訪客 170.215

發表時間 : 2019-01-14 11:43:48
FORM: Logged


IP位址: Logged

為何台灣人愛叫小學生背《弟子規》? --閱讀人次 : 4414



《風傳媒》

為何台灣人愛叫小學生背《弟子規》?育有二子的她,怒轟浪費靈魂的教育真相

米米 2017-05-15 12:12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汎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讓小孩背《弟子規》、《三字經》,到底是訓練國學與道德倫理,還是浪費生命?真有任何意義嗎?一名育有二子的母親,米米,犀利指出背誦教育的荒謬之處……

眼見許多似是而非的儀式如洪流般無可抵擋。舉個例子,數年前開始,教育部為了弘揚孝道,大力推廣《弟子規》,於是幼稚園與小學生開始瘋狂地被迫在毫不理解與毫無意識的狀態下,如同被催眠般地背誦著《弟子規》。

看著那些四、五歲的幼稚園兒童或七、八歲的小學生,一臉蒼茫地背經,一心荒涼地背經,靈魂出竅般地背經……那些艱澀的文言文之於孩子,基本上與亂碼無異。再者,我很肯定關於「孝道的推廣」真不該是這麼回事。

背誦《弟子規》,作文就會變好?

好奇心驅使之下,我詢問許多爸媽為什麼認同讓孩子做這樣無聊的訓練?為什麼沒有人質疑其空洞性?(難道我是這個島上唯一覺得奇怪的怪咖媽媽?)結果,他們除了願意相信「孩子背了《弟子規》之後會變孝順」之外,還發表了其他論述。

好比說:「背背《弟子規》很好啊,增進國學能力與寫作能力。」喔買尬,這太不科學!根本是代代相傳的盲從!基本上《弟子規》是一部毫無文學性可言的著作,與數來寶的差別不大,不就是花了點時間押韻?大家有思考過嗎,此時此刻正在FB上的你我,哪個人小時候沒背過《三字經》?有誰的國學能力因此變好?或者因此成為寫作能人?

國學能力好的另一群人,真的與《三字經》有關嗎?你不如說他們小時候看的《山海經》、《聊齋誌異》、《三國》與《西遊記》才是為古典文學打底的養分;或者C.S. 路易斯(C. S. Lewis)的《獅子、女巫、魔衣櫥(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羅爾德.達爾(Roald Dahl)的《查理與巧克力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與向達倫(Darren Shan)的《怪奇馬戲團(Cirque du Freak)》才是開啟他們創作力與故事力的關鍵。
別鬧了,孝順不是背出來的

如果非背不可,我寧可要求孩子讀讀唐詩、宋詞,那才是意境與文學性兼備的選擇,再者,也可將那些浪費靈魂的時間拿來讓孩子看些有趣的故事書,共同討論內容也是極好的事啊。

想想我們的孩子從幼稚園到小學,究竟花了多少年的時間,反覆碎念著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到底在碎念些什麼的八股經?

大人們,我們為什麼這麼服從官僚?說穿了,這就是台灣人根深柢固的「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理論,背一背啊,有病治病,無病養生,或者乾脆就是有背有保佑。

一來,背誦訓練是台灣教育的最高指導原則;二來,幻想著萬一孩子真不小心弄懂了《弟子規》,靠著那「無條件服從」的文本精神,搞不好就可以成功作育出一個「無條件服從」的夢幻好孩子。相信我,你家小孩絕對不會因為背了清朝人用古文寫的「好孩子教學手冊」而變得百依百順。

別鬧了,孝順不是背出來的。

關於孩子生活常規的訓練,父母為什麼非得拿著操作手冊才能進行教導?未免也太沒天分,那德國人怎麼辦?北歐人怎麼教?

教孩子本來就是一件很細節的事,丟本經書讓孩子念念順口溜,他們長大就能成聖賢?天下豈有如此方便的路!《弟子規》、《三字經》、《孝經》……這一類的事,讓孩子當成故事看看就好,千萬別把「會背」當成「會做」,那是兩回事。

作者介紹:米米(迷路媽)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211557



  已有 4 位網友鼓勵
自知 
初階會員 


註冊 : 2005-12-28
發表文章 : 47
掌聲鼓勵 : 43

發表時間 : 2019-01-14 15:56:32
FORM: Logged


自知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自知  IP位址: Logged

的確,孝順 不是背出來的...

但 讀經 能培養孩子些許的專注

且 相信帶讀老師 也會用心的要求基本的禮儀

隨著年級 變換不同的經本,是個不錯的想法!

凡事不求多,一周一次,慢慢紮根,總有好處....

祈願 天下人都能心懷好念!大家平安吉祥!



  已有 4 位網友鼓勵
尉遲 
資深會員 


註冊 : 2014-01-25
發表文章 : 246
掌聲鼓勵 : 557

發表時間 : 2019-01-15 00:07:09
FORM: Logged


尉遲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尉遲  IP位址: Logged

早自習是學生每日預習和複習功課最好的時間,實在不宜校外人士任意干擾。

自知網友所謂""凡事不求多,一周一次,慢慢紮根,總有好處....""就與弟子規的內容"方讀此,勿慕彼, 此未終,彼勿起""內容相矛盾。自知網友對弟子規內容是不認同,還是不熟悉?

再者弟子規從來就稱不上是經典,其原名訓蒙文,一般認為作者是滿清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後經賈存仁修訂改編,改稱《弟子規》。而李毓秀終其一生,也只是個落第的秀才。
根據台灣師大劉雅苓與東北師大周明傑的考證,《弟子規》在鴉片戰爭之後才出現,作者過世後一百年之內並沒有廣泛出版。在《四庫大系系列資料庫》9153種書里,檢索《弟子規》,只找到兩條文獻。「廣為流傳」的說法有誇大和臆測的嫌疑。檢出的一條文獻說:「勞乃宣,字玉初,浙江桐鄉人。同治十年進士,……任吳橋,創里塾,農事畢,令民入塾,授以弟子規、小學內篇、聖諭廣訓諸書,歲盡始罷」(《清史稿·勞乃宣傳》)。說明《弟子規》最初的使用環境是祠堂、茶館、書館,使用對象是幹完農活的成年人,適用範圍是社會下層,李白杜甫沒有讀過它、清代的知識階層也不讀它。勞乃宣教授《弟子規》的本來目的是原先教育不識字的成年農民識字,並使其不違法;是用於向那些被剝奪了更高發展要求的農民勸善的行為規範。《弟子規》本來也不是專門寫給兒童的。它的流行是二十一世紀開始的。
江南大學副教授黃曉丹指,九十年代,台灣迎來了解嚴後的教育自由化時代,1991年,台灣教育部停止《四書》為中學唯一文化基本教材,台灣民間開始自行組織讀經。台灣學者王財貴就是其中影響最大的一個。王財貴的讀經書目在二十年間不斷窄化,最初他的讀經書目包括中西經典,但後來為了「便利、普及、實效、實證」的目的多次修訂,真正普遍得到實施的,讀得最多的也就是《弟子規》。而同時台灣各種宗教團體也希望借著讀經來擴大自己的聲譽。在1993-2000年之間,台灣天帝教、一貫道、佛教的各種組織都捐印了大量讀經手冊和書籍。而這些宗教團體捐印得最多的就是通俗易懂、篇幅簡短、不涉及形而上辯論的《弟子規》。《弟子規》由此在台灣得到普及。


自知 wrote:

的確,孝順 不是背出來的...

但 讀經 能培養孩子些許的專注

且 相信帶讀老師 也會用心的要求基本的禮儀

隨著年級 變換不同的經本,是個不錯的想法!

凡事不求多,一周一次,慢慢紮根,總有好處....

祈願 天下人都能心懷好念!大家平安吉祥!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maxma 
高階會員 


來自 : 那美克星
幫別 : 阿兵哥
下崗 : 睡覺
註冊 : 2004-04-01
發表文章 : 142
掌聲鼓勵 : 355

發表時間 : 2019-01-15 10:57:49
FORM: Logged


maxma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maxma  IP位址: Logged

小朋友小時念這些老祖先留下來的東西是讓他們學習能力最強的時候,背誦經典文句,就算當時沒有辦法理解所有的意涵,但在國中高中大學可以不斷反覆思考可以利用的詞彙及道理,當你的判斷能力有了,你也可以舉出這些內容有那些不合乎時宜需要改變,這樣可反覆辯證的材料更多,小孩自然更加聰慧。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
快退伍摟.................
尉遲 
資深會員 


註冊 : 2014-01-25
發表文章 : 246
掌聲鼓勵 : 557

發表時間 : 2019-01-15 23:11:40
FORM: Logged


尉遲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尉遲  IP位址: Logged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5000年的文化,經典著作汗牛充棟。而弟子規就只是落第秀才的著作,其原始目的僅為教育不識字的成年農民識字,並使其不違法,不需要國中高中大學不斷反覆思考才了解。內容距離所謂的經典,差距不只十萬八千里。且內容錯誤很多,不合時宜。就不要耽誤小孩子準備學校的功課,做好最近教程的預習和複習。好嗎?


maxma wrote:

小朋友小時念這些老祖先留下來的東西是讓他們學習能力最強的時候,背誦經典文句,就算當時沒有辦法理解所有的意涵,但在國中高中大學可以不斷反覆思考可以利用的詞彙及道理,當你的判斷能力有了,你也可以舉出這些內容有那些不合乎時宜需要改變,這樣可反覆辯證的材料更多,小孩自然更加聰慧。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